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非洲:走进达喀尔黑人文明博物馆,才知中国对非洲的傲慢与偏见

机车少女环游记呀 2024-10-19 16:55:59

只有证明了一个地区、国家或大陆的落后,才能使它成为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的目标。这种证明需要一种普世标准吗?如果需要,西方发展道路理所当然地被作为这种标准。这是一种历史的谬误,非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更准确地说,这是“现代化”理论的逻辑前提的谬误。实际上,与其他地区一样,非洲曾在人类发展进程上扮演过适合自己的角色,有过辉煌的历史。——李安山

1、写在开头

今天又是一篇没有故事的半科普文,这种文章常常费力不讨好,但我希望讲述的是真实的非洲,而不是被想象的非洲。

很多时候我很难讲一个故事,因为我们谈论的是完全不同的非洲,这不是能用视频和图片展示的真实,是认知上的。

被想象的非洲,只打出这六个字,我都感到一阵酸楚。

非洲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是欧洲人说的非洲没有文明吗?非洲是如何讲述自己的?毕竟在二十世纪以前,还很少有非洲居民认为自己是“非洲人”。今天这篇文将从塞内加尔的黑人文明博物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塞内加尔的样子

塞内加尔是我们骑摩托车从格鲁吉亚出发,经过俄罗斯、欧洲后到达的第三个非洲国家,前两个分别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

恰好有个朋友在两周前被派到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出差,他说这里太糟糕了,跟国内任何一个城市都没得比,这里居然是西非的第二大城市,还敢自称小巴黎?他想调整自己的心理落差,可越待下去这种心理落差反而越强烈。

毛里塔尼亚什么样?他问我。

我说被他瞧不起的达喀尔在毛塔人眼里就是欧洲,不要说达喀尔了,塞内加尔的任何一个地方对于生活在沙漠的毛塔人都是天堂。

而摩洛哥距离西班牙不过27公里的海峡,每年接待着大量欧洲游客,可以说是欧洲的后花园,比欧洲落后点,但整体没有任何非洲的感觉。不能拿摩洛哥跟其它黑非洲国家比。

进了毛塔就到黑非洲,我们在前往毛塔首都努瓦克肖特的时候根本找不到首都在哪,就是连绵二三十公里的破屋棚,当地能入眼的建筑是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和美国大使馆。

世界上居然有国家的首都是这样的?

隔不了几公里就会出现中国百货店的中文广告牌,提醒你这里就是这个国家的中心。那些中国老板说疫情期间还没有这么多中国超市,但在最近一年,可能国内太卷了,大家纷纷来到非洲搞市场。我问他生意好吗?他说特别不好。他的商店门口还摆着一个月前开业用的花束。

离开毛塔进塞内加尔就大不一样了,虽然跟欧洲完全没法比,但至少你能看出城市、小镇和村庄的区别了。

《孤独星球》曾这样形容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是一个充满极端对比的城市,马车夫在漂亮的高速公路上策马扬鞭,光洁闪亮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穿过狭窄的沙路,优雅的女士们踩着细高跟鞋走在尘土飞扬的人行道上,西装革履的商人跪在街道中央祈祷。”

就像我刚到塞内加尔的圣路易斯就用三座不同街区的房子讲述了这里割裂的贫富生活差距,当然,这在其首都达喀尔被呈现的更加明显了。

你选择住在哪个街区、出入多少钱的餐厅、结识哪些朋友会决定你最后记住一个什么样的达喀尔。

我们花三千五百西法能在谷歌地图上没有标明的小店买一桌子牛肉烤串,但想去灯塔餐厅,同样的价格只能买一张开到餐厅门口的车票(三千五百西法约合人民币40块钱)。当地人在烤串店也只是买三串烧烤让店主夹在法棍里,一套八百西法,这是他们正常的一餐(合人民币10块钱)。

我已经忘了大都市该有的样子,每当给新朋友看家乡北京的照片都觉得紧张,那些好像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满是玻璃的高楼,如同外星巨兽一样井然有序的屹立在一起,而那是我的家乡,满街走着的全都是穿着体面的现代人。

为什么去非洲旅行?

