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库“突然死亡”,OPPO将为近年来战略摇摆付出代价?

摩羯商业评论 2023-05-16 10:28:10

在第二季度刚加入哲库担任NPU负责人的璧仞前高管刘成坤,没有想到自己刚加入一个月就失业了。

没有美国制裁消息,刚有高管空降,三年磨一剑刚出流片......OPPO宣布终止旗下芯片设计公司哲库(ZEKU)业务,震惊了科技行业。

哲库拥有接近2000研发技术人员,曾被多家媒体喻为“第二个海思”,可谓被寄予厚望的芯片行业新贵,竟然跳过裁员,直接关门大吉,让科技行业为之哗然。

虽然OPPO在近年来习惯性战略摇摆,但宣布哲库“突然死亡”,可以说在之前毫无征兆。

虽然不知道两者有何关联,但显然哲库的“突然死亡”为OPPO近年来的战略摇摆又平添的一个重磅案例。

哲库究竟为何仓促收场?OPPO的战略摇摆还会继续下去吗?

关于哲库“突然死亡”的四个猜测

在去年年底的OPPO集团内部讲话上,CEO陈明永曾表达了对自研芯片的强烈信念:“芯片这件事,是我们抱定宗旨,一定要做的,也是一定要做好的”。据传成立不到三年,OPPO已在芯片业务上已耗资上百亿。

事实上,与芯片行业屡见不鲜的“PPT公司”不同,ZEKU曾在2021和2022年先后推出过自研的影像专用NPU MariSilicon X和旗舰蓝牙音频SoC芯片 MariSilicon Y,其中MariSilicon X在当年出货超过一万颗。而且在去年年底,曾有台湾半导体业内人士透露,ZEKU自研的应用处理器将在2023年二季度流片,并在三季度量产。如果消息属实,这意味着,OPPO将成为华为之后第二个自研SoC芯片的国内手机厂商。

这么看来,ZEKU岂不是倒在了黎明前?这让还在生死线挣扎的海思一头雾水。

OPPO 在2022未来科技大会发布三大核心技术

根据网上流传的“哲库”裁员会议视频,哲库CEO刘君、COO朱尚祖等四位高管出席,会议宣布公司解散的过程中,管理层多人哽咽落泪。

从左至右:李宗霖、刘君(CEO)、朱尚祖(COO)、王泷

如此“突然死亡”,不免让市场开始猜测OPPO关停ZEKU的真实原因,而官方称的“因全球经济、手机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显然并没有描绘其全部。

『摩羯商业评论』梳理各路猜测,将其归纳为四种说法:

1.OPPO过冬停止烧钱说;

2.美国禁令说;

3.段永平纳过闷儿来直接赐死说;

4 .流片失败+内讧说;

众所周知,研发芯片投入太大、回报周期太长,也就是太“烧钱”了,所以第1种说法也是被媒体广为引用的。实际上,哲库与OPPO高层的发言,也在往这个方向上引导——在裁员大会上,哲库CEO刘君如此概括公司解散的背景原因:“全球经济环境和手机行业不乐观”,“公司营收不达预期”,“芯片自研投资巨大到公司已承担不起。”

关于此,有网友还做了一张图来揶揄OPPO,意思是OPPO不知深浅,被高通和华为带入坑了。

不过,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此次ZEKU关停是出于“外部压力”,而非内部原因。

OPPO前副总沈义人就在消息爆出后公开发表言论,表示“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大问题,无非是多少、快慢、和怎么解决的问题。而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才是真正的难题。”疑似暗指缺钱并非ZEKU关停的元凶。

显然,“外部压力”也好,“钱不能解决的问题”也罢,都共同指向一个答案:美国制裁——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ZEKU造芯有所突破被美国盯上,怕步海思的后尘,提前“壮士断腕”。

毕竟,在4月有刚消息称璧仞前高管刘成坤加入ZEKU担任NPU负责人,而且两个月前刘作虎还曾炫耀称ZEKU自研的电源管理芯片将应用到OPPO全系机型。若不是提前得知被制裁的风声,不可能这么决绝。

