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工人运动更是风起云涌,蓬勃发展。无论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还是解放战争中,上海电力公司内的工人运动始终一如既往地活跃。
在众多工人运动中,有一场运动曾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那就是1946年春节前,电力公司的工人发起的一场“九天八夜”的大罢工。大罢工结束后,上电工会正式成立,这是上海工人在运动中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在这次运动中,有一位名叫王孝和的同志负责现场组织,他个子高高的,长相帅气,待人亲切。工作中充满了活力,但做事时又十分稳重,不仅负责组织工人群体展开有效斗争,而且还负责饮食、住宿等后勤工作。
王孝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出众的口才,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他也被选为了工会的常务理事。
王孝和除了是一名工人外,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即中共地下党员。
王孝和于1924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轮船上的一名司炉工。1938年,14岁的王孝和考入了上海励志英文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他学习努力刻苦,成绩名列前茅。
1941年,因战火进一步燃烧,父亲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王孝和的学费成了难题。但幸运的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获得了助学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
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知识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王孝和还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关心国家大事。期间,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许统权,并在许统权的影响下,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1941年5月4日,王孝和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天,他写下一段话激励自己:
“守纪律,组织利益第一。D(共产党的代称)的秘密不得疏忽轻泄。负责任,规定任务要完成。多计划,养成独立的能力。同志间,勤勉和批评相爱惜。”
又继续在学校坚持读了两年后,王孝和最终决定辍学工作。不久后,根据组织安排,王孝和成为了杨树浦发电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和广大工人群体积极打成一片,在党的指导下,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之中。
其实,王孝和当时还获得了上海邮局的工作,但是,因为我党在发电厂需要发展地下力量。因此,王孝和果断放弃了待遇、条件更好的邮局,来到了发电厂。
在发电厂工作期间,王孝和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经常在工会报纸上发表一些为工人群体讲话的文章。在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后,他又主动帮工人学习知识。
1947年,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行径,中共地下党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尽管如此,王孝和也没有放弃开展工人运动。
国民党当局将杨树浦电厂的工会解散后,又在三个月后,妄图以“民主”的方式重新选举工会代表,以此来掌控电厂工人的动向。
但国民党当局没想到的是,选举当天,工人代表一致要求当众唱票,令国民党在工会安插自己人的想法彻底破灭。王孝和等人毫无意外地当选为工会常任理事。
1948年1月开始,王孝和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会的工作中。此后,国民党内经常有人来到王孝和家中找他谈话,企图说服他能够为国民党做事,镇压工人运动。这自然遭到了王孝和的拒绝。他义正言辞地表示“我是为工会2800名工人工作的。”
很快,上海工人罢工潮愈演愈烈,国民党当局先后发出了不少镇压政策。尽管王孝和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因为没有收到组织撤离的命令,他依然坚持在一线。
同年4月21日,王孝和被捕入狱。但其实,早在20多天前,关于国民党计划逮捕他的风声就已经传了出来,妻子忻玉英曾多次劝他离开上海躲避,但王孝和因没有收到党组织的撤离通知,始终拒绝离开上海。实际上,当时,我党已经下达了撤离命令,却因为交通员没有通知到他,这才酿成了悲剧。
王孝和在狱中受到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并写下了给父母、妻子和狱友的三封遗书。6月28日,法庭宣布判处王孝和死刑。
9月30日,法警来到监狱提王孝和,他知道自己这次恐怕必死无疑了。行刑前,法警一般会让犯人喝一碗“断头酒”,酒里其实掺杂着麻醉药,是为了减少他们死前的挣扎和痛苦。
但王孝和拒绝喝酒的行为和不怕牺牲的气势却一度让负责行刑的法警感到不寒而栗。
当王孝和听到子弹上膛的声音后,他急忙回头看向人群,焦急地寻找着什么?但没有人知道他在找什么。最终,他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王孝和牺牲21天后,他的二女儿出生,根据他遗书中交代的那样,忻玉英给女儿取名王佩民。
此后,每年清明节,忻玉英便带着女儿来到王孝和墓前扫墓。2010年,忻玉英一边轻轻伸手抚摸墓碑,一边温柔地说道:“他回头的那会儿,我正摸着肚子,教佩民认爸爸呢。”
小时候,在王佩民的印象里,每年清明节,杨树浦发电厂就会派车来接自己一家人为父亲扫墓。长大后,王佩民了解到了更多父亲的故事,也经常会想念他。每当这时,她便一边翻看照片,一边感慨:“我的父亲,永远年轻。”
是啊,王孝和牺牲时年仅24岁。
参考资料:上海工运2015年10期、今日中国·中文版2021年10期、新民周刊2011年29期、世纪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