很多人这么问我,因为现在存在一个误区,旅行就是享受,理所当然的要去比居住地更“美”的地方,平日做牛马赚的钱就为了购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但像我这样把旅行当生活的人,旅行于我是是用全部的生命融入世界的全部,是探险也是冒险,我不是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也不是去寻找诗和远方,我只是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相信新闻和其它媒体,所以去亲眼看看这个世界。

都二十一世纪了,这么多媒体资讯,我们却很难从中拼出一个真实。这世界到处都是偏见和过于主观的引导,有人觉得看旅行视频已经能代替旅行,当然,这在于你旅行的时候选择去哪,如果你只是去看看那些景点的话,或许可以代替吧。

我在乎的是走进去,在真实里认识所处的时空。

3、黑人文明博物馆

每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如果说描写圣路易斯是从生活的房子开始,讲述达喀尔我倒想从这座博物馆开始。

相对各国首都的博物馆而言,这座博物馆的展品实在少之又少,甚至有人说你就当交3000西法去三楼房顶看看风景吧。但我觉得认识一个地方首先放下傲慢,这座博物馆可是半个世纪前塞内加尔第一任总统桑戈尔的心愿。可惜他们一直没钱,直到十年前中国捐助3400万美元,才替已逝的桑戈尔完成这桩心愿。

要注意这座博物馆不是叫“达喀尔博物馆”而是叫“黑人文明博物馆”,这个名字很大,要提及桑戈尔在黑人精神运动中的影响。

桑戈尔是塞内加尔的第一任总统,在位二十年,同时也是思想家、诗人。

而黑人精神文化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在巴黎兴起的由非洲和拉美黑人知识分子倡导的黑人民族主义文化运动,也是反殖民运动。黑人精神(Nigritude,又译黑人性)一词首先由马提尼克诗人塞泽尔使用。

桑戈尔等人将其界定为“世界黑人文化价值的总和”,并推展为一场宣传黑人文明的文化运动。他们确认非洲黑人传统文明的价值,批判殖民主义推行的“同化政策”,并通过文学途径宣传非洲的独立和统一。

在这个运动的基础上,桑戈尔提出建一座黑人文明博物馆。

在这里他希望建立的不是一个博物馆,而是以非洲为主体,自己讲述自己的历史及文明,要知道最早对非洲的认识和研究都来自于欧洲。

非洲史并不是从被殖民才开始的,奴隶制下的非洲以及被欧洲报道的非洲几乎构成了非洲的全部,桑戈尔想说非洲在被殖民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有着只能被非洲自己讲述的历史,而殖民史充其只是非洲史上的一分钟。

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是平等的。

其实当我们说上下五千年,讲中国古哲思想是更高级和通透的宇宙观一样,非洲同样认为欧洲只是在理性(科学)上的文明,而在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上,非洲文明也有更进一步的地方——文明不仅是平等的,也是互补的,他提倡的是文化融合。

我想看这篇文章的各位都知道有本名著叫《傲慢与偏见》,只在这世上短暂活过几十年对很多存在都一无所知的我们,走进这座博物馆之前,放下以科学技术、城市化发展程度就划出文明高低的傲慢与偏见,这才是这座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我们都并不了解非洲。

连非洲自己都不够了解非洲:非洲撒哈拉以南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的文物都不在非洲。

非洲的各大博物馆就像希腊雅典建成的博物馆一样,它们作为一个符号,对抗着英国说的“你们没有保护文物的能力”。他们像我们一样,等待着应该被归还的文物。

塞内加尔黑人文明博物馆馆长哈马迪·伯库(Hamady Bocoum)对待文物归还的态度也许有些出人意料。他认为:“文物归还是重要的,但不是必要的,”,因为眼下对非洲博物馆最紧迫的是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在西方边界之外呈现我们的文化和定义自己”。

