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爱抽烟喝酒,却活到101岁高龄,赵一荻透露过他的长寿秘诀
世人皆知张学良将军年轻时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甚至一度染上吗啡,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曾经沉迷烟酒的人,竟然活到了101岁高龄。更令人称奇的是,那些素来以养生闻名的名人,比如终身不沾烟酒的蒋介石,也仅活到88岁。上世纪90年代,已届90高龄的张学良携夫人赵一荻定居美国,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每当有人问及他的养生之道,这位曾被软禁半个世纪的老人总是笑着说:"过简单的生活,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就好了。"然而有一次,当张学良与故人谈及此事时,一旁的赵一荻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他其实是一个很会吃的人。"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长寿秘诀?
张学良的饮食之道
1936年冬,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张学良在西安的官邸里正在用餐。当时的一位随从官回忆说,将军的餐桌上摆着一碗清淡的白菜豆腐汤,几样素菜,一小碟咸鱼,这便是当时号称"东北王"的张学良将军的日常饭食。
要说张学良对饮食的讲究,还得从他年少时说起。1901年,张学良出生在奉天(今沈阳)的一个显赫家族。由于母亲张馨予生产时身体虚弱,奶水不足,年幼的张学良便是靠着米汤度过了襁褓时期。这段经历让米汤在张学良的饮食习惯中占据了特殊地位。
1919年,年仅18岁的张学良随父亲张作霖参军。军中生活艰苦,但张学良却在这个时期养成了受用终身的饮食习惯。一位曾在张学良部下当差的老兵回忆说:"少帅虽出身富贵,但从不挑食。每天早上必定要一碗热米汤,就着咸菜,和士兵们吃一样的饭食。"
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主政期间,一位日本特务曾打入张学良的厨房,想通过下毒来达到暗害的目的。不料张学良饮食清淡的习惯反倒成了保命符。那位特务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张将军的饮食太过简单,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每天不是清汤寡水,就是素菜青酱,实在难以下手。"
在被软禁的漫长岁月里,张学良更是将这种饮食习惯发扬光大。1936年到1946年在贵州息烽期间,张学良住所的厨房里总备着一口专门熬制米汤的锅。看守的士兵们都知道,每天早上必须给张先生准备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
1946年后,张学良被转移到台湾继续软禁。即便在台湾这个美食之都,张学良依然保持着简单的饮食习惯。一位负责照料张学良起居的老人说:"张先生最爱的还是一碗白米饭配上青菜豆腐,荤菜很少吃,但每餐必定要有一碗米汤。"
1990年,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移居美国夏威夷。在美国这个饮食习惯与中国大相径庭的国度,张学良仍然坚持着他的饮食方式。一位在夏威夷经常拜访张学良的华人医生说:"张老的饮食非常规律,早上一定要喝米汤,午餐晚餐也都以素食为主,荤食很少。每次我去看他,他都会说:'清淡的饮食让人心也跟着清淡。'"
不为人知的养生细节
1919年,张学良随父亲张作霖参军后,便开始了严格的军旅生活。当时东北军中有一条铁律:无论军衔高低,凌晨四点必须起床。这个习惯伴随张学良一生,即便在被软禁的岁月里,他也保持着这个作息时间。据1937年在西安看守张学良的一位士兵回忆:"每天凌晨四点,张先生总是准时醒来,从不需要人去叫醒。"
在东北军中,张学良还养成了独特的运动习惯。每天早晨必做的一项运动就是踢毽子,这项运动不仅讲究平衡感,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跳跃动作。一位曾在张学良部下效力的老兵说:"少帅踢毽子的水平很高,经常能连踢几百个不落地。有时候,他还会在军营里组织踢毽子比赛。"
1928年接掌东北军权后,张学良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即便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也会抽出时间踢毽子。有一次,英国驻沈阳领事来访,恰好看到张学良在院子里踢毽子,这位领事在日记中写道:"这位年轻的将军展现出非凡的运动天赋,他的动作灵活得令人惊讶。"
张学良年轻时确实沾染了不少不良嗜好。1927年,为了戒烟,他曾一度染上吗啡。但在1928年,他下定决心戒掉这些恶习。当时的一位军医回忆说:"张将军戒毒的过程非常痛苦,但他采用了一个特别的方法:每当烟瘾发作时,就去操场跑步,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在息烽软禁期间,由于活动空间受限,张学良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屋内运动法"。据当时的警卫记载:"张先生每天都会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至少两个小时,走路时还会做各种手臂运动。此外,他还经常做一些类似太极的动作。"
1946年转移到台湾后,张学良又开创了新的运动方式。在台北阳明山的住所有一个小花园,他每天都会在园子里种花浇水。看守的一位老兵说:"张先生种的都是一些常见的花草,但他侍弄得很认真,每天早上都要去花园里忙活一阵。"
