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到底有多吃亏?

夏天陈小舒 2024-09-30 13:05:08

印象里,小时候在学校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学过“表达”,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学校公众表达的机会一般都会落在天生语言能力非常强的孩子身上,大多数孩子很少有机会可以锻炼。

但在陪伴妞妞和酒酒上学的过程,我会发现,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学校会一直持续地、有体系的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一直贯穿到大学。

老师会组织各种活动,让每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勇敢地、自由地表达感受看法,拥有自己的观点,们的每一次发言都被鼓励和尊重,并在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他人。

从公众表达到书面表达,老师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孩子尝试去说,去写,去发声,去表达。上次在给大家分享书单的时候,留言区就有一位朋友,也分享了相同的感受:

逐渐地,孩子就慢慢练就成不论在什么场合发言,都不怯场和惧色的能力,从敢说,到爱说,会说。

国内2022年的新课标,也有相关的内容,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语言表达能力:

其中1~2年级的部分是:

到了5~6年级,要求提高到:

妞妞和酒酒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做的一项活动,叫:show&tell(展示和讲述),我特别喜欢,就是教孩子如何在大众面前讲话。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活动是在《小猪佩琪》里,有一天,佩琪回到家,带回来一只小熊,她要和小熊一起生活一周,用照片记录下来自己和小熊一起做的事,再将小熊带回学校。

没想到,这也是澳洲的标准教学流程,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会带回家一个“漂流熊”,经历这个“表达锻炼”。这个活动特别特别棒的地方在于,小孩子面对公众讲话,会容易紧张。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种站在台上,面对台下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期待的眼神时的慌张,瞬间脑子里一片空白,即便准备了100遍要讲什么,都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

但是,当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让小朋友随机地站在“原地”,抱着小熊,看着自己和小熊一起玩耍的照片,比如:去超市,去玩,给小熊穿衣服,讲故事…… 慢慢回忆,自然而然就把自己和小熊的一周讲出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两个孩子的英文水平一般,在幼儿园会有点害羞,但慢慢通过show&tell这样的活动,孩子会很放松地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

我认为: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体现。

当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无论是说出来,还是写出来,那他一定是拥有属于自己想法和观点的人。

表达能力是服务于一个人一生的能力。

“公众表达”这个概念放大一点,可能是正式场合的演讲,演说,讲话,在职场上可能是工作汇报,会议组织,项目演说,客户沟通,在生活中,可能是与别人日常的交流和沟通。

一般在小团队里,有想法敢于表达的人,会更容易成为小组的领导者,也更容易为自己争取机会。、

你会发现,表达能力刻意赋予人一种自信,这个自信让他知道:我很重要,我的想法很重要,我可以勇敢地表达出来。

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不敢表达而焦虑,比如:上课不敢举手,遇事不敢吭声,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不会说也不会问,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表达的环境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一张口会有各种心理负担,怕着怕那,怕说错,怕被人笑话 ……

在学校里,孩子常常被要求少说多听,遵守纪律,听话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能给到每个孩子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很少。

很多也不是孩子发自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常常都是官方的、功利的、课堂的、学习型的内容,要么就是一些深情并茂的演讲比赛。

除非天生擅长表达的孩子,会觉得游刃有余,一般这种表达的形式和内容,都会让孩子压力很大。

但是如果是从“我”开始表达,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身边的故事开始,是真的会调动孩子内心表达的欲望。

而且给孩子创造一个充分“被倾听”的环境也很重要,让孩子有兴趣地说,放心地说,勇敢地说,会给孩子营造了一份公众表达的底气和信心。

如果学校没有环境可以支持孩子,那在家庭和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去练习公众表达呢?