而走进黑人文明博物馆,其实仍会发现非洲仍旧无法呈现和定义自己。

4、黑人文明的主体叙述

走进黑人文明博物馆,1966年在第一届世界黑人艺术节开幕式上桑戈尔就谈到要建立这样一座博物馆,至今已过去半个世纪。

从小看的有关非洲的小说、电影、传记记录,几乎都是非非洲人作为主体,非洲作为客体。而这一次,非洲是作为主体,自己讲述自己。

率先看到的是一棵高18米、重达22吨的猴面包树,作品名为《猴面包树的传奇》。

整个非洲遍布猴面包树的传说,比如猴面包树的花附着灵魂,谁摘花谁就会被狮子吃掉。神话故事中面包树在混沌时期就傲视一切的生长,神一怒之下将它连根拔起扔到土里,扔反了,就成了现在的样子:根部繁茂,枝桠稀疏,但仍旧顶天立地,被称为非洲的生命之树。

而这棵位于展馆最中心位置的猴面包树也意味着非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世上一切文明都是共生、平等、融合的。

整个一层围绕猴面包树摆放了几圈展板,时间点从六百万年前开始,东非出头的骨骼遗骸充分表明,人类的原始祖先就是在这里最早进化出来的,这意味着非洲是整个人类史的源头。

也在这里找到了模样熟悉的头骨。

非洲也有着可追溯的历史,最早可至5000年前世界最早的古文明——法老埃及。

诺克是黑非洲文明的起源之地,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但是现有研究还仅停留在初步阶段,右下角为诺克文明的雕像,其时期和古希腊文明为同一时期。特点是三角眼,且头部较大,这对后来的黑非洲艺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里从陶艺、制铁、建筑、语言(麦罗埃文、斯瓦希里语文、豪萨语文、瓦伊文等,语言学研究也推论世界语言源于非洲)、数学、医药等笼统梳理了非洲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更是论证了非洲文明和城市的出现。

非洲不是没有文明,而是殖民者在猎取黑奴的时候宣传非洲没有文明。

其实说是黑人文明博物馆,但实际上非洲整体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性,从展板的内容梳理来看,如何界定黑人,如何整体化依旧是非洲如何讲诉自己的问题所在。

但很明显,策展人真正想阐述的是:非洲的历史如果是二十四个小时,被殖民和奴役的历史不过是其中的一分钟。

5、黑非洲的宗教

二楼展馆就是大面积的面具展示。

其实如果说是黑人文明博物馆,更应该陈列的是埃及、诺克等地的展品,让人更好的认识非洲大陆本土的文明发展,但因为展品的缺失而罗列了非洲各地的面具。

当然面具本身是非洲人民思维意识的产物,反映着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宗教、艺术、文化。

非洲传统宗教是非洲精神文化的内核,也是非洲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源头,它的存在与发展几乎贯穿非洲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

截至19世纪末,其学术境遇却十分坎坷。非洲传统宗教被西方学术界视为魔法、巫术等迷信活动并长期被排除在世界宗教体系之外,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鲜有其他宗教像非洲传统宗教这样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究其原因,除了源于非洲和黑人在近代史中的惨痛经历之外,也与阿拉伯穆斯林对非洲传统宗教的早期看法、非洲传统宗教自身的特点以及欧洲人的傲慢与偏见有关。

非常可惜,展馆并没有去梳理面具背后的更多内容,只将其罗列展示,我想绝大多数观看者在夸大的、无厘头的面具形象前,都不明白该如何观看。而他们能想到的所有信息都出自起初到非洲探险家的非专业性描述,只会想到泛神论、拜物教魔法和巫术。

其实就像我们引以为傲的道家哲学、易经风水的奥妙一样,中国古哲在西方看来,如果不是深究其义,也会被理解成玄学和迷信。

这些面具是与神对话。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虽然众多部族之间的具体信仰千差万别,但大多数部族都信奉“万物有灵论”的拜物教,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灵魂。

