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了解放军首次授衔典礼,毛主席亲自到场参加。
在授衔现场,毛主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走了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成为少将了?”
看着面前的黄炜华,他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
恍若隔世啊,毛主席每次想到当时和黄炜华相处的那些时光,就觉得十分欣慰。
没想到多年未见,他也从一个小战士成长为一个开国将军了。
为何毛主席会对黄炜华印象这么深刻呢?他们过去又发生了些什么?
受到毛主席表扬9月27日,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个不停。
因为这一天是为过去在革命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将军们授衔的典礼。
怀仁堂人才济济,气氛热烈、在京城的元帅和将军们都穿上了崭新笔挺的海蓝色制服,他们精神奕奕等待着接下来的仪式。
为了表示对过去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军们的重视,此次表彰是由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为他们授衔授勋。
下午5时整,授衔仪式开始,毛主席、周总理还有朱总司令、宋庆龄等许多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的主席台上,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高兴地为元帅们授衔授勋,他满怀笑意地看着面前的元帅们,他们一路从战争年代走来,受了多少伤、流了多少血。
由于授衔的将军们比较多,为了节约时间,周总理安排将军们十个人为一组,派一位代表上台来接受毛主席的授勋授衔。
当时黄炜华被选为他们这一组的代表,他特意在上台前整理了一下着装,然后精神抖擞地站在了毛主席面前。
他激动万分地看着面前的毛主席,从他的手里接过了军衔命令状,然后注视了一下毛主席就离开了。
其实在授衔仪式开始前,共和国的开国元帅还有将军们就穿着将帅制服,用最英俊、最帅气、最精神抖擞的一面,在会场静静等待毛主席还有周总理等领导人。
首先进入会场的是朱德总司令,他迈着沉稳的步伐,双手抱拳和大家问候着。
其次是周总理,他身穿灰色中山装走进休息室,说:“呦,大家都穿上新衣服了,真精神,祝贺你们。”
没过多久,身穿灰色中山装的毛主席,就带着满面笑容来到会场,亲切地看着在场等候的元帅还有将军们。
并且和他们一个一个握手交谈,表示亲切关心,对于毛主席的关心,他们也都积极回应着。
当毛主席走到黄炜华身边的时候,一边伸出自己的手和他握着,一边问道:“你就是那个写得一手好字的黄炜华吧?”
当时黄炜华就震惊了,他没想到毛主席日理万机,还能够记住自己的名字,最重要的不是有印象,而是一口气叫出来了自己的名字,这让黄炜华如何不激动?
他立刻大声回答:“是的,我就是黄炜华,之前我曾经好几次见到过您。”
毛主席风趣说道:“是呀,很多次见面了,又久闻大名,没想到昔日的小战士已经成为了一名将军,真不简单。”
能让毛主席印象深刻,两个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开国将军黄炜华黄炜华是1914年出生的,福建上杭县南阳乡人,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父母还是坚持送他去上学,9岁的时候在本村的启蒙馆读私塾。
黄炜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用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龙田书院。
1929年,黄炜华刚从龙田书院毕业,就遇到了毛主席领导的红4军来到他们家乡。
黄炜华早在龙田书院的时候,就曾经接受过革命思想的熏陶,所以在遇到毛主席他们这一支革命队伍后,毫无迟疑地加入了他们的少先大队。
黄炜华是一个有理想的共产主义者,成为少先队员后,他就积极参加站岗、放哨、宣传等活动。
利用这些活动来锻炼自己,并且为革命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热情高涨,朝气蓬勃。
他就像是一个小太阳一样,斗志满满,充满干劲。其他人都调侃他说:“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因为表现优秀,黄炜华在3个月后,被组织送到了列宁师范学校去学习深造。
也是在这一次学习中,黄炜华又进一步接触了革命,学习了工农政权还有工农武装。
后来黄炜华在武北特委书记张涤新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六月下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黄炜华跟着张涤新书记还有其他二十多名学员,到了汀州和毛主席汇报工作。
