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康熙一朝,汉人官员中谁能说最受皇帝宠信,或者最高官职是谁?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在不同的时期,总会有一位或几位杰出的汉臣脱颖而出。陈廷敬、张英、李光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备受康熙器重,并且都担任过官居大学士的重要职务。
然而,如果要论康熙朝有福气的汉臣是谁,那答案就十分明确了。他就是来自江苏丹徒的张玉书。或许在名气上,张玉书并不如前面提到的陈廷敬、张英、李光地那样响亮。但是在正史中,张玉书却比他们更受康熙宠信。他一生中居官长达50年,红旗不倒,在康熙朝还担任了20年太平宰相的职务。
这样一位汉臣,如何在康熙朝廷中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个人魅力和才智中找到答案。
◑其人如何?
张玉书以其出众的才华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赢得了康熙皇帝的赞赏。他善于分析国家大事,有远见卓识,能够准确把握时机,给予皇帝明智的建议。同时,他为人正直,品节高尚,深受士人和百姓的敬爱。这些品质使得他在朝廷上备受推崇,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张玉书,出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家世世代为进士,被誉为"进士之家"的代表。他父亲也是一名进士,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张家祖孙三代皆功成名就。
顺治十八年,年仅20岁的张玉书中进士,由于顺治帝在当年正月去世,所以他成为了康熙皇帝即位后第一批进士。考中进士后,张玉书又成功通过朝考成为庶吉士,三年后进入翰林院编修。
虽然张玉书有了翰林出身这个官职,仕途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悲剧却在他身上上演。因为当时康熙帝年幼,朝政完全由四位辅佐大臣主持,这些辅佐大臣并没有继承前任帝王"不分满汉"的政策,相反却压制汉臣。
张玉书成为十足的受害者,他在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上呆了整整12年,一直未能有所晋升。这可以说是大清朝一个奇迹。直到康熙帝亲政后,从35岁开始,张玉书仕途才迎来第一波高峰。他以翰林的身份出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
39岁那年,张玉书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召对中被康熙帝发现,因为其"讲述称旨"的才能,被授予詹事衔。自康熙二十年起,他的晋升之路水涨船高,先后升任内阁学士,担任经筵日讲官和庶吉士教习。
康熙二十二年,张玉书终于成为二品官员,授予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在坐了近二十年的冷板凳之后,张玉书在最后两年终于实现了"大跃进",成为南书房的政治新星。
在平定了三藩之后,康熙帝的声望大增。当时有不少大臣上书建议封禅,但只有张玉书一人持反对意见。康熙帝本人也很清醒地接受了张玉书的建议,并对他十分重视,准备进一步提拔他。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张玉书的父亲不幸去世。按照惯例,张玉书应该辞去官职,回乡守孝三年。康熙帝非常舍不得,派出内阁学士王鸿绪代表朝廷前往张府祭奠,并献上茶酒。
在清朝,对官员守孝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守满孝期后,官员往往会恢复原职。然而,康熙帝打破了这一惯例,张玉书还未到京城就接到了康熙帝的任命,晋升为刑部尚书。
重获官职的张玉书带领团队前往江南,调查了河道总督靳辅与安徽按察使于成龙之间关于治理河道的争论案件,还有御史郭琇弹劾靳辅九年治河无功、耗费巨大并与明珠结党营私、私分河银的案件。
张玉书深入基层,进行了大量的取证工作。他以公正的态度审理案件,认可了靳辅在治河方面的功绩,为朝廷保住了一位备受赞誉的治河名臣。
在之后的几年中,张玉书在刑部尚书的职位上,相继处理了几起重要的案件,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康熙二十九年,他一举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 辉煌的晚年
在康熙时期的中期,朝廷编写了一本名为《亲政平定朔漠方略》的著作。在这本书的署名中,张玉书的名字仅次于满大学士温达,而排在陈廷敬和李光地之前。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在康熙四十七年左右,张玉书的地位比陈廷敬和李光地更高。
康熙四十九年,已经年过花甲的张玉书因病请求退休,康熙几次下旨安慰他,但他坚决不同意。第二年五月,张玉书随康熙巡幸热河,不料在途中因病去世,享年70岁。康熙帝非常悲痛,下旨让内务府定制张玉书的棺椁,并派遣八旗兵丁护送他的遗体回京。
于是便下旨对其做了盖棺定论:
“张玉书耆旧老臣,久任机务,直亮清勤,倚任方殷,特加赠太子太保,谥文贞,命皇三子诚亲王奠茶,大学士温达率翰林院官员、内务府总管前往吊唁,赐白银千两为丧葬之用。”
“张玉书是一位年迈而忠诚的臣子,长期担任要职,勤勉正直,得到了朝廷的高度信任。因此,特加晋升他为太子太保,谥号为文贞。皇帝的三子诚亲王亲自为他奠茶,大学士温达率领翰林院官员和内务府总管前往吊唁,并赐予一千两白银用于丧葬。”
能够在作为臣子去世后得到如此待遇,实属百年难遇。然而,张玉书去世两年后,康熙再次下旨,加恩待张玉书的儿子张逸少。张逸少也是一名进士出身,在当时担任甘肃秦州知州,康熙帝直接晋升他两级,并调至京师担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常言道,人走茶凉。但是,即使张玉书去世多年,康熙帝仍多次提及他的功绩,他的子孙和家族也不断受到皇帝的眷顾。而这一切的原因,正是因为张玉书在官场上卓有成效,位高权重,同时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和节俭之风。
《清史稿》对张玉书的评价也极高:“玉书谨慎廉洁,居政二十年,远避权势,门无杂宾,从容密勿,为圣祖所亲任。自奉俭约,饮食服御,略如寒素。”
第一汉臣张廷玉,这是历史学家公认的,小编就别误导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