谁是清朝第一贪?还真不是和珅

楚风说国际 2022-12-21 16:48:05

00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据说抄家时,抄出家产折合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二十年财政收入。

因此和珅还被某些史学家称之为“贪污之王”、“清朝第一贪”甚至“中国历史上第一贪官”。

没错,和中堂确实是个大贪官。

但要说和珅家产相当于清政府二十年财政收入,这恐怕是以讹传讹了。

至于说是“清朝第一贪”,恐怕和大人也要大声喊冤了。

——明明就有人比我贪得多得多啊!

这个人是谁呢?

01

在这位爷出场之前,咱先来捋一捋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钱的问题,也好做个比较。

“和珅家产八亿两”的说法,最早见于是清末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一书:

“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按中国传统计数方式,一兆就是一百万,八百兆就是八亿。

后来史学家、文学家们大都是转载了这种说法,传来传去,“和中堂家产八亿”就成了定论。

然,这里面漏洞是非常大的。

根据学者研究,到乾隆末年为止,通过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海外白银总数只有2亿4000万两左右。

而中国自产的白银,从康熙初年到乾隆末年130多年间,总共产银不过6000多万两。

再加上明代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4亿两和自产白银约4000多万两,明清两代一共一共也只有7.5亿两左右的白银存量。

要是和珅一家就占了八亿两,大清国岂不是上上下下毛干爪净,分文不剩,还倒欠和中堂家5000万两?

02

又有人说了,这里面说的和珅家产折合八亿两,不是光说银子,还有古玩字画、田地不动产呢?

好的,那咱们就来看看和珅被嘉庆帝下狱之后,嘉庆帝公布的和珅20条大罪。

这20条大罪涉及到其家产情况,列出来,稍微费点事折算一下。

先说金银。

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藏银三百余万两,大罪十八;

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

和珅家抄出黄金32000多两,按乾隆时期金银1比15的比价,大概相当于白银50万两不到;

藏银是和衣服一起算的,不知道具体数量,但我们就姑且算藏银超过1000万两,加上地窖里埋的300多万两银子,估计白银总数不会超过1500万两。

也就是说,和珅的家产里,真正的黄金白银估算起来最多也就是一千五六百万两的样子。

再看珠宝。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多于大内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大罪十五;

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大罪十六;

以清代上等珍珠、宝石的价格折算,和珅拥有的珠宝价值往多了算也不会超过1000万两银子。

而嘉庆帝的诏书里所列举的罪状也主要是说和珅家的珍珠宝石比皇宫中的还多、还大,主要存在僭越问题,倒不是说值多少钱。

【太长不看,跳到黑色字体】

根据《中国古代当铺鉴定秘籍·当铺集》(清乾隆二十四年抄本)中所记载:

清代当铺关于珍珠的价值判定:

“广珠洁白紧圆上对牌,每颗其价三等数目…一分银九两…一分重,成一副坠者价银一百二十两…二分银三十两…三分银五十五两…四分银一百两…五分银二百两……六分银三百两…”

在清朝的质量单位中,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

一两大约等于31.25克,一分大概等于0.3125克,所以不到两克重的珍珠(六分)在清朝就价值白银将近十公斤(9375克)。

说明天然优良广珠的价格同样不菲(广珠即为南珠)。

以此推断,一个上等的珍珠手串大概顶格也就是1万两。

最后看当铺。

通州、蓟州当铺资本是十余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

和珅在通州、蓟州开的当铺资本才十几万两,实在是微不足道。

至于传说中和珅拥有的百万亩良田,至少嘉庆帝列的20大罪状中是没有提到的。

我们就假使他真的有百万亩良田,按乾嘉之际的平均地价,每亩大概也就在20-30两银子的水平,最多价值2000-3000万两银子。

【太长不看,跳到黑色字体】

乾嘉之际的平均地价:

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份契约标明土地交易情况:银子九两买卖二亩四分地。

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的契约,标明土地交易情况:银子二两正,一亩七分地。

乾隆后期山东的田地价格,实际上一亩只有2-4两。

还有一份江苏吴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土地契约:

