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家长的认知里,孩子玩游戏上瘾似乎就等同于走上了 “歧途”。但汪中求老师在《解码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却引导我们从全新视角审视这一现象。“玩游戏上瘾的孩子,你们都想错了”,这一观点犹如一记警钟,敲醒了那些在孩子游戏问题上迷茫焦虑的家长。
书名:《解码中国式家庭教育》
作者:汪中求
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玩游戏上瘾,便心急如焚,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孩子是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然而,孩子玩游戏上瘾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学校里,学业压力大,成绩不拔尖可能就难以获得老师的表扬;家庭中,父母可能忙于工作,无暇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游戏世界则不同,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每升一级,都能让孩子获得即时的反馈和强烈的成就感。比如邻居家的小明,在班级里成绩中等,很少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父母也总说他不够努力。但在游戏中,他凭借出色的操作,带领团队多次取得胜利,成为队友眼中的 “大神”。这种在现实中缺失的认可,让他愈发沉迷游戏。
还有些孩子是因为缺乏陪伴,内心孤独。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朋友又因各种原因难以经常相聚,游戏便成了他们唯一的 “伙伴”。像我亲戚家的孩子晓红,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老人精力有限,无法给予她足够的陪伴和交流。于是,晓红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寻找慰藉,不知不觉陷入成瘾的泥沼。
《解码中国式家庭教育》提醒我们,与其一味指责孩子玩游戏上瘾,不如探寻背后的根源,通过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爱好,帮助他们走出游戏成瘾的困境。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能让他们在更健康、积极的活动中找到乐趣和价值。比如同事家的孩子浩浩,曾经也是游戏的忠实 “粉丝”,一有时间就沉浸其中。浩浩父母发现他对绘画有一定兴趣后,便给他报了绘画兴趣班。起初,浩浩还是会忍不住想玩游戏,但在绘画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他逐渐在绘画中找到了乐趣。他画的一幅校园风景图还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让他信心大增,对绘画的热情愈发高涨。慢慢地,浩浩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绘画上。
另一个例子是我的同学家的孩子晨晨,沉迷于手机游戏,成绩下滑严重。晨晨的父母发现他对户外运动有兴趣,便经常在周末带他去爬山、骑行。在一次爬山过程中,晨晨看到壮丽的日出景色,被大自然的魅力深深震撼。从此,他爱上了户外运动,还加入了学校的登山社团。如今,晨晨不仅摆脱了游戏的束缚,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
家长要明白,孩子玩游戏上瘾并非不可救药。作为家长,需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同时,积极引导孩子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乐趣和价值,自然就能减少对游戏的依赖。
别再误解玩游戏上瘾的孩子,他们并非故意叛逆,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只要家长用心引导,以爱相伴,借助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定能帮助孩子走出游戏成瘾的阴霾,回归健康快乐的成长轨道。正如汪中求老师在书中传达的理念,家庭教育需要智慧与耐心,去理解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汪中求
管理学家,中国精细化管理首倡者。2005年进入福布斯中国文化名人排行榜。2004年以来,在全国巡回讲座上千场,学员总数超过50万人;主持了上百个精细化管理咨询项目。
曾任:
江西云山企业集团子弟中学教师,江西云山企业集团总裁秘书,香港恒雅(深圳)公司市场部经理,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商务部副经理,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策划部经理,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
北京中求细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南昌陆军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客座教授,《企业管理》杂志、《企业家》杂志特聘专家、专栏作者,《人力资源》杂志策划顾问,茅台研究院特聘专家,深圳腾讯高级顾问。
代表著作: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Ⅱ》《细节决定成败(白金版)》《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做成一首诗》《营销人的自我营销》《1750-1950的中国》《契约精神》《谁能超越丰田》《浪费的都是利润》《零缺陷工作》《中国需要工业精神》《茅台是怎样酿成的》。
自媒体达人:
研究家庭教育课题十余年,2023年年底开设自媒体账号,讨论话题受到中国家长的普遍欢迎。总粉丝量10个月突破800万,单条视频最大浏览量过亿,“汪中求细节管理”账号中的以下短视频,获得10万+的转发:“这样的金钱观值得所有人敬仰”“数学有多奥妙,一个故事告诉你”“格局会决定人的一生”“我儿子以后不上高中都可以”“这个社会,人类一定是走错了”“人情世故是一定要学会的”“珍惜当下”“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读书,一个故事告诉你”“这一届高考考生是最吃亏的”“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