尤其是很多常见的动物形象如羚羊、大鸟、牛头、象首、蝴蝶、鳄鱼、蛇等,被很多部族视为神灵偶像或是力量、权力、才智的象征而雕刻在各式各样的面具上。

无论在面具的雕刻过程还是祭祀舞蹈过程,都会选择专门的有通灵能力的人。

当然,在非洲宗教自我正名的过程中,他们认为“拜物教”、“泛灵论”都是欧洲对非洲宗教的歧视,欧洲从殖民之初就将非洲人归为异教徒,将不信仰上帝的人归为未开化的人,将这种泛灵论归为野蛮和原始的自然崇拜,无不彰显只有上帝和救赎才是真正文明的宗教。

展馆里有一处展板只标明母与子,意思欧洲的绘画雕塑形象模仿了非洲本土早就出现的形象,可欧洲的母与子形象是圣母和基督。

策展人的恶趣味和别有用心真是昭然若揭。

非洲人在为自己正名,当你看到这些面具想到野蛮和原始的时候,要知道这是多少欧洲人在贩卖黑奴时一次又一次代表黑人告知世界的话,我们对非洲的认识,对非洲文明的认识都是他们的掠夺者替他们诉说的。

就像有的面具代表神灵,有的面具代表的是已逝的家人,他们并不认为死了就不存在了,所以雕刻成面具,并不是在崇拜,只是缅怀着家人的存在,他们仍是家里的一分子。

而究竟非洲本土宗教是多神教还是一神教,仍旧处于争论之中,各地都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工作。

但很可惜,展出的面具只是介绍了地点而没有做更详细的介绍,只是在三楼的雕像上做出了一些介绍。

(部分参考《非洲传统宗教的学术境遇和学术争鸣》 张宏明)

6、女性问题

二层外侧有很大面积聚焦在“女性”上,列出了非洲的女性总统、女性政治家,以及大面积的标出女性地位在非洲的不同情况。其实不止在这个博物馆,在各大艺术馆,女性艺术家也会被放大和标亮。

女性问题在非洲并不是先锋问题,它是一个被时时刻刻放在前面,却还难以解决的问题。

像是塞内加尔有着非洲最高的雕塑:非洲复兴纪念碑,高52米的青铜雕像。有没有觉得这个雕塑的风格看起来非常红色?没错,这是在2010年,塞内加尔独立五十年时,由朝鲜万寿台工作室制作的(朝鲜一直在给非洲制作雕塑赚取外汇)。

但这座雕塑并不受塞内加尔人的待见,除了造价昂贵,更因为雕塑中女性穿着暴露。

想想怪搞笑的,朝鲜人民给人家穆斯林国家的独立纪念雕塑,干出一个袒胸露乳!

当建初载着我骑在街上,也会有多事者让我不要用手臂环着他的腰,而是应该拽着他的衣服。

在这个博物馆,你能感到他们不是在炫耀,而是以自己为叙述主体,有意识的剖析着自己。他们让一代又一代的非洲年轻人走进博物馆,除了看到自己的历史,也需要关注尚待解决的问题。

7、达喀尔的艺术村

除了黑人文明博物馆,来达喀尔还可以参观分散在城中的画家村,这是半个世纪之前,桑戈尔为了挖掘非洲的传统技艺而聚集艺术家建立的村子。

我们去了两个,一个卖些雕刻品,一个卖绘画,前者满是追着游客的商贩,也有部分话少的匠人和艺术家,后者更生活化,是艺术家住的村子,但他们已经疲于应对游客,要么就直接过来说:“我追求艺术,但也需要钱。”

画家村不让拍照,整体偏抽象,总觉得这样的作品是为了更好以黑人画家的身份开价。

也有人直接把介绍打印在A4纸上。

有些人在追求艺术,有些人在追求吃饱,半个世纪了,它们还同时出现在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

8、写在最后

这6000字不是为了介绍什么,总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去非洲旅行,朋友打电话仍旧会说黑人不是人,他们不文明,未开化。

通篇只是在陈述事实,希望改变一些误读,黑人也有他们的历史和文明,就像“部落”这种看起来原始的名词只是欧洲人造的,黑人有自己的陶艺、炼铁技术以及文化、贸易和在欧洲殖民者到来时就让人为之惊叹的文明城市。

0 阅读:0

机车少女环游记呀

简介:关注我,哈姆雷特的深思,堂吉诃德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