和毛主席的第一次相遇看着这一群脸上还带着稚嫩,眼里却有光,心里充满了对未来无限期望的少年们,毛主席无比欣慰。
他和这些年轻的学员们一一握手,并且招呼让他们坐下来,毛主席看着这群少年兵亲切说道:“你们这么小就出来闹革命,会不会很想家啊?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退缩?会不会哭鼻子?”毛主席很理解这些少年即将面临的困难或者是现在正在经历的苦难,他变成一个知心大哥哥在一旁安慰着。
毛主席用很温暖人心的声音说:“没关系,就算哭鼻子了也不要紧的,你们还小,多锻炼锻炼就好了。”
看着毛主席这么殷切的关心,他们都不太好意思了,但是内心还是无比温暖。
毛主席的话让他们过去受到的委屈都一扫而空,更加坚定了为革命付出的信念。
张涤新向毛主席提到了一下现在武北的革命情况,当毛主席听到他说宣传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立刻幽默风趣说道:“革命宣传就是发动群众积极性,他们是可以燃遍全国的一把火。”
张涤新又谈了关于建立县独立大队的一些情况,还提出需要毛主席给他们增派一些干部,目前革命最缺的就是知识型人才,带领大家尽量减少伤亡,给予敌人重创。
另外一点就是他们缺乏枪支弹药,有了枪杆子才有底气和敌人叫嚣,才能更快发展革命。
毛主席沉思片刻后,答应给他们派去一名军事干部,还有100支枪,算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和肯定。
紧接着就是黄炜华他们的报告了,毛主席期待这些少年们的表现。
当时的黄炜华还不到16岁,在面对毛主席的时候,有些拘谨,放不开。
在轮到他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努力平息了内心的紧张和兴奋感,认真讲解了宣传工作的几种方式,像是在墙壁上写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集中举办演讲、还有演出话剧,将革命意识穿插在节目中,还有深入农户家里面为他们讲解革命道理,讲解工农的伟大力量等等。
毛主席对他的发言也表示了认可,还说他们现在的革命声势弄得很大,很响亮,就是应该轰轰烈烈。
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后,黄炜华还接着举出了一个例子,地主的老婆是穷苦百姓的代表,结果她受到革命的影响后,就带头造反,推翻了地主,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毛主席听完后表示认可,说:“地主是不得人心的,这个反该造,造得不错。”
其他的团员也都一一汇报了革命成果,建立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发展商业还有贸易等问题。
毛主席听得十分认可,不住点头,对这群少年寄予厚望。
当然毛主席不仅对他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点评了这些工作团的工作,还给他们都做了妥善的工作安排。
毛主席安排他们都到苏维埃政府的宣传队伍去工作,其他队员都欣然前往,只有黄炜华迟迟不肯离开。
他一边看着毛主席,一边不肯挪动自己的脚步,因为他很想要待在毛主席身边,跟着这位伟人,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毛主席看出了他的不舍,于是鼓励他说:“你要多为革命做工作,多做贡献,这样才能多加锻炼自己。”
毛主席还说道:“革命是一个非常远大,并且充满光明和艰巨的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工农大众团结一致,你们的任务也很重要,我们以后见面的机会还有很多。”
虽然黄炜华还是很不舍得,但是他觉得毛主席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在临走前,他深深看了毛主席一眼,将他的和蔼可亲还有风趣幽默都牢牢记在了心里。
从那以后,黄炜华就将毛主席说的这些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并且时刻拿出来提醒自己。
第二次见到毛主席黄炜华没想到再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反“围剿”战争开始的时候。
当时黄炜华是在红4军当缮写员,组织干事。
毛主席还有12师的政委张赤南在商讨工作,黄炜华上前给毛主席添茶倒水。
毛主席的谈话一直进行到中午,黄炜华到食堂为毛主席打饭的时候,知道他喜欢吃辣椒,专门为他炒了一盘辣椒肉丝和一盘青菜。
看着这些简单的饭菜,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明明毛主席要操劳那么多事情,却吃得如此简单,和国民党那些官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但是毛主席却吃得十分开心,还直夸这里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厨师厨艺高超。
吃饭的时候,毛主席问黄炜华:“你今年十几岁了?”
