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德化白瓷在传统白瓷的基础上,新增了釉上青花工艺,这一创新使得白瓷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元。
传统德化白瓷以其瓷胎洁白细腻、瓷釉清澈透亮而著称,其色泽柔和、手感温润,宛如玉石。
然而,这种单一色调的白瓷在清代早期开始逐渐融入了青花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釉上青花白瓷。
釉上青花工艺是在已经烧制好的白瓷釉面上,用青花料进行绘画装饰,再经过低温烧制而成。
这种工艺使得白瓷上能够呈现出蓝中泛青灰或晦暗的蓝色青花图案,与洁白的瓷胎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出青花的艺术魅力。
同时,由于青花料在绘画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因此釉上青花白瓷的图案和纹饰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生动。
清代德化窑的青花瓷发色料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变化。
早期采用的发色料带有灰暗感,常出现积釉现象,形成“蚯蚓走泥纹”等独特效果。
而随着苏黎麻青和金门青的引入,青花瓷的发色变得更加青亮,色阶清晰,为德化白瓷增添了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