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吴让之,师承包世臣,上溯邓石如,他积极谦逊地汲取师之滋养,又另辟蹊径进行篆书创新探索。
篆书,相较之隶、草、真、行无疑是最早出 现并且具有独立意义地位的一种书体,历经千年的沉寂,清朝成为继秦后又一个篆书兴盛时期。
吴让之作为清中叶继邓石如之后的又一位篆书大家,在邓石如对清代篆书另立体制的基础上变其手法,成就了自己也启迪了后人,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书法家。
《望岳》 四屏条
承上启下吴让之吴昌硕曾说:“余尝语人学完白(邓石如)不若取经于让翁(吴让之)。”时人对吴让之的肯定与崇拜,此语可见一斑。
吴让之,原名为廷飏,字熙载,后改字为让之,亦作攘之,号晚学居士、让翁、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青年时期曾一度从事科考。
在他考中秀才之前,常往返于仪征、扬州、泰州之间。其一生没有获得任何功名,仅为诸生。早年师从包世臣,在包世臣反对流弊较大的“馆阁体”开辟晚清一代新风中,是一位得力助手。
《安世房中歌册页》局部
吴让之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特别是他的圆劲流美的小篆为时人所重。如果说包世臣是在理论上传承与弘扬了邓石如的艺术精神,那么吴让之才称得上是邓派艺术的真正继承和弘扬者。尤其是对邓石如的篆书和篆刻,不仅承接正宗衣钵,还能自成面目,进一步延续和完善了邓派书风、印风。
如果说秦代小篆经唐至清,邓石如完成了一场革命,吴让之则实现了创新,更因其善于“铁笔写篆”撷取金石的精华,故取有“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咄咄出新意”之态。
《赠砚山五体册》局部
吴让之积极谦逊地汲取师之刚猛雄浑的滋养,在执笔、运笔、结体上不但继承衣钵,还别出一格。在技法上恪守师法而自成面目,笔意舒展,遒劲流美,给人以清雅甜润之感。
吴让之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出发,把“典雅”、“简净”、“爽健”作为审美取向,他认为,“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这就与包世臣一味强调北碑顿切、完白翁的汉隶裹锋绞转涩进有别,而是采用楷行的中锋提按法,以增强线条的爽健凝练,以用墨的枯涩浓润丰富线质变化,以行笔中的快慢节奏彰显风神,以势韵连贯中的细节变化蕴蓄内涵,再辅以小篆的共性审美要求,独树一帜,自成机杼。
《安世房中歌册页》局部
自出机杼成我貌如果说邓石如融隶入篆,那么吴让之无疑是融行入篆。其艺术风格整体看飘逸雅致,属于巧而能拙,动而能静,简约不简单的俊逸唯美境界。
清中期以前的篆书多用转法,至邓石如折法开始引入篆书,也正是他的篆从隶出的体现。转法和折法往往用于一处,使转折处多呈现外方内圆之状。吴让之学习邓石如向汉碑额篆书借鉴,运用到自己的篆书中,将转折处搭接处理、收笔处垂露出锋处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赠砚山五体册》局部
从吴让之系年的作品来分析他篆书艺术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吴让之还未熟识包世臣之前,自学和模仿名家的阶段
魏锡曾于《吴让之印存》跋云:“让之弱冠好弄,喜刻印章,十五岁乃见汉人作,悉心模仿十年,凡拟近代名工,亦务求肖而已;又五年,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
跋文虽然言及刻印而未涉及篆书,但从其二十岁前后,为孙星衍(渊如)所刻的《芳茂山人》,此印应在孙星衍卒年左右所刻,属吴让之弱冠之作,印多邓石如模样,可以窥见吴让之在二十五岁以前没有形成自己的篆法,此时的吴让之篆书还尚且处于“拟近代名工”的阶段。
吴让之开始学习邓石如的篆书,并且尽弃之前所学阶段
他的篆书受邓石如篆书和玉箸篆的影响较深,同时他还吸取了汉代碑额的用笔、结字特点,受汉碑篆额倒薤书的弧曲飘拂、出锋锐末的影响,他篆书的用笔开始出现了行笔过程中收腰、收笔处快速出锋的特征,这时已经初具吴氏篆书的风格。
吴让之篆书风格的成熟、完善期
吴让之晚年的作品,线条刚劲,方圆兼备,带有弧度笔画较重,重心偏上,笔画之间轻重起伏变化较大,节凑感较强,颇有“吴带当风”之美誉。吴让之还会根据文字的结构和作品的篇幅适当调整笔势写法以求整体形态之妩媚滑美,将转笔和折笔合二为一,笔势在转折处稍微停顿,用腕力转笔中间从重到轻,使得转笔处呈现出外方內圆之状。
《天发神谶碑》
修长婉丽,婀娜多姿吴让之篆书行笔时,笔锋宜正,聚毫中锋,如锥划沙,线条因显劲挺有力。但也有笔锋略微扁侧,以求姿态的妩媚。
吴让之深得邓氏以隶书的笔法作篆书的奥诀,一生中留下大量的篆书作品,其字法精熟,结体工稳,运笔爽畅,收笔处往往刷出 ,动势较强。弧形笔画在篆书中占了绝大部分,而且在形态上也多姿多彩,各呈其妙。
《吴均帖》
全称《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帖》,此贴具备篆书的珠圆玉润的线质、隶书的古雅温和的韵,字里行间蕴含的行云流水般的意更是其特色。用笔以中锋为主,悬针、垂露兼容,笔画间搭接富装饰意味且具有节奏变化,结体修长妍美,风格秀美飘逸。
《赠砚山五体册》
此作品凸显了吴氏篆书的笔法特点注重中锋,线条在起止处和转折处抑扬顿挫,特别是其转折处由于用笔顿挫而时常形成外方内圆的特点,受汉碑篆额倒薤书的影响,而形成垂露出锋的收笔特征。
《篆书四言联》
线条圆润、笔力挺健、气息高古,篆法已经多出己意。
《崔子玉座右铭》
此作字出邓石如,体长画瘦,若美女婵娟,不胜罗绮,通篇用笔灵动精微,结体舒展飘逸,收笔多见虚锋滑出,微带悬针。
《节临颜真卿争坐位帖扇面》
结语:
吴让之篆书传法于邓石如、包世臣一脉,取法于金石碑版,这使之成为碑派书法的重要代表性人物。
他二十多岁入包氏门下,是包氏的入门弟子,受其书学思想影响极大,而包世臣对邓石如的推崇使得吴让之对邓石如借鉴的汉碑额加以重视和喜爱,在学习邓石如的基础上进而上窥金石碑碣,将汉碑额融入自 己的篆书中,用笔富有节奏, 形成了方圆结合、端庄飘逸、富有灵动气息的篆书书风,受到世人的好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