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方面看,国产动画“丑角”创作的思考,迎来一个怎样的开端

舟舟历史大观 2023-07-18 09:44:48

电影和电视艺术被为“第七艺术”,它一直在为观众服务并被大众接受。

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动画作为一种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视听表现形式,以自身的风趣幽默和直观易懂,捕获了儿童和成人的喜爱。

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来说,观看动画都是一种颇具娱乐性和渗透性的艺术方式。

如今动画在全球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而我国与欧美、日本动画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动画角色的塑造上,有影响力的自主创新角色仍然较少。

关键就在于本土动画角色塑造上多元化的缺失,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动画以独特鲜明的动画角色登上了世界动画的舞台,被誉为“中国学派”动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虽然在画面和视觉上取得了质地飞跃,但仍然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阶段。

虽然有大量动画作品的产出,但在动画角色的塑造上按部就班的特征仍较为明显,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角色凤毛麟角。

2019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体验,片中的哪吒,颠覆了传统动画角色的形象。

以一个“丑”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破了以往中国动画的,使中国动画迎来一个新的开端。

追究各国成功动画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动画中“丑”的角色开始不断获得大众的喜爱,他们以一种独特的魅力,不断挑战着观众的审美,带给观众别样的情感。

动画“丑角”在动画中有着必然性的存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迁,人们渴望看到更多与众不同的角色。

在看到了更多歌颂和鼓励型的动画作品后,像麦兜这样从小有点迟钝、脑袋笨笨、总是发生荒诞的事情,长大后归于平凡生活的角色反而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但我国这类成功被塑造的动画丑角仍然较少,更多还是停留在对欧美和日韩动画的模仿上。

《宝莲灯》中的小猴子,其形象和动作像是从欧美动画中走出来一样,好吃懒做的大耳朵图图,多少有点日本动画蜡笔小新的影子。

为了塑造丑的动画角色却丧失了中国的特色,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

而反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在融合了中国传统故事和文化的基础上,对哪吒的形象进行创新。

这使一个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代表人物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功。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丑角”的塑造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取,因此者应该始终保持高度的创造力。

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丑角”,但在动画角色的塑造上切忌为强调名族特色而将各类民族元素生搬硬套,简单堆砌。

如此马虎粗糙的制作只会生产出一个个呆板的,片面意义的民族动画角色,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动画“丑角”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

只有提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作品的需要,汲取国内外优秀的理念和经验,并将其融入动画的中,才能出真正被大众喜爱和认同的中国动画“丑角”。

在当下时代中,受众通过动画中的“丑角”来进行情感的依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动画“丑角”的塑造首先要贴近生活。

过于强调英雄主义和塑造精英化角色形象,往往会带给观众一定的距离感和脱离感。

我国动画在角色塑造上需要融合传统文化和取材民间故事,弘扬正确和高昂的价值观,更需要出具有平民化和时代感的动画“丑角”,以此来带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体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动画艺术中的角色不应脱离现实生活,因此在角色的个性和发展上应符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和环境。

虽然动画中的“丑角”具有虚幻性和假定性,可以将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或是人们的想象表现出来。

但是动画中的“丑角”和现实中的人一样,同样被赋予了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真实感,因此本真化和平民化的“丑角”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怪物史瑞克》中的角色就建立在人的真实感上,健谈但乐于助人的驴子,丑陋却善良的史瑞克,动画中的角色与现实中的人一样被赋予了相同的特点。

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由小人物、普通人物的故事和叙事方式越受欢迎,具有民俗化和本真化的“丑角”,反而更接地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不断出现,动画“丑角”的必须与时俱进,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具有观众普遍认同的时代特征。

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城市文化等各种时代特征,通过提炼和转化后表现在动画“丑角”的表达和中。

便可以以更亲民的意识形态融入到“丑角”的表演和中去,个性又不失时代浸入感的动画“丑角”在带给观众新奇体验的同时也更能与当下的社会更好的契合。

1 阅读:273
评论列表
  • 2023-07-27 12:35

    毫无思想性积极性[扁嘴]

舟舟历史大观

简介:读一本好书,品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