实际上,近两年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的高压制裁是全方位的,并且是不断加码的,哲库的“突然死亡”引起围观者的关联推测,也实属正常。毕竟,哲库搭起的架子一点不比华为海思小。

当然,也有可能是第3个原因——幕后大Boss壮士断腕,直接“赐死”。

当网友在雪球上提到ZEKU“没了”时,很少发表关于OPPO言论的段永平破天荒地对此进行了回复,称造芯片看是一场“错误”,而关停ZEKU就是“改正错误”。

众所周知,OPPO的陈明永也好,vivo的沈炜也罢,都是“商界教父”段永平的弟子和前部下,而且段永平还是两家公司股东。所以,不排除段永平作为重要股东参与了此次重大决策,毕竟在股东角度看来,重度烧钱且回报具有非常大不确定性的业务显然就是一场“错误”。

还有其他的猜测比如“流片失败说”与“内讧说”等,这种说法认为ZEKU的决策层忽悠了OPPO的决策层,花了很多钱却没有技术达标,反而“里面的华为派、高通派、展讯派、OPPO自己派、联发科派,重复设岗,PPT吹爆,开会多过干活,没英特尔的命先得英特尔的病。”

不过无论真实原因是什么,OPPO这场造芯的“造芯梦”已经结束了。

让人感到遗憾的同时,更多对OPPO战略规划产生不大不小的疑问:大家都知道自研芯片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何当初要花这么大功夫、这么高调地走上这条异常艰难之路呢?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还是低估了造芯的难度?

事实上,回顾OPPO开启智能手机业务之后的发展历程和战略调整,我们就会发现,跟其他同行相比,OPPO的战略经常摇摆不定,也干了好几次类似ZEKU这样的“先鸡血后打脸”的事,而ZEKU“突然死亡”成为了OPPO战略摇摆的最佳案例。

在智能手机行业继续“萎缩”和“内卷”的2023年,OPPO为其战略摇摆付出代价的时刻到了,而此次ZEKU事件只是拉开了序幕。

一季度业绩“亮眼”,难掩战略摇摆后遗症

OPPO在今年开局其实并不错。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 OPPO(含一加)以19.6%的市场份额排名国内手机市场第一。

不过,仔细分析下来,其实OPPO一季度重回行业第一还是有一些水分的。

首先,在发布新机型方面,一季度OPPO发布了高端旗舰Find X6系列,旗下子品牌一加连续发布了一加11、一加Ace2和一加Ace2V三款新品。此外,OPPO去年年底发布的折叠手机Find N2系列。

相比之下,vivo在一季度并没有发布旗舰机型,小米仅发布了其主打影响力的高端机型Xiaomi 13 Ultra,荣耀发布了Magic 5系列,华为虽然发布了P60系列,但仍然是4G版本。因此,综合看来,OPPO能够在第一季度问鼎,其实更多因为 “机海战术”发挥了效果。

然而,即使如此拼命发布新机型,OPPO的市场份额相比去年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仅提高了0.6%,跟友商的差距也并未拉开。

数据来源:IDC

值得注意的是,OPPO在一季度的机海战术,恰好反映了其战略上的摇摆不定。

首先,同在一季度发布的OPPO Find X6和一加11,其顶配版仅仅相差100元,虽然在主芯片、摄像、屏幕和外观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综合使用其实差别并不大,很难区分成不同的消费群体,难以避免出现“自己跟自己打架”。这正是OPPO在产品线战略方面“既要、又要”的左右横跳的一个缩影。

其实,自从2021年合并一加后,在OPPO内部就一直存在着“内耗”的问题。

一加在2013年由从OPPO出来的刘作虎创立,如果不了解一加背后的实际控制方,大部分人都会以为一加是个独立的手机品牌。一加手机的母公司是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OPPO母公司欧加控股集团100%全资控股,作为“名义”上创始人刘作虎并非实控人。