“十六了。”黄炜华回答道。
毛主席一听,幽默说道:“哦,还是个小战士呢!”
黄炜华笑了笑说:“过奖了,不敢当,不过在去年的六月,我们曾经在长汀向您汇报过工作的。
那一次听了您的教导后,受益良多,给了我很多的帮助。”黄炜华谦虚中又带着那么一点自豪。
“哦?你这个年纪还给我汇报过工作?”毛主席显然有点难以置信,他不记得这么一回事了。
“是的,当时我们还有张涤新书记一起到您居住的地方向您汇报的。”黄炜华肯定说着。
片刻后,毛主席回忆起了这件事,说道:“想起来了,有印象,有印象。”
毛主席没想到那个小小年纪,还带着稚嫩的黄炜华如今已经褪去了当时的青涩。
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革命战士了,而且浑身散发出英勇无畏,斗志昂扬的精神。
于是毛主席带着关心的语气问道:“你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现在是缮写员,组织干事,不过很多事情都会交给我来做。”面对毛主席亲切的问话,黄炜华回答道。
“哦?还是个小秀才,那你字一定写得不错了?”毛主席带着一点期待地问黄炜华。
在过去,能读书的人才少之又少,能写出好字的那就更属凤毛麟角了,都说字如其人,从字体上就看得出一个人的态度。
“不是很好。”面对自己最尊敬的人问话,黄炜华谦虚回答。
其实黄炜华在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叔叔学习写字,从小就写得一手好字,端正又漂亮,还被大家称为军中的“秀才”。
“来,我看看。”毛主席拿起黄炜华写的字,仔细端详,发现黄炜华的字迹整齐工整,还下笔有力。
张赤南政委也在一边附和道:“小黄同志字写得不错,也很会写材料。”毛主席一边看,一边赞赏:“确实写得不错,工整,规范,流利,没想到你这么小小的年纪,都这么优秀了,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长进。”
再一次被毛主席夸赞,黄炜华心里像乐开了花一样,下定决心要练出一手好字。
第三次见到毛主席黄炜华和毛主席的第三次见面,是在漳州。
当时毛主席认为敌我实力如此明显的情况下,红一方面军应该将所有的兵力集中在敌人力量最为薄弱,党和群众基础比较扎实,地势有利的广大农村地区去发展,在那里建立红军的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率领了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组成了东路军,向着东南方向前进,东路军到了长汀后,调转方向向南边挺进,准备攻打漳州。没过多久,苏区中央决定让中路军开往福建,有效打击福建的敌军还有侵入闽西的粤军。
当时在漳州城,敌人张贞的49师一共5个团,他们依托有利地势,顽强抵抗,构筑了一道又一道防线,企图扼杀红军的队伍。
但是毛主席相信狭路相逢勇者胜,为红军们打气,一定能拿下南靖城还有天宝山。
在他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们充分发扬了不畏牺牲、顽强作战的精神,俘虏敌人三千,获得了胜利。
但是这还不够,毛主席指挥东路军向漳州前进,趁敌人军心不稳的时候拿下漳州城。
在红军的强大攻击下,漳州城的敌人落荒而逃,红军攻克漳州。
取得胜利后,毛主席前去关心红军们的生活,和大家坐在一起,聆听他们的心里话。
毛主席没想到他在红军队伍里面再次看到了黄炜华的身影,这个小战士现在已经是政治部的秘书了。
黄炜华见到毛主席的时候,立即上前对毛主席行了一个军礼,说:“主席您好。”
“你好,你好,你也来了啊,没想到这才几个月不见,你好像又长高了一点,身体也壮实了不少,最近身体还好吗?”
