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为何会先画鬼后画佛,晚年才画人?

寓书喻画 2022-10-07 20:44:22

导语:《金农罗聘诗文集》写到:“聘正年富,异日舟屐远游,遇佳山水,见非常人,闻予名欲识予者,当出示之,知予尚在人间。”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只是一段诗文,对于罗聘来说,这却是开启他的成功之路。

乾隆三十年,“扬州八怪”中的元老之一郑板桥去世,标志着前“扬州八怪”时代的结束。

扬州画坛仅剩下深资的罗聘了。

《两峰道人蓑篱图》

按理说,此时独步扬州画坛的罗聘日子应当过得不错的。但罗聘却变更了生活的轨迹,突然掉头向北,开始了直到今天尚不能为人理解、颇带有神秘色彩的“三上北京”。

罗聘为什么不留在扬州?三上北京的28年对他的书画又有着怎么的影响呢?

《净名居士像》局部

第一次上京,画鬼

要说罗聘为何不留在扬州,这就不得不提他的老师金农了。

罗聘在24岁时拜入金农门下,此时的金农年逾古稀,孤身一人。拜入师门后,罗聘既要学诗、学画、学鉴定古董,又要照顾孤身一人的金农的生活,因此无法实现老师想要他“行万里路”的嘱咐。

七年后,金农病逝扬州,罗聘将金农归葬故里后便开始了外出游历的生活。

《鬼趣图》局部一

乾隆三十六年,罗聘开始了他的首次北京之行,并与文坛领袖、大金石家翁方纲结下不解之缘。此时的他因老师金农的关系,与达官显贵多有来往,这也让他清醒地看到“盛世”掩盖下的种种黑暗。

一组《鬼趣图》不但把他的态度表达得清清楚楚,也令他在翁方纲、钱载等显要人物的引见和渲染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鬼趣图》这种题材与画法如一阵“妖风”扫过京城,也令罗聘誉满京华。

《鬼趣图》局部二

《鬼趣图》共八幅:前六幅画贪鬼、酒鬼、色鬼、凶残鬼、欺诈鬼和鬼奴才,第七幅则绘荒丘萧林,两具白骨私语,末幅则画众鬼在黄泉路上。在似隐似现的烟雾中,大小胖瘦各不相同的“鬼”正在做着自己的事情,他们中有的在步行,有的则在交谈,甚至我们还能找到赏花饮酒的雅“鬼”。虽然他们虚无缥缈但神情动态却又如此真实的出现在了画中。

时人好奇罗聘怎会将鬼画得如此生动?这与他的绘画技法和以鬼代人来表达心中所想不无关系。

《鬼趣图》局部三

首先,罗聘《鬼趣图》使用的是泼墨山水的基本技法,他将墨的渗透和渲染技法引用到鬼物画上,使技法和主题巧妙地结合,充分体现出鬼气和鬼趣。

其次,鬼怪们在罗聘的笔下和平常人没啥分别,而这也正是罗聘画“鬼”的初衷——用看似虚假的“鬼怪”讽刺现实世界里的人与事。借用李卓吾评《西游记》的一句话:“妖魔反覆处极似世上人情”。《鬼趣图》者,人趣图也。

《鬼趣图》局部四

但对于罗聘来说,第一次上京的他可谓是成也《鬼趣图》败也《鬼趣图》,他借鬼讽世招来了部分人的嫉恨,所以当时罗聘的老乡、大盐商出身的程晋芳劝他:“斯图即奇特,洗手勿轻试。”于是听劝的罗聘离开了北京开始收集老师金农的遗稿。

此次上京仅两年。

《鬼趣图》局部五

第二次上京,画佛

乾隆四十四年,罗聘第二次上京去。

出门仅2月,没和他过过一天舒心日子的结发妻子就病逝了,罗聘悲愧交加。此时妻子待葬,儿子待养,罗聘却两袖空空,欲归不得。

他身居古庙,对月难眠,感叹道:空有千秋业,曾无十日资。欲归归未得,何以慰儿痴?情急之下,他打起了悲情牌,将妻子曾经写的《忍讥》诗抄录后,送给显贵,博取同情以得一点施舍。

《观音大士》

这次在京城虽又结识了周谷、桂末谷、丁小疋、王秋塍等名流,也出席过翁方纲主办的东坡生日纪念会,诗名画誉不减当年,但伸手援助者却寥寥。

罗聘本来受金农佛教思想的影响很深,此时对世事更淡漠了,“人生都作画图看”。 在京不到一年,他凄凉地回到了扬州。

画鬼的罗聘,开始了画佛。

《寒山拾得图》

如《十八尊者画像》的罗汉群像图,人物造型十分高古,线纹简练生动,人物神态安详,透露出罗聘作画时一股自然、散逸、疏旷的气韵。

又如《寒山拾得图》,借鉴了宋代梁楷的简笔画法,以写意之法描绘了两位披头散发,憨态可掬的仙人,和合二仙相对而笑,畅胸露怀,坦坦荡荡。衣纹笔触奔放,线条流畅爽利,与画中人物的个性互相吻合。

《寿星图轴》

第三次上京,画人

乾隆五十五年,年近花甲、南北著名的老画师罗聘,带着他的次子允缴启程三上北京。这次上京,罗聘以精湛的绘画艺术轰动了京城,“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可谓罗聘一生中最为走红之时。

在第三次上北京的八年中,罗聘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金农像》

如《金农像》,画中金农侧身端坐岩石上,腮络鬓,双目炯然,手托梵文贝叶经,神情专注。

以淡墨枯笔勾出人物头部轮廓,脸部极为写实,几缕发髻与胡须均暗示这件作品绘制的金农处于老年时期,但神态与动作均显示他如一位青年一般醉心于佛经。

衣纹用粗线描绘,肌肤著淡赭色,耳际和胡须、毛髪浓密处以白粉提起,设色淡雅。画像身侧无任何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邓石如登岱图》

又如《邓石如登岱图》,画中的邓石如一反传统地位于最高点,且四周并未出现任何植物象征。

作为肖像作品,罗聘相对弱化了像主的形象,脸部采用写实的白描,而衣衫则相对写意地绘制出飘逸感,而占画面主体的泰山向左上方倾斜,似是刻意留出右上方的空白,来与邓石如相对应。

而这种构图方式便是当时所谓的城市山林画和人物山水画。

《 三元图轴 》

结语:

三上北京的经历使罗聘的心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进而表现在他风格的转变之上。

画鬼的罗聘冷眼旁观着当时的世道,以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思想嘲讽着为官作民的醉生梦死。

画佛的罗聘是文人傲骨向名利的一次妥协,他有意或无意地在绘画风格上做出了一些改变,去迎合京城士人与高官的趣味,成为了权臣的门下客。

《鬼趣图》局部六

画人的罗聘已经看淡了一切,不再为名利所困,因此画中也隐约的透露出了归隐之意。

由此可见,罗聘的一生充满着复杂性与矛盾性。他宛若一位导演,有意识地建构出不同身份来处理不同人生阶段的各种问题,并将自己的宗教理念贯彻于画作之中,这样的罗聘,无论置于古今中外何种语境之中都配得上“怪”之名。

——END

0 阅读:27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