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家长们后知后觉,原来子女的孝顺是假象

二大爷 2021-10-25 21:08:11

调查显示,一个孩子从出生至18岁的平均养育支出已占家庭支出的一半以上。双职工家庭生育孩子的顾虑之一就是“没时间”“没人照顾”,如果做了全职爸爸妈妈则会加重家庭负担。

教育的成本是公认的高,家长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原则,在教育上尽量给孩子最好的,高质量的教育意味着高消费。

家长常说等上了大学就熬出头了,不过这个也因人而异,现在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的比例很高,考研虽有补助花销也不少。不过家长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在乎再多两三年,毕竟考研是为了提升能力和学历,对未来发展有好处,作为家长理应支持,只是没想到大学生的有些上进只是假象,家长被蒙在鼓里。

“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家长还引以为豪“啃老”这个词并不新鲜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啃老”都是被鄙视的,不过现在年轻人很少有“啃老”的了。家长就是为了孩子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才用心、用钱、用时间去培养孩子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有学历、有知识,只要四肢健全、身体健康,没有“啃老”的理由。但没想到一种“新型啃老”悄然兴起,学生看似积极上进,父母以为是子女孝顺努力,实际上并非如此。

笔者身边就有鲜活的案例,亲戚家的儿子小李(化名)今年报名了考研,这已经他第四次考研了,前三次都上岸失败,而小李的父母心态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李大学毕业后跟家里说决定考研时,作为父母很欣慰,一度以此为豪,逢人就夸赞儿子有上进心。

第一年失败后俩人一句话都没苛责,考研不是易事,两次才上岸很正常,而第二年又失败了,小李没放弃第三年又报名,然后又失败,小李父母后知后觉,有点后悔当初支持儿子考研了。不是因为三次没考过,而是两人发现小李并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院校,考研不是为了发展而是变成了一种执着。

夫妻俩很想支持儿子,可家庭条件实在有限,本以为在坚持到儿子读完研就能享福了,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持儿子考研,可眼看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小李父母也开始怀疑。中途不是没劝过小李放弃考研去工作,可每次都坚持不过半月,不是嫌老板管的多就是嫌工作太辛苦,小李父母很无奈,万一今年还考不过明年俩人手里的钱就支撑不住了。小李这种就叫做“新型啃老”,在大学生中并非个例。

考研、考公、考编不该成为大学生自私的借口大学生毕业后不想直接工作,无外乎就是去考研、考公和考编,多数学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谋求一份好的工作,但是有少部分学生把考公、考编、考研当做是逃避工作的借口。有的学生已经失了初衷,变成为了考研而去考研,考研之后的事情也没有想过,只要不让他们工作就好,能享受一阵算一阵,丝毫不体谅父母的难处,自己也不够努力,导致一次次上岸失败。

笔者觉得这样的学生是有些自私的,哪怕是没有想去“啃老”,也要考虑家庭的情况,如果家庭经济情况本就不好,两次失败就该给重新考虑要不要继续了。没考上公务员可以试试其他工作,做好了收入不比公务员低,没考上研究生不如直接参加工作,有读研的时间也许工作已经小有起色了,不能钻牛角尖,有时候要学会变通。

笔者的意思不是让大学生不去考研、考公,而是一旦决定了去做,就要定好目标,带着一次上岸的决心去努力,即使失败了也对得起自己和父母,若家庭情况不允许,多次失败后就要适可而止了。写在最后身为父母,理应支持孩子去提升自己,考研、考研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孩子有上进心家长觉得很欣慰,但是现在“新型啃老”正在蔓延,家长引以为豪的上进和努力可能是假象。

大学生不能把父母的宽容当成纵容,考研、考公不是唯一的选择,工作也没有那么难找,只要踏实肯学习,自身能力不太差,两三年的时间工作会有起色的,不见得会比研究生差。

0 阅读:139
二大爷

二大爷

只为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