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98281亿元,同比增长10.8%;利润总额11621亿元,同比增长11.2%;软件业务出口410.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展现出软件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潜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软件业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软件业发展,先后出台《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软件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保障措施。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软件业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高精度导航、智能电网、智慧物流、小程序等应用软件形成了竞争优势,有力支撑了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软件业总体收入从3.06万亿元增长至12.32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2023年全国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3258亿元,软件业利润总额14591亿元;软件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8%。
也要看到,我国软件业发展基础尚不牢固,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待提升,软件与各领域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深化,软件人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我国软件业在核心技术、应用环境、标准研制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亟待提升,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推动软件业提质增效,突破核心技术是关键所在,拓展应用场景是重要引领,构建良好发展环境、政策环境是重要推手。未来,应更加注重软件业发展质量,围绕关键技术、重点产业链,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丰富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贯通发展,推动软件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关键软件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在基础研究中的创新主体作用,深入开展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加快集聚高端软件创新主体,聚焦重点领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激发数字经济潜能,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推进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软件、平台软件等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软件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深度融合。构建开源共享生态体系,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形成多元、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持续推进教育、医疗、能源、交通等重要行业和重点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加大对软件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
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化国际开放合作。鼓励软件企业“走出去”,健全开发、销售、运营和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积极参与全球软件合作体系建设,鼓励软件企业加快布局海外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汇聚全球创新要素,加强与境外科技企业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扩大软件领域投资,鼓励跨国公司、科研机构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联合开展项目开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软件人才供给。持续加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网络安全等基础学科建设,加强高端软件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加快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基础领域,依托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加大海归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引才、聚才、留才良好氛围。 (作者:王琛伟 王坤宇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