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转型的节奏上,稍显佛系的本田虽然不是起步最早的,但绝对是有自己的战略和步骤的。
按此前计划,到2030年本田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销量占比将达到40%,到2035年将达到80%,到2040年将达到100%,而在我们市场,本田将按照5年10款的节奏投放纯电动车,至2030年将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
近日,东风本田又公开了最新的电动化产品规划,其计划到2025年将电动化产品占比提升至50%,这也是本田在华合资公司首次公开透露关于电动化的短期目标。
东风本田要为电动化按下“加速键”,充当本田品牌转型的“探路者”?
在壹哥看来,加速是真,探路也是真,只不过这一短期目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进。
没错,“2025年电动化产品过半”对于东风本田来说不是什么挑战,只需稳扎稳打即可,因为东风本田口中的“2025年电动化产品过半”指的是产品数量,而非实际销量。
更重要的是,东风本田对电动化产品的定义更加宽泛,不出意外的话,其官方统计口径中的电动化产品不仅包括纯电EV,也包括搭载e:HEV混动系统的车型。
单看电动车,东风本田弹药储备确实并不充裕,但如果将搭载e:HEV系统的车型也包含在内,除了入门的LIFE、XR-V以及进入产品末期的UR-V外,东风本田旗下几乎款款车型都有对应的电动化车型,且XR-V和纯电车型e:NS1、M-NV关系紧密,CR-V同时布局e:HEV混动、e:PHEV插混双车。
这样来看,东风本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本身并不难,甚至无需等到2025年。且即便电动化产品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对于东风本田来说,将e:HEV升级为e:PHEV同样没有任何难度。
相比产品数量,增长质量和实际销量才是东风本田更应该去关心的方向,因为没有高质量的增长,没有真正落地的销量,再好的技术战略也只能说是“纸上谈兵”。
但充沛的产品规划并不意味着加速电动化只是文字游戏,因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急剧飙升,东风本田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不正视电动车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国内电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7.4%,靠着电动化,不少自主品牌、新势力逆势大增,终端市场用数据证明了电动车是有未来的。反观东风本田,全年仅销售新车65.2万辆,同比下滑17.8%,要知道,2022年可是东风本田的产品大年,CR-V、XR-V、思域均在这一年迎来换代。
再者,广汽本田、东风日产、一汽丰田这些“馈电”的日系品牌也有着同样的遭遇,而广汽丰田虽然首破百万辆大关,付出的代价却是终端价格大放水,诸多热销车型售价创历史新低。
电动车企逆势大增不是巧合,传统势力集体败走显然也不是个例,这也让东风本田坚信,“馈电”的产品线布局是导致终端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补电”产品结构已成当务之急。
另外,在去年岁末,宁德时代还与众锐公司(本田我们、广汽集团、东风公司三方成立的合资公司,旨在统一采购动力电池)签订供货协议,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采购合计量约为123GWh,按照当前e:NS1电池容量60kWh推算,这一订单可供约200万辆纯电车型使用,平均每年约28万辆,分摊给东风本田约14万辆,如果算上搭载e:PHEV系统的车型,这一数据还将大幅增加。
东风本田已经没有退路,它必须主动拥抱电动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东风本田还透露要在年内发布一个全新自主品牌,虽然该品牌暂时并无太多公开信息,但不出意外的话该品牌正是为电动化而生。
除本田品牌外,东风本田还布局了思铭、e:N两大品牌,但在壹哥看来,东风本田有理由再迎一个全新品牌。
一方面,在电动车市场合资品牌没有品牌溢价,即便是强如丰田、大众,也需放下身段和重头再来,ID家族低价入市、bZ4x限时优惠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但不降价无人问津,降价却又有损品牌形象,如何两者兼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再造一个全新品牌,让新品牌放低姿态,和自主品牌在电动车市场正面厮杀。
而对东风本田来说,虽然其不缺品牌,但思铭、e:N却都不是合适人选,前者问世多年难有起色,后者继续悬挂本田车标,既没换汤也没换药,在用户眼中更和本田品牌没有任何区别。
也有这样一种保守的观点:所谓的东风本田发布全新自主品牌,实则是发布e:N品牌的中文名。在壹哥看来,即便如此,对于东风本田的电动化进程而言也是有利的,只有下决心求变才是e:N品牌壮大的前提,而求变的前提是拥有一个深入人心的中文名。
不论全新品牌是不是e:N品牌,东风本田都必须行动,在本田全球化电动车到来之前,东风本田有太多理由去放手去博,成功即可赢在起跑线,失败也有本田我们背锅,这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在华的天平也不会倾斜,尽管广汽本田当前还没有发声,但广汽集团和东风公司在合资公司内部扮演的角色大同小异,均“分红”为主,“参政”为辅,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广汽本田接下来的举措或和东风本田高度一致,包括关于电动化的产品、渠道、品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