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隐形冠军”的概念是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来的。德国现有37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贡献了约70%的就业率,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德国企业只有27家,但是在中小型市场领军者排行榜中,德国企业占比达到48%。2021年,德国隐形冠军的名录上有1573家公司,占全球隐形冠军的46.2%。与其他国家相比,为什么德国是那么多隐形冠军的发源地?这当中有许多因素深深扎根于历史、传统和价值体系之中。
《中国式隐形冠军——聚焦专精特新之路(第二版)》企业管理出版社
说到“隐形冠军”,那他的标准是什么呢?
隐形冠军之父西蒙教授在他的书《隐形冠军》中提出3个标准条件:(1)世界市场的前三强或者至少是某个大洲的第一名: (2) 年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 (3)不为外界周知的,公众知名度比较低。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中小企业。
中国有5000多万家中小企业,能否像德国一样,涌现出大量的隐形冠军?回答是非常肯定的!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了“中国世纪”的概念,认为在这个世纪里中国会发展为一个经济强国,并在持续强劲增长多年之后,中国企业正在弥补之前在质量、品牌、营销和重大创新等领域的相对劣势,中国企业正齐心协力地践行“隐形冠军”理念,通过战略转变、有机增长和关键收购,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资深战略管理专家,赫尔曼·西蒙商学院(中方)院长刘红松老师,在他的新书《中国式隐形冠军》谈到:
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夺取了隐形冠军的桂冠,更多企业正奔跑在隐形冠军的路上。按公布的数据,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约有100家。这个数据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既然是隐形冠军,通常不为人所知,就不太容易被发现,许许多多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还没有被统计出来。
当今,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时代,目前为止,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已经超过12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万多家,这就为中国隐形冠军群体性崛起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为追赶德国“隐形冠军”提供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