而且,一加前期机型的操作系统和闪充用的都是OPPO的技术;而且发展初期一段因为供应链导致供货遇到问题,也是OPPO解决的。可见,OPPO与一加一直是一种“藕断丝连”的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OPPO对一加的战略应该是打造不同于OPPO,而是线上渠道、独立运营的手机品牌,这比较类似于初期的小米。

但是2021年OPPO又把一加收编,还把创始人刘作虎召回担任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OPPO旗下三大品牌的产品规划。一加和刘作虎的回归意味着OPPO要开启内部资源整合战略。

早些年,一加主打线上,Realme主攻海外,OPPO聚焦国内市场,三大品牌还算“互不干涉”。但随着一加回归、Realme出海受疫情影响而“出口转内销”,OPPO旗下三大品牌不可避免出现“内耗”,亟需在战略上进行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但两年时间过去了,OPPO内部三大品牌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显然做得并不是很好。

首先,虽然国内各大手机品牌均有子品牌,但都是只有或者重点扶持一个“亲儿子”,如小米有红米,vivo有iQOO。而OPPO却有一加、realme两个子品牌,而且都是亲儿子,且都有不止一款机型。

更令人尴尬的是,OPPO旗下的几个品牌在协同方面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品牌之间相互倾轧,造成了内部不必要的消耗。

比如一加数字系列与OPPO Find X价位相同、配置相似;主打电竞和科技的Realme,与一加主打性能的Ace系列在品牌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高度雷同。

连OPPO内部人士都表示,更多是考虑OPPO系旗下三大手机品牌OPPO、一加、Realme的协同问题,自家品牌之间要尽量减少互相伤害。

在关于旗舰机型的战略方面,OPPO也总在调整和跳跃,始终没有形成贯彻始终、一直坚持的主打系列。

OPPO早在2011年发布Find系列,还花巨资找来好莱坞影星莱奥纳多代言。而在Find被大众熟知且在国内畅销之后,OPPO在2015突然暂停Find系列,而专攻R系列。结果新系列出到R11,好不容易做出口碑OPPO居然在2019年又宣布Reno系列接替R系列,而且在一年时间更新了三代。

更诡异的是,时隔四年,初代至尊Find 系列竟然又被重启了,高调在巴黎卢浮宫召开新品发布会,但2019年再次断更,2020年又派Find X2出来“诈尸”......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很容易扰乱消费者对OPPO产品体系的认知,大大影响OPPO各个系列销售的延续性。

OPPO Find X 巴黎卢浮宫发布会

作为对比,vivo最早的主打高端X系列和主打性价比Y系列都超过了十个年头,更新换代了十几代。小米数字系列也以一年一代的速度,出到了第13代,在年轻人群体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OPPO在产品和品牌战略的摇摆不定,跟高管的频繁变动可谓相辅相成。实际上,在高管的任用方面,OPPO是真的不怕“试错”。

除了刘作虎的“进进出出”之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沈义人。2019年8月,OPPO高调宣布“85后”沈义人将担任OPPO副总裁、全球营销总裁,直接向CEO陈明永汇报。这位2013年加入OPPO的“85后”,起初担任OPPO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划部长,参与了OPPO Find 5和N1等主打产品的营销推广,家喻户晓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出自其手。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还没有在全球营销总裁位置坐热的沈义人就因为“个人健康原因”卸任了该职位,接替他的是OPPO老兵刘列,兼任中国区CMO,全面负责OPPO 营销工作。

沈义人掌舵OPPO营销工作后,以其擅长的营销手段和策略彻底改变了OPPO营销战略,从以前主打音乐和拍照、“文艺”风格浓重的宣传风格,到突出广告词、当红明星代言,最后融入了综艺植入和节目冠名的新玩法。不过,这种打法并没有持续多久,沈义人就被擅长传统营销和线下渠道的老兵所取代。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品牌营销战略方面这样频繁的调整,放到国内手机厂商身上并不多见。

沈义人

曾经在OPPO内部,以沈义人为代表的“85后”年轻人得到提拔重用之后,有媒体这样评价:“陈明永将OPPO的大本营交给了如此年轻的后生,体现出了对年轻人重视。”曾几何时,年轻管理者曾经给OPPO的品牌和营销战略带来一些新玩法和新思路。不过,伴随近年来多位OPPO老兵骨干回归高管层,OPPO战略又将发生重大调整。而这轮高管调整过后,OPPO又将有何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战略摇摆下的壮士断腕,亡羊补牢?

