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就这一句话:假的,贩卖焦虑,哗众取宠
最近,北京市某区医院顶流网红医生在某视频自媒体平台发布“科普”视频,提醒家长们“出现这个症状要小心病毒性心肌炎”。
在视频发出后,评论区就有家长带着孩子去了急诊,并且测了心肌酶,然后在评论区表达了感谢,这条评论也引来大量点赞。
然而,针对上述信息,有儿科医生表达了其科普内容不仅错误,而且引发家长们焦虑,甚至跑到医院要求查心肌酶,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挤兑,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并呼吁该区医院医生“不要在制造恐慌和焦虑了”。
还有儿科医生更加直接的评论:受不了这些胡说八道的人。
那么,流感后出现“腿疼”真的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吗?我们还是回到流感本身的机制来说。
正确认识流感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其汉字名称最早出自于1890年(明治23年)的流感流行,并被记载于1891年日本出版的《爱氏内科全书》中,此后这个汉字名称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从此被延续使用。
或许正是由于“流行性感冒”这个名字,导致我国很多人混淆“流感”和“普通感冒”(Common Cold),甚至觉得流感只是“重感冒”而已,并未受到重视。
但是流感并不是感冒,两者差距非常大,具体如图:
除了表格里的内容,关于流感的信息,你需要知道这些(信息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每年大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其中包括300万至500万例重症病例。季节性流感每年导致29万至65万例与呼吸系统相关的死亡。5岁以下儿童因流感相关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中,99%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此外多补充一点,就是我国每年超额死亡平均每年超过20万,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平均为每年9.2万。
流感与肌炎回到主题,就是关于“腿疼”和“心肌炎”关联性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得流感后肌肉细胞发生了什么。
经常或不经常得流感的朋友都知道,流感后会出现肌肉或关节疼痛的情况。这是由于流感病毒感染后,流感病毒直接作用或间接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感染原因),或机体释放各种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免疫原因)所引起的——但需要注意,这种肌肉不适不会引起肌肉损伤,并不是“肌炎(myositis)”
和相对机制明确的症状相比,肌炎发生的机制仍然尚未明确,但可能与下列两种机制有关:
①直接感染:流感病毒感染人类骨骼肌细胞,特别是分化后的多核肌管(myotubes),这种直接感染可能导致肌肉细胞的损伤和坏死,进而引发肌炎。
病毒核蛋白(NP)在受感染的肌细胞中的表达动力学
②免疫因素: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炎症因子可能对肌肉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肌肉细胞的损伤和炎症,甚至波及病毒未被病毒直接感染肌肉细胞。
受感染的肌肉细胞分泌5种细胞因子和1种趋化因子情况
那什么情况才要考虑“肌炎”呢?我们要注意这些症状:
①加重:患者通常感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
②无力:除了疼痛之外,还会出现力量下降,患者会感到肌肉无力,活动能力受限;
③压痛:受影响的肌肉可能会出现肿胀或触压时疼痛;
④发热:不分患者在发生肌炎时可能伴随低烧或体温升;
⑤溶解:如果出现横纹肌溶解,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肌肉疼痛、无力、肢体肿胀和尿液颜色变深(呈茶色或红色)——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甚至出现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尿液
在出现流感相关的病毒性肌炎时,人体肌肉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肌酸激酶(CK)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在得流感并且出现疼痛加重和无力,或者怀疑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如尿色异常、极度虚弱等)时,才需要去医院根据医生判断,进行肌酸激酶(CK)等检查。
事实上,流感后引起的儿童下肢疼痛,即便没有发展到严重的“肌炎”阶段,CK会明显升高(甚至高达几千到几万,就像文章开头的家长带孩子检查结果一样),但预后良好,大多数患儿会在几天到几周内完全康复,不会留下长期的健康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和心肌炎无关。
流感与心肌炎肌炎说完了,好像是有腿疼,那么相信就会有朋友在思考一个问题:心肌炎是不是就是“心脏”的“肌炎”?
放心:不是。
肌炎一般指的是骨骼肌的验证,而心肌炎(myocarditis)是平滑肌出现的炎症,两者并不等同。但是,两者发生的机制还是有些类似的,都是病毒直接感染和炎性反应。
流感病毒感染肺泡上皮细胞,促使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引发炎症并吸引免疫细胞
在流感病毒相关心肌炎的发生过程中,流感病毒可以通过与心肌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进入胞内,并导致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细胞死亡及局部炎症反应;此外,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心肌细胞的免疫性损伤。在两种机制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后,细胞应激和免疫反应将引发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肌组织损伤也为心肌炎的发生打下基础。
炎症介质还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恶化动脉粥样硬化,并可能导致心脏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
在出现心肌炎后,患者可以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心悸和浮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不分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心律失常、低血压等表现。
没有腿疼。
流感相关心肌炎死亡率(黄色)与病例数(蓝色)
由于心肌炎风险较高,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非常关键,特别是当出现呼吸急促、持续乏力或心悸等症状时,需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处理,去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如肌钙蛋白、CK-MB)等检查。
所以罹患流感后出现“腿疼”,不用考虑“肌炎”,更不用担心“心肌炎”。
如何预防流感那么如何避免流感相关的肌炎和心肌炎?其实非常简单:早预防、早治疗。
现阶段,已经有了针对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而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减轻流感症状并缩短病程,因此对于控制疾病发展很有帮助。此外,研究也发现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减少严重流感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肺炎、心脏并发症等。
因此,抗病毒药物可能通过减少流感病毒复制、减轻免疫反应而间接降低流感相关病毒性心肌炎的风险。
那么如果想更早降低流感相关病毒性心肌炎风险,那么要怎么做呢?其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每次都会在健康提示中给出标准答案,全文如下: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与家庭成员接触时佩戴口罩,并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3)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
(4)积极主动接种疫苗:免疫力较弱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引,及时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尤其是随着近期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
2025年第一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最后想说的是,大家远离真实的病毒同时,也要远离“信息病毒”,尤其是别被“信息病毒”带到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诊疗支出,甚至在医院出现感染风险!另外,也希望随着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官方能够进一步进行管理、驱逐劣币,让更多可靠的专业人员、可信的专业信息出现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降低医疗负担、避免资源挤兑。
啰嗦完了,蟹蟹。
作者:邵忆楠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科普专家
科普中国百佳科普号运营者
《漫话疫苗》系列丛书联合作者
科学传播初级职称
一个不太专业但10年来公益答疑和辟谣几万次的普通行业人员
愿
-丸-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兴趣创作,仅为让更多普通人对疫苗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内容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单位、机构,未接受任何形式赞助,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公开平台,如果内容有误,大家多做自我批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