原业主沈文元将“四分四厘”麦田出卖,实得银“二十两”。

计算下来,每亩价格45两,时间相距30多年,土地价格上涨了2.5倍。

这里面可能有土地品质和位置的因素,资料短缺,难以考证。

这是乾隆时期最发达的苏州的田价,一亩合45两。

1746年(乾隆十一年),温江县的田价为每亩6。7两银子。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崇庆(崇州)田价为每亩近8两银子。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郫县田价为每亩16两银子。

大体可以推断,假使和珅拥有的是乾隆后期的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良田,每亩20-30两已经是顶天了。

所以,和珅可以认定的家产(不包括传闻中的田产)往多了估算也就是在3000万两银子左右。

如果估算少一些大概也就是2000多万两银子的水平。

即使加上传闻中(但实际可能并没有)的百万亩良田,总计也不过5000-6000万两的水平。

虽然数字也很巨大了,但离所谓“八亿两家产”的传闻也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至于“相当于清政府二十年财政收入”,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03

搞清楚了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钱,咱就可以来说说这位真正的“大清第一贪”了。

他就是清末的庆亲王奕劻。

庆亲王奕劻

说起奕劻这位巨贪,其实同和珅还有点渊源。

话说和珅被嘉庆抄了家之后,他家的宅子,也就是著名的“和珅花园”被嘉庆赐给了自己的十七弟——庆亲王永璘。

奕劻就是永璘的亲孙子。

这么一看,和大人挂了,但他的贪腐血脉倒是通过他的宅子传了下来。

不过,奕劻虽然祖宅在和大人的宅子里,但早年间却一直穷困潦倒。

这事儿倒是不赖他,起因是他大伯,也就是永璘的长子绵慜。

这厮国丧期间纳妾,被人告发,然后被革了王爵。五弟绵悌继承了老爹永璘的香火。

然而没多久绵悌又犯了事,直接降为镇国将军。绵悌没儿子,就把兄弟绵性的儿子奕劻过继过来当儿子。等绵悌挂了以后,奕劻就袭了镇国将军的爵位。

就这么着,本来头等爵位的庆亲王,三代就扑街成了第九等爵位的镇国将军。

就连那座和大人的宅子都被朝廷收回去,改赐给了恭亲王奕䜣,成了恭王府。

镇国将军说起来也算个宗室,但其实地位低下,俸禄也低,一年才三四百两银子的工资,还不如民间的一个小商人。所以奕劻早年间非常缺钱,日子过得苦哈哈。

幸好奕劻书法水平不错,靠帮慈禧太后捉刀写信,慢慢开始发迹。

到了辛酉政变慈禧太后掌了权,奕劻就跟着鸡犬升天,地位迅速上升。

慈禧太后

1884年,慈禧太后为实现其个人独裁,把昔日盟友恭亲王一脚踢回家养老,让奕劻接管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当了大清朝的“外交部长”,同时晋升郡王。

虽然奕劻能力远不如奕䜣出色,KPI平平,但架不住他跟太后关系铁啊,所以过了10年,到了1894年的时候,奕劻又升一级,变成了庆亲王。

这一年奕劻56岁,他从12岁当上镇国将军,用了44年,又恢复了祖上的亲王头衔。

除了和大人的宅子没能弄回来,其他方面都超过了他的祖宗永璘。特别是搞钱方面。

04

奕劻早年很穷,经常靠各种贷款度日,天天拆东墙补西墙,所以他就特别渴望有钱。后来升到了亲王,一年有两万两银子的工资了,但依然不能满足他对金钱的欲望。

从他接替醇亲王奕譞出任颐和园项目总负责人开始,他就放开了收受各路供应商的贿赂。八国联军以后,奕劻开始当上领军机大臣,又兼了财政、练兵大权,成了大清国一人之下的人物,更是搂钱搂到丧心病狂。

《清史稿》上说:

“奕劻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

——家门口天天有人排着长队来行贿要官、要职位、要工程、要项目,

“细大不捐”——这是奕劻贪腐的一个特色,意思就是来者不拒,啥钱都要。

大到百万两,小到100两,庆王爷照单全收。只要他觉得你给的钱对得起你求他的事,他都能给你办咯。在给奕劻行贿的人里面,出手最大方的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是带兵打仗出身的,懂得一战必胜的道理,所以一出手就是100万两,彻底征服了爱钱的奕劻。从此奕劻成了袁大头的死党,“庆袁联盟”成为大清国最强大的政治集团。