不少人还记得,OPPO芯片公司刚成立之初的名字叫作“守朴”,一年后才改为“哲库”,给全公司的希望起个名字都要摇摆一下,可见OPPO的战略摇摆幅度有多大。

一些媒体把OPPO此次终止芯片研发业务形容为“壮士断腕”。这一比喻多少有点悲剧色彩,但恐怕这种悲剧色彩将会成为智能手机行业未来的常态。

在全球智能手机需求萎缩、销量增速大幅放缓的大趋势下,对各大厂商来说,行业容错率相比几年前的智能手机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显著下降。

各大厂商无不在巩固自己阵地的同时,尽量缩短战线,对于新业务、新模式更要小心翼翼。宁可错过,不要做错。2022年3月,vivo就宣布撤销高端品牌NEX。NEX系列以升降式前置摄像头被消费者熟知的,然而销量并理想。

显然,OPPO此次造芯折戟也给各大厂商敲响了警钟。如果在公司战略上总是左右摇摆,先打鸡血后打脸,必将付出巨大代价。单就OPPO而言,在战略层面需要“挥泪砍掉”的就不止芯片这么一个。

首先,OPPO要解决就是在产品性能、品牌定位和目标群体相似度极高的两个子品牌——一加和Realme之间的战略左右横跳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收缩战线、重新规划产品线,这给OPPO管理层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一方面,作为亲儿子,Realme是OPPO亲手带大的,肩负着OPPO出海重任,目前已经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OPPO集团近年来稳居国内手机品牌海外出货量第二位,Realme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OPPO也并不想放弃刚被扶正的儿子一加。去年年底,据媒体报道,OPPO内部决定未来三年给旗下子品牌一加单独投资100亿资金,可见OPPO对一加还是有所期待的。然而,一加的底子显然薄了些。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一加在并入OPPO前后的全球市占率一直在1%左右徘徊。OPPO的线下渠道优势和营销资源无论是给一加的出货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均没有带来实质的变化。

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一加曾高调提出“三年做到中国市场千万级出货量”的目标。从目前趋势来看,这一目标犹如“天方夜谭”。

其实,自从被OPPO收入麾下之后,一加不断变成自我过去的对立面,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策略上正在失去自我,慢慢“OPPO化”。外部强敌环伺,内部又和兄弟产品“撞车”,一加想要突破自我进入主流市场并不是简单靠机海战术就能实现的。

“既要Realme,又要一加”的战略摇摆,恐将拖累OPPO陷入“自我博弈”的怪圈之中。可以预见的是,OPPO很可能会再次对旗下子品牌的产品线进行优化,阉割掉相似度较高的机型系列,甚至不排除会将一加和Realme整合成一个子品牌,一步到位完成战略调整。

关停整个产品线或品牌、裁掉业务团队带来的阵痛,是OPPO要为自己进入智能手机行业以来摇摆不动的战略所付出的必然代价。

此外,OPPO在杭州余杭区的研发中心大楼,保持“挖地基”状态一整年了,难道这栋楼也将是弃子?

段永平说,为了改正战略上的错误,“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如果OPPO能借此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扔在哲库身上的几百亿就没白花。

总之,哲库的“突然死亡”,虽然使OPPO面子上很难看,但实则是斩乱麻之“快刀”,有着庞大用户基数的OPPO此时壮士断腕还为时不晚。

1 阅读:177

摩羯商业评论

简介:历史纵深,空间透视,深度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