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突然宣布卸任全国政协常委,这一举动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尤其是今年李家旗下的长和集团以高价出售了43个全球港口业务,其中不乏战略重要的港口,如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
难道这背后的决定真的是一场巧合?这两件事的发生似乎紧密相关,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谋划?
【李嘉诚的商业布局】
李嘉诚的商业帝国几乎覆盖了全球,从香港的地产到世界各地的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他的企业几乎无处不在。
作为亚洲最富有的人之一,李嘉诚的每一个商业决策,都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
早在1970年代,李嘉诚便开始了自己的海外扩张,最初的目标是加拿大,当时,他用资本收购了加拿大的一块废弃展馆,将其改造成名为“万博豪园”的华人社区。
这个项目曾被许多人认为不可能成功,但李嘉诚凭借其敏锐的市场眼光,最终将其打造成为温哥华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
进入1990年代,李嘉诚的战略逐渐扩展到欧洲,尤其是英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许多企业家在经济低迷期急于出售资产,李嘉诚却抓住这个时机大举收购,低价购买了大量英国的基础设施资产,包括电力、电信和天然气管道等。
至此,李嘉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香港商人,而是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
而李泽钜,作为李嘉诚的长子,生于1971年,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与妻子陈瑞球的长子,先后在英国和美国求学,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美国斯坦福大学。
虽然年轻时并未承接父亲的直接经营职责,他通过对父亲公司资产的重新调整和优化,尤其是他对“基建概念股”的成功推出,将李家的商业版图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2012年,李嘉诚将长江实业集团主席的位置传给李泽钜,标志着他正式接掌家族企业,在他的带领下,集团业务持续扩展,涉足房地产、能源、零售等多个领域。
李泽钜的商业眼光与李嘉诚如出一辙,他通过对资产的灵活配置和全球市场的开拓,不断推动着李家企业的发展。
而李嘉诚的商业扩展并非没有代价,在李嘉诚逐渐偏向海外市场的同时,他对国内市场的关注却明显减少。
在李泽钜开始接管家族企业后,李家进一步加大了在海外的投资,尤其是在英国、加拿大等地,李家逐步撤回了在香港的部分资产,将资金投向了更为全球化的市场。
这一过程中,李泽钜显然比父亲更为果断,将李家的商业重心进一步放到国际市场,而这样的布局是否会影响到李家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商业发展?
【李泽钜的卸任】
2023年3月,李泽钜突然宣布卸任全国政协常委,作为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是香港商界的重量级人物,曾连续担任政协常委长达20年,他的卸任迅速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李嘉诚的引领下,李泽钜逐渐接管了李家庞大的商业帝国,李家控制的产业遍及多个领域,包括地产、零售、港口、能源等,形成了强大的商业版图。
而李泽钜继承家族企业后,除了稳步发展这些传统业务,还大力拓展了国际市场,尤其是在港口和基础设施领域。
而李家在香港的地产和零售业务,尤其是百佳超市的市场占有率,长期以来被批评为市场垄断,导致香港民众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
房地产市场也因李家旗下的长江实业等公司控制着大量土地储备和房产项目,而高房价、高租金问题愈发严重。
作为政协常委,他不仅在香港商业界拥有重要话语权,更在推动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为何在这时,李泽钜选择了卸任这一职务?李泽钜的卸任是否与李家商业战略的调整有关?
【港口交易的背后】
近年来,李家逐渐将其商业触角延伸至国际,尤其是在港口业务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家旗下港口位于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承载了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以及中国21%的货轮通行量。
2025年,李家通过旗下的长和集团与美国知名投资集团贝莱德达成协议,将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在内的43个港口资产出售,交易金额高达228亿美元。
这个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收回巴拿马运河的背景下,这笔交易显得尤为敏感。
从表面上看,这笔交易似乎符合李嘉诚一贯的商业风格,利用资本运作获得利润,而从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一交易却是极大的不利。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枢纽之一,控制着全球贸易的关键通道,尤其对中国而言,港口的控制权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与安全。
如果这些港口落入美国或其盟友手中,可能会对中国的贸易航线构成潜在威胁,影响国家的战略利益。
据报道,即使在收到来自中国官方的强烈反对后,李嘉诚及其家族依然决定继续推进这笔交易。
根据美媒的报道,李嘉诚与贝莱德的谈判一直没有停止,双方计划在4月2日前签署最终协议。
虽然有传言称李嘉诚家族的次子李泽楷曾赴北京参加中国发展论坛,并与官方进行了接触,但据分析,这一举动可能仅仅是“障眼法”,用来转移外界的关注,让外界认为李家在考虑政治和经济的压力,实际上,他们依旧在与美方紧锣密鼓地推进交易。
【李家的“逃避”】
李氏家族的作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家族之一,其业务涉及零售、地产、港口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了香港经济的各个重要环节。
而这种广泛的商业布局,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尤其是在香港的零售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李家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常常成为民众讨论的焦点。
百佳超市作为李家控制的香港老牌零售商,在香港市场的影响力巨大,它几乎覆盖了香港的每个社区,拥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成为了香港零售市场的主导者之一,市民常常抱怨,百佳的高价策略使他们的日常开销增加,生活压力倍增。
长江实业作为李家旗下的地产巨头,掌控着大量土地储备和房产项目,其物业类型覆盖住宅、商业、工业等多个领域。
李家在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巨无霸”地位,造成了香港房价和租金的飙升,特别是年轻一代在高房价面前,几乎难以实现买房梦想,许多人只能被迫租房生活。
而高昂的租金不仅压垮了年轻人,也让许多小企业的生存变得更加困难,可以说,李家的地产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香港的“高房价困境”。
2008年金融危机,李嘉诚大量收购英国多数几件资产,后来当李泽钜掌管家族企业时,他对英国的这些资产又进行了处理。
分别卖给了西班牙、澳大利亚等集团,后来又在越南和印尼、新加坡等地进行了商业合作,而此次的“出卖港口”风波,也是李泽钜的做法。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从李泽钜卸任开始,再到抛售家族资产,最后到此次的卖港口事件,是否是早有预谋呢?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网2018-05-10《李嘉诚正式退休 长江集团下一任掌舵人长子李泽钜》
新浪财经2025-03-24《美国对商船下狠手,李嘉诚悄悄卖港口 中国打造自己的“金砖航运圈”》
华夏时报2025-03-21《李家超就李嘉诚卖港口表态后,长和股价跳水,巴拿马港口交易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