当然可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在家庭和日常生活,可以和孩子练习表达的方法:

1

让孩子参与日常活动的讨论

比如和孩子一起讨论关于家庭的日常采购、一日三餐的美食、外出旅行的计划。还可以和孩子:

分享彼此喜欢的音乐、电影和书籍,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谈论家庭历史和家庭照片;

讲述自己最喜欢玩的游戏,并设计邀请函,邀请朋友做客一起来玩;

一起看节目演出、讨论里面的内容;

和孩子玩词汇游戏,比如反义词或同义词游戏;

聊聊今天一天在学校的课程和活动;

2

编讲故事

其实讲故事,是培养孩子的表达和聆听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孩子续编故事,去创作自己讲故事。

故事内容可以包括:

• 最喜欢的玩具

• 我的家人和朋友

• 我最喜欢的宠物

• 书中或电视节目中最喜欢的虚构角色

• 讲各种身边的名人

• 讲父母的职业,以及社会不同职业的人,例如老师、外卖员、司机、消防员、医生、售货员等等……

• 讲学校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可以不断的追问,让孩子把事情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表达出来;

3

讨论新闻和时事

当孩子对新闻和时事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多一些关于新闻时事的讨论,练习提问,可以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父母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在家庭中,开展批判性思维的锻炼。

比如可以问孩子:

• 你认为这件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你觉得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

• 这公平吗?

• 你认为人们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

• 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 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我也搜集了一些澳洲关于Show&Tell的题材,大家也可以尝试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起来:

心爱的玩具/宠物

孩子的手工/画作/陶泥/木工等

自制照片展示板,分享假期旅行

未出生的弟弟/妹妹的B超照片

孩子小时候的照片

孩子最喜欢的书

换牙时,掉下的第一颗牙

天气报告

答案是NO!

我觉得在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一定不要强推和硬逼,真的既没有结果又伤了孩子。其实在刚开始,教孩子做一个倾听者,认真地、耐心地去听别人说,也是学习表达的一个过程。

还有,刚才也提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不敢说、不会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到孩子一个安全的、充分的,被倾听的环境。

如果孩子每一次张口去说,总是会担心:

我这样说对吗?是不是说错了?

我是不是说的不好?

我这样说,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老师是不是不高兴?

我说完他们会不会笑话我?

我说这么多话,问这么多问题,好像他们都不喜欢听?还觉得我很麻烦。

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会无法张口。

而且仔细观察,很多孩子最初的表达往往都是从提问开始,他们会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

但是事实是,只有少数的孩子可以得到大人良好的倾听和回应,很多孩子都会被嫌弃吵闹或者麻烦,或者直接被大人打断,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

当孩子没有安全的聆听环境时,就会失去表达的自信,孩子会觉得:我说的话,根本就没有人在意,我为什么还要说?

所以,对于性格内敛不爱表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推出去,或者责怪孩子怎么这么胆小,而是先学会如何聆听。

在这里也给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1

在孩子开口说的时候,注视孩子

当孩子很认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大人要用目光凝视孩子。如果孩子还小,一定要蹲下来,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然后认真并耐心地听孩子说完,让孩子感受到,他讲的话很重要。

2

多与孩子互动,多问问题

提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引导孩表达自己想法情绪感受的方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询问孩子提问的动机、原因,并参与讨论,帮助孩子分析,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问题和意见很重要时,他也会更愿意表达的更多。

3

不要打断孩子

我们要尊重孩子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有时候他们的表达会很啰嗦,麻烦,无聊,但还是要耐心的听孩子说完,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

4

不要突然转移话题

如果孩子表达的观点,大人不认同,请先不要着急转移话题,先让孩子说完,说完以后,大人可以再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

5

和孩子的情绪同步

在倾听孩子说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给与孩子情绪的共情。

6

回应孩子的每一次表达

积极回应孩子每一个表达,都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可不可以举个例子,还有什么可能性呢?

