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有一位名叫秦逸的男子,他的生活如同大多数都市青年一般,规律而略显单调。每天,他在朝九晚五的节奏中穿梭,下班后则一头扎进自己的小世界,享受着宅男的宁静与自由。秦逸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探索未知的冲动,驱使他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不平凡的乐趣。
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秦逸坐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边咀嚼着外卖的美味,一边漫无目的地在电商平台上浏览。突然,一个页面吸引了他的注意——一款实体娃娃,其五官精致得仿佛能呼吸,商品描述中的“身高定制,高仿真,可站可坐,全身关节可动”如同一股神秘的力量,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好奇之火。秦逸迅速联系了店主,通过视频通话,店主耐心地展示了娃娃的每一个细节,从细腻的肌肤到灵活的关节,无一不令他心动。尤其是当店主提到可以定制身高时,秦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1.68米,这个高度在他看来,既符合心中的理想形象,又能完美融入他的生活空间。下单前,他还特意叮嘱店家保密发货,毕竟,这样的私人物品,总是带着几分难以言说的隐秘与期待。等待的日子总是漫长,九天之后,秦逸终于收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包裹。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拆开了包装,眼前的娃娃精致得超乎想象,但一股微妙的不安也随之而来。当他拿出事先为娃娃准备的裙子时,发现裙子竟然略显宽松,疑惑的种子在心中悄然萌芽。他拿出尺子,小心翼翼地测量起娃娃的身高,结果让他大跌眼镜——只有1.58米。秦逸立刻联系卖家,质疑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误差。店家却以一种近乎专业的口吻解释,实体娃娃的身高测量应从脚尖到头顶,且允许有±5厘米的误差,因此矮10厘米是正常的,这是行业标准。秦逸听后,愤怒与失望交织,他反驳道:“谁家量身高是这么量的?误差是这样算的?这不是虚假宣传吗?”然而,店家对此置若罔闻,甚至不再回复他的消息。无奈之下,秦逸决定自己承担156元的运费将娃娃退回。数日之后,店家才慢悠悠地回复,声称娃娃已被使用过,身上有使用痕迹,无法二次销售,拒绝退款。秦逸的心,在这一刻彻底凉了,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商品的纠纷,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次考验。于是,秦逸决定将店主告上法庭,要求退一赔三并赔偿运费。法庭上,秦逸列举了商家的几大罪状:商品无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典型的“三无产品”;店主承诺7天内到货,实则拖延至9天;最关键的,是身高的严重不符,这明显构成了欺诈。面对秦逸的指控,店主显得从容不迫。他辩解说,从未承诺7天内到货,只是提及7天内完成头雕和植发,其余制作和发货时间无法确定。至于身高误差,他坚持认为,按照行业惯例,从脚趾到头顶的测量方式合理合法,且允许±5厘米的误差,因此10厘米的差距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至于娃娃的使用痕迹,店主更是言之凿凿,指责秦逸人为损坏了商品。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法院认为,店主提供的商品与约定的身高不符,且超出了正常误差范围,构成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