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秀才考举人难,还是举人考进士难?大家认为呢

野路说历史 2023-10-28 16:48:11

清代时是秀才考举人难还是举人考进士难?

◑ 秀才考举人难度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选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四级制,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根据考试成绩,取中者之功名分别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在初级的院试中,全国录取的生员(秀才)数量较多,平均下来一个县大概有20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一些文化不发达的县所参加院试的考生数量相对较少,一般在一二百人左右。换句话说,不到10个童生中就有一个可以考中秀才,这个难度并不是太大,可能还达不到现在211的水平。

乾隆中期,全国秀才的数量约为50万人,而全国的读书人中获得童生资格的也仅有三四百万人。可以说,秀才的人数仍然是十分可观的。

那么为什么考秀才的难度相对较小呢?这是因为秀才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就是不能入仕做官,对国家的编制不会带来太大压力,他们只能获得有限的政治待遇。因此,朝廷对秀才的录取相对宽松。

秀才的进阶考试是乡试,考中后的功名为举人。进入乡试阶段后,考试的难度、考场的纪律以及录取的比例都成倍增长。从顺治朝到康熙五十年,在乡试录取人数上进行了不断调整,总体趋势是越往后录取的人数越少。

乾隆九年基本形成定制,各省乡试的录取人数被固定了下来,具体如下:

顺天102、江南114(江苏69,安徽45)、浙江94、江西94、湖广93(湖北48,湖南45)、福建85、广东72、河南71、山东69、陕西61、山西60、四川60、云南54、广西45、贵州40。总计1114人。

乾隆后期以及嘉、道时期,虽然对乡试录取人数有一些细微的调整,但总体变化不大。乡试具体的录取人数不完全有记录,只有个别省份有记载。比如康熙五十八年,江西乡试入场的考生为一万二千余人,而录取人数为90人,换算下来是133个秀才中取1个举人。

江西的考生数量可以说并不是最困难的情况,我们知道江南贡院是清代最大的贡院之一,里面有20644间号舍,而录取人数只有114人,换算下来就是181个秀才中取1个举人。

当然,江西、江南、浙江等地是文化大省,竞争也最为激烈。相对来说,偏远地区文化不发达的省份,如广西、云南、贵州等,乡试录取比例较高。以康熙五十八年乡试为例,贵州的考生数量只有四千余人,录取比例为88取1。

此外,像次偏远的省份,如陕西、四川、山西等,录取比例也在130取1左右。综合来看,全国乡试的录取率应该在1%左右。

但是这个数字好像怎么算都觉得不多,因为全国的秀才数量约为50万人,而乡试只录取1114人,这个比例应该在500比1左右。

这是因为有很多秀才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参加乡试,或没有通过科试、岁试,或因自身原因未参加考试。我们计算的仅是进入考场的秀才,而没有将全国的秀才纳入考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举人的含金量也可以一窥究竟。清代共有1600多个州县,平均下来,每个县要三年才能出一个举人。事实上,有些县几届乡试下来都无法出举人。

这些数据和细节展示了科举制度的激烈竞争和选拔标准的严苛性,让人不禁对古代的教育体制产生好奇,并反思现代教育与选拔机制的差异与改进。

◑ 举人考进士难度

在清代的文举选拔制度中,与乡试不同,会试的录取率是根据每科考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并没有固定的比例。清代一共开设了112次文举,总共录取了26849名进士,平均下来每科约录取240名进士。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到会试考生的具体数量,就能得出实际的录取比例。尽管御史并没有找到历届会试考生的具体人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顺天贡院的号舍数量来推测。根据明确记载,顺天贡院的号舍数量为16000个,这是因为参加会试的1114个新科举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主要还是以历届举人为主力。

根据16000个考生录取240个进士的计算,录取比例大约为1.5%,即66个举人才能产生1个进士。从表面的数字来看,会试的难度似乎比乡试要低一些,对吗?

然而,这个问题需要有所区别对待,因为会试的录取并不仅仅以文章水平的高低为准,其中还涉及到一个“分省取士”的规定。

其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仅仅以文章为依据,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云贵、广西、四川等偏远省份的考生将会丧失很大的机会。这些省份的考生素质远不如江南各省,甚至可以说偏远省份的考生很可能会栽在文学考试中。

早在清初时期,朝廷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为了照顾偏远省份的考生,下令实行分省取士制度,总的原则是确保每个省份都能产生少量的进士,最大限度地保证科举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分省取士无疑提高了江南省份考生的录取难度。原本江南省份的读书人就众多,现在又要将部分名额让给其他省份,所以录取比例显然会低于平均值1.5%。

与此同时,由于朝廷有扶贫助学的政策,偏远省份的考生数量较少,录取比例也就相应提高了。据不完全统计,江南各省的会试录取率大致维持在1%左右,这个数字基本上与乡试的录取率持平。也就是说,江南省份在考举人和考进士的难度上基本上是相当的。

通过分省取士制度的引入,清代的会试选拔更加细致地刻画了不同省份考生的实际情况,也增加了观众对于这一选拔制度的好奇心。从改写后的文章中,不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具体数字,还能体现出会试的选拔机制更具挑战性、更加公平公正的特点。

5 阅读:788
评论列表
  • 2023-10-29 06:41

    穷秀才考上举人后有俸禄,在当地也算头面人物,可以心无旁骛的读书。所以综合来看应该是秀才考举人更难。

野路说历史

简介:分享历史 带你了解历史上精彩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