05

奕劻如此贪腐,当然也不可能不被人举报。1903年,御史张元奇举报奕劻的儿子载振生活腐化,在家里大搞喝花酒的活动。

但慈禧太后批复了一个“当深加警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接把这事抹过去了。

1904年,御史蒋式瑆又举报奕劻在英国人银行里有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巨额存款,明显来源不明。结果,慈禧太后让人去查了一下,答复说“举报不属实”,又把这事抹过去了。

1907年,奕劻又被人举报了。

御史赵启霖举报奕劻收了袁世凯的亲信段芝贵的贿赂,把黑龙江巡抚的位子给了段芝贵,段芝贵还以重金买下京城名妓杨翠喜送给了奕劻的儿子载振。

这一回,赵启霖的背后是奕劻的政坛死敌——军机大臣瞿鸿机。

瞿鸿机

瞿鸿机号称当时的“清流”领袖,对贪腐的奕劻早就恨之入骨,企图借这次机会扳倒奕劻,匡正大清国的官风政风。

没想到这节骨眼上袁世凯派了个技术高手,PS了一张瞿鸿机和康有为、梁启超的合影拿给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最恨的就是康、梁,以她当时的知识储备,也无法分辨这是一张PS照,所以她就认为瞿鸿机和康、梁反贼有交情,直接就把瞿鸿机罢免了。

被举报的奕劻则屁事没有,继续荣华富贵,位极人臣。连续几次举报都动不了奕劻,奕劻贪腐起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1908年,奕劻过七十大寿,送礼的人从王府大门一直排到外面大马路上,交通都堵了。就这一天工夫,奕劻收了五十万两白银的礼金和价值百万两白银的礼品。

京城上下,都把庆王府称为“庆记公司”,还有段子手给写了副对联:

上联:明码标价

下联:童叟无欺

横批:给钱就卖

06

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独立。袁大头也急着要取清朝而代之。但当朝的隆裕太后怎么也不忍心把大清二百多年的江山就此拱手给人,所以始终犹豫不决。

隆裕太后

在这个节骨眼上,奕劻又最后做了一把买卖——

他收了袁大头三百万两巨额贿赂,跑进宫去当说客,跟隆裕太后一通陈述:

什么国库空虚,军饷无着啊,什么再打下去,生灵涂炭啊,什么及早退位,以保富贵啊,把本来就没啥主见的隆裕太后说得眼泪汪汪。

在奕劻和袁大头连哄带吓之下,终于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盖了章,画了押,大清帝国就这么寿终正寝了。

奕劻一辈子吃着大清的饭,最终还把大清的锅给砸了。大清国完了以后,奕劻已然成了丧家犬,一家人收拾细软跑到了天津避难。

过了阵子,风头过了,奕劻又偷偷跑回北京庆亲王府,想把来不及带走的家产搬走。

结果一到家才发现,自己家早被洗了八百遍了,啥也没有了,这才黯然神伤跑到天津死心塌地当了寓公。

可您别以为他这就算破产了,人家其实早就把相当部分财产转移到了英国人开的银行里存起来了。

当时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里循就透露,奕劻光是在英国人开的银行里的存款就折合712万英镑之多。

按照那时候1英镑相当于7.4两白银的比价,这笔存款相当于5268万两白银!这还只是奕劻的一部分财产,他的王府里被人抢光的财产还有多少,根本无法统计。如果再加上他的不动产,咱可以负责任地说,奕劻的家产超过和珅那是妥妥的。

所以,要说“大清第一贪”,那还真不是和珅,而非奕劻莫属!

07

奕劻太贪了,贪就贪吧,还为了钱把大清的锅都砸了。

所以当1917年奕劻挂了之后,他儿子载振跑到紫禁城里请已经逊位的溥仪给赐个谥号时,溥仪一怒之下给了“谬、丑、幽、厉”四个字,让载振自己选。

大婚时的溥仪

载振再怎么混蛋,也不敢这么糟蹋自己老爹,于是哭着去求溥仪的亲爹醇亲王载沣,请他给说说情。

载沣跟溥仪说,庆王是贪了点,但好歹也是咱爱新觉罗子孙,人都死了,就别再啐人一脸了。溥仪最后看着老爹面子上,勉强给了个“密”的嗜号,意思就是“追悔前过”。

——您老下地狱去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罪过吧!

0 阅读:14

楚风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