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十个层次(三)

轻舟没有万重山 2025-03-11 17:20:37

AI的十个层次(三)接上一个视频。

第三层:神经网络感性的智能。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起,人类就追求理性。启蒙运动后,人们更是设想世界能被像牛顿定律这样的明确规则所确定。科学家试图将万物分类,总结规律,编写成百科全书。

但是20世纪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规则和逻辑无法穷尽所有知识,事物间总有些性质模糊不清,难以言表。比如如何精确识别一只猫?我们很难定义猫的样子,但看一眼就能认出。这种认知无法用规则式的理性完全描述,这是一种感性的智能。

那么,这种感性的智能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人脑的神经网络。人脑有近千亿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这是人类智能的根本来源。科学家设想通过数学模型,模拟神经元及其相互作用,创造新的智能,这就是连接主义。

1958年,弗兰克·罗森布拉特提出感知机模型,模拟单个生物神经元,通过调整感知机的权重,能实现简单的二分类任务。如判断水果是否为香蕉,单层感知机有限。1969年,图领奖得主马文明司机发现感知机无法处理异或运算,这是其重大缺陷。直到20世纪80年代多层感知机的提出,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人工神经网络由此走上正轨。

同时科学家证明,只要神经网络的深度和宽度足够大,通过调整参数,就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的输入输出。

那么如何设定这些参数?我们下集再续。谢谢观赏。

0 阅读:0
轻舟没有万重山

轻舟没有万重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