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难掩人性之光:拾荒老人28年捡到4万元全交了

京都闻道阁 2024-11-11 10:23:09

文丨崔桂忠

据《半月谈》报道:不久前,江西新余一位拾荒老人,捡到500元现金立即上交民警,当时他身上只剩下2元钱,“我再穷也穷不了怕这钱是打工人丢的这500元可够生活好几天……”

民警调查发现,当地不少派出所和警务室,都收到过老人上交的钱财,拾荒老人的故事冲上热搜,感动了千万网友。

老人名叫蒋中全,靠拾荒维持生活28年,多年来他拾金不昧上交现金4万多元。这笔钱对他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捡够二三十个塑料瓶,凑够1斤才能卖1.3元,相当于捡一个瓶子赚5分钱。

在这个熙熙攘攘、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时常在追逐物质的道路上迷失自我,将财富的多寡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尺。然而,江西新余拾荒老人蒋中全这份拾金不昧的精神,如同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让我们看到了贫穷之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

老人的举动,不禁让我们深思,贫穷与真诚、善良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在很多人眼中,贫穷或许意味着生活的无奈与挣扎,意味着为了生存而无暇顾及其他。但蒋中全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贫穷并不能成为磨灭人性光辉的借口,相反,它可能会让那份真诚与善良更加熠熠生辉。

因为贫穷,老人远离了世俗利益的纠葛。他没有过多的财富可以守护,也就没有了因财富带来的患得患失和防备之心。他所拥有的仅仅是通过拾荒一点点积攒起来的微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他面对捡到的钱财,能够做到不为所动,完完整整地上交,这正是源于他内心深处那颗纯净的、未被物质污染的心。他的真诚,不是基于利益的权衡,而是源自对他人苦难的深切理解和尊重。他深知每一分钱对于打工人、对于那些同样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人的重要性,所以他选择了坚守道德的高地。

而且,老人在寻亲成功后,即便得知弟弟生活也不容易,依然不想依靠弟弟,而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他拒绝了民警送给他的钱和东西,还打算把爱心网民寄来的棉衣、棉鞋,除留下两件自用外,其余都送给有需要的人,连公益机构奖励的 5000 元也打算存下来留给他人。这种在贫穷中依然想着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胸怀,实在令人钦佩。

从蒋中全老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拾荒者的善良,更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贫穷群体中的人性之美。就如同在偏远山区,那位用粗制面饼和山泉水招待迷路旅行者且不收回报的老人;如同城市边缘拾荒家庭的孩子,把积攒许久买文具的零花钱全部捐出;如同街边小摊主,守着一天几十元的收入,却在捡到顾客钱包后毫不犹豫归还且不收感谢费。这些生活在贫穷之中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一个道理:贫穷或许会限制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但它永远无法束缚住人性中那份真诚、善良与同理心。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真诚变得稀有。而这些贫穷却真诚的人们,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在物质充裕环境下丢失的那些宝贵品质。我们是否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渐渐忘记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和关爱?是否因为拥有了更多的物质,反而多了几分算计和防备?

蒋中全老人以及无数如他一般身处贫穷却绽放人性光辉的人们,宛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照亮了我们这个时代略显浮躁的精神天空。他们的故事告诫我们,贫富不过是人生的外在境遇,而真诚善良的人性之光,才是穿越岁月长河、温暖人心的永恒力量。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生活的道路上,时刻怀揣着这份珍贵的品质,让人性之光在每一个角落都熠熠生辉,永不熄灭。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