我们也可以在家里,或者在孩子觉得安全、放得开的环境中,有意识的为孩子制造一些表达的机会,或者看一些同龄孩子的演讲视频。

我仍然记得酒酒和妞妞小时候在学校的一些“表达练习”,除了带小熊回家,在进入学前班后,教学体系中会设计更多的关于表达的互动。

比如:在孩子上学满100天的时候,会有一个庆祝仪式。老师会邀请孩子带一个什么东西,要求数量需要有100个东西,并且装在一个密封看不到的盒子里,让大家来猜。

然后带东西的小朋友就要想办法去描述、去讲解,让其他小朋友去猜,这个游戏的过程也是孩子练习表达的过程。

还有一些围绕自己生活、家庭、文化展开的3-5分钟主题小演讲,从家里带一个物品,一张照片,也可以在大纸板上贴上自己的照片,整理不同的资料贴上去,边演讲边展示(最原始的PPT😀)。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表达,也增进了相互了解。

比如酒酒上次参加博乐橙贵州的研学,回来就把他的三叶虫标本带去了,上次滑雪拿了奖牌,他也兴高采烈的要带去学校分享。

▲ 酒酒带着他的三叶虫和奖牌去学校展示

骄傲自豪的不得了

当了哥哥,做了姐姐,也要兴致勃勃的要和同学们分享妹妹的故事。酒酒让我把妹妹的照片打印出来,他要带到学校去给大家介绍他的妹妹。后来我将照片分成了两组,“哥哥和妹妹”,“姐姐和妹妹”,让孩子可以以“第一视角”去学校里分享成为大哥哥/姐姐的喜悦。

到了一年级开始就会鼓励每个孩子每周做一次“我的周末”主题分享,先写出来(哪怕还不会写字,可以画图)。再后来,学校开始不断开展一些围绕表达的活动,比如采访家人,关于你的童年,什么是你的童年里有的,现在没有的。

三年级开始,学校就开始教孩子们做主题演讲了,比如老师和孩子们讨论一个提纲,让同学之间先相互采访,然后通过演讲地形式去介绍我的一个同学。老师把视频录下来,再指导孩子ta的采访文字稿,以及演讲中做得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年级以后,开始做正式的演讲,要自己写演讲稿的那种,老师先会花一些时间教孩子们如何准备一次讲稿,比如演讲稿的结构,如何引起听众的兴趣,如何和听众互动,控制演讲时长,写演讲时的提示卡片……妞妞前段时间,刚才学校完成一个演讲主题的准备:

▲老师给到的演讲稿思维导图

在如何构架一个演讲稿环节,老师教给孩子们4个步骤,写完稿子之后,需要练习是否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演讲,我和妞妞在家练习了好多次。

▲妞妞的演讲稿

整个演讲过程会持续好几周,每个孩子轮流进行,老师会教孩子如何制作演讲卡片,鼓励孩子制作演讲PPT,每个完成演讲练习的孩子都会得到一张证书:

▲妞妞的第一张演讲证书

还会为每个孩子录制演讲vedio,发给家长,老师再给到一些评语和建议,比如增加眼神互动等等,整个教学过程,既锻炼孩子写作又锻炼了表达,是一套非常完整的教学体系。

当每个孩子都有站起来当着所有人展现自己的机会,无形中就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交友的窗口,找到共鸣的话题。

同时孩子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专注的聆听者,而且在show&tell中,孩子为了可以更有效的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赢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他们会想办法学习如何组织句子,如何调动词语,如何形容和描述自己的玩具,如何清晰回答别人的问题。

比如,孩子们常常会在表达练习里提问:

为什么它对你来说很特别呀?

这个玩具怎么玩啊?

你从哪里买的这个玩具呀?

尤其对于性格内敛不爱表达的孩子,让他感受到“我很重要,我的想法也很重要”,“表达自己是一件自然而然没有心理负担的事”,让孩子自由地把自己地想法表达出来,不要有任何被评价、被批判,被对比的负担,是真正的人生基础课。

0~3岁打基础丨孩子的情商、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和这件事高度相关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孩子的写作和表达依旧不好?

0 阅读:0

夏天陈小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