黄炜华没想到毛主席会如此关心他的身体,笑着说道:“是啊,在革命队伍里面锻炼,成长了不少,我永远都会记得您在长汀和驿前跟我讲的那些话,并且时刻用来提醒自己,每一次想到这些都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
对于毛主席的关怀和问候,黄炜华由衷地感激,每每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就有一团火苗在燃烧,促使他拼命在战场上厮杀。
“不错不错,在革命队伍里,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要锻炼革命意志力,让自己像是一把钢刀一样坚韧,百折不弯,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主席再一次鼓励黄炜华,希望他能够再成长一些。
面对主席的悉心教导,黄炜华坚定点了点头:“谢谢主席的教诲,我一定铭记于心。”
毛主席不知道他的谆谆教导,已经让黄炜华成为了他的一个忠实粉丝,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遇到困难,都会将这些话念给自己听。
艰难长征1934年,红军开始了艰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黄炜华因为生病,高烧不退,行走都是问题,更别提行军打仗了。
原本刘亚楼照顾到他的身体,关心地说道:“敌人现在分批逼近苏区中心,我们要突围到敌人最薄弱的地方,你身体不适,要不要到后方医院去看病?”
但是黄炜华拒绝了组织上的好意,执意要跟着队伍的步伐进行千难万险的长征。
红军现在面临如此艰难的处境,缺乏人手,黄炜华怎么可能丢下部队自己去养病?
政委看他态度如此坚决,便让卫生队找来一副担架,将黄炜华抬着开启了长征路。
当时是刘亚楼为他抬的担架,黄炜华觉得自己耽误了大家的行军速度,心里一直很愧疚。
长征路上危险重重,前有追兵,后有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战士们一边要着急赶路,一边还要同敌人作战。
抬着黄炜华的同志们跋山涉水,还要顶着烈日阳光,口渴得嘴上都起了干皮,也没时间休息。
而且长征路途上,不断有新的伤员出现,担架本来就不够用,那些重伤员们只能负伤赶路。
黄炜华看到那些重伤未愈的红军同志们,就心生惭愧。
他没办法心安理得地躺在担架上,只能离开担架,对抬着他的卫生员们说:“你们不用照顾我了,快去照顾那些负伤的同志们吧,他们比我更需要你们。”
于是病还没全好的黄炜华主动将自己的担架让了出来,给那些有需求的人。
他坚持自己走路跟上队伍,但是身体未痊愈的他,走那么远的路实在是吃力。
司令部的林助理员等其他战友,看黄炜华行走艰难,主动帮他背行李,扶他爬山、越过河流。
当时部队刚刚进入四川,黄炜华就因为再一次重感冒而体力不支,慢慢脱离了队伍。
当他发现掉队的时候,早已经见不到队伍的影子了,视线范围内一片空荡。
还是和他关系不错的刘亚楼在队伍里找不到他的身影,才骑着马在队伍后面一直寻找。
刘亚楼知道他身体还没有痊愈,不能长时间赶路后,就把自己的马匹让给了黄炜华骑。
黄炜华这才赶上了队伍,最后和其他红军们一起走完了艰难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若是没有战友们的帮助,恐怕他早已长眠地下。
欢声笑语授衔仪式结束后,领袖们还有将帅们都在怀仁堂北面的草坪上有说有笑。
这里摆放了许多桌子,桌子上是丰盛的水果和点心还有酒水,所有参加活动的人都手拿酒杯。
过了一会,周总理走过来向大家敬酒:“为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为毛主席、为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干杯。”
在一片欢呼声中,所有人举起手中的酒杯,无限幸福地一饮而尽,能等来今天这一刻,着实不容易,是无数革命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
大家相互敬着酒,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欢乐和幸福。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重大,既然他们有幸见证这太平盛世,就要替那些牺牲的战士们将新中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黄炜华也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他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建设新中国,以慰那些牺牲战友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