到了美国夏威夷的晚年时期,张学良仍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一位经常去探望他的医生说:"即便90多岁高龄,张老仍坚持每天在自家院子里散步,而且步伐稳健。有时候,他还会做一些简单的手指操和呼吸运动。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坚持运动,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人不动就会生锈。'"
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从军旅生涯养成的生活规律,到独特的运动习惯,再到成功戒除烟瘾和毒瘾的经历,都成为了支撑张学良长寿的重要基石。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是偶然,而是经年累月的坚持。
赵一荻的贤内助之道
在张学良漫长的一生中,赵一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1936年西安事变后,赵一荻主动请求随张学良一同被软禁,这一陪伴就是半个世纪。在这期间,她不仅是张学良的妻子,更是他健康的守护者。
1937年,在贵州息烽的软禁初期,张学良的饮食起居都由赵一荻亲自安排。当时的一位警卫回忆说:"赵女士每天都要亲自到厨房查看张先生的饭菜,她规定厨师做菜时必须控制油盐用量,荤素搭配要合理。"
在息烽的日子里,赵一荻还创造了一套独特的"软禁生活法则"。她将每天分成几个固定的时段:早晨是运动时间,上午读书写字,下午休息,傍晚散步。一位当时的老兵说:"赵女士像个小学老师一样,把作息时间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而且从不让张先生打破这个规律。"
1946年,两人被转移到台湾继续软禁。在台北阳明山的住所里,赵一荻又开创了新的生活方式。她在院子里开辟了一片菜园,种植各种时令蔬菜。一位经常来往的医生说:"赵女士种的蔬菜都是按照张先生的口味来选择的,而且坚持不用农药,完全靠人工除虫。"
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照料细致入微。据当时在阳明山的一位警卫回忆:"每到换季时,赵女士都要特别注意调整张先生的衣着。天气转凉时,她总是提前准备好厚衣服;天气转热时,她又会督促张先生及时换上薄衣。"
1990年代,两人移居美国夏威夷后,赵一荻仍然保持着这种细心的照料。她坚持每天给张学良按摩手脚,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她去世。一位在夏威夷的华人医生说:"赵女士告诉我,按摩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对老年人的身体很有好处。她每天都会花半个小时给张老按摩。"
在饮食方面,赵一荻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她曾对来访的亲友说:"老年人应该少食多餐,这样对消化系统比较好。"因此,她将张学良的三餐改成五餐,每顿的量都不多,但营养搭配很讲究。早上一碗米汤,上午水果,中午正餐,下午茶点,晚上清淡的晚餐。
值得一提的是,赵一荻还特别重视张学良的社交活动。在美国期间,她经常邀请一些老朋友来家里做客,让张学良有机会与人交谈。一位经常去探望的故人说:"赵女士认为,老年人要保持一定的社交活动,这样可以保持思维活跃。不过她也很注意把握分寸,每次见客的时间都不会太长。"
在张学良101岁的漫长人生中,赵一荻的陪伴和照料功不可没。她不仅是一位尽职的妻子,更是一位称职的健康管理者。从日常起居到饮食调理,从作息安排到社交活动,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她的智慧和用心。
从奢靡到节制的转变历程
张学良早年的生活可谓纸醉金迷。1920年代的奉天,这位"少帅"过着令人艳羡的奢华生活。据当时在张府当差的一位老仆回忆:"少帅每天要换三四套西装,领带都是从巴黎定制的,光是皮鞋就有几十双。"
1924年春天,张学良在奉天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当时的《盛京时报》报道:"宴会上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光是法国红酒就开了几十瓶,整个奉天城的名流权贵几乎都来捧场。"一位参加宴会的商人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那场宴会足足持续了三天三夜,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品,光是厨师就请了十几位。"
然而,这种奢靡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1928年张作霖遇难后,张学良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一位跟随张学良多年的老管家说:"少帅开始减少社交应酬,衣着也变得简朴起来。以前要几十套的西装,现在就穿两三套军装轮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生活更趋于简单。当时在南京的一位国民政府官员回忆说:"张将军的起居非常朴素,一顿饭往往就是几个家常菜,有时甚至比普通军官吃得还要简单。"
这种转变在西安事变后表现得更为明显。1937年到1946年在息烽软禁期间,张学良的生活用度十分节制。看守他的一位士兵说:"张先生的衣服都穿得很旧才换新的,而且大多是普通布料做的。每天的生活用品也很简单,一块肥皂要用很久。"
到了台湾阳明山时期,张学良的生活方式更加简约。一位经常去探望他的老友说:"张先生住的房间很普通,家具都是最基本的。书桌上只有几本书和一副老花镜,墙上挂着一幅字画,再没有其他装饰。"
在此期间,张学良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他会把每天的开支都详细记录下来,即便是买一支铅笔也要登记在册。一位照料他起居的工作人员说:"张先生特别注意节约,经常说'钱要花在刀刃上'。每个月的开支都要过目,如果发现有浪费的地方,就会立即改正。"
1990年代在美国夏威夷定居后,尽管经济条件允许,张学良仍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他住的是一栋普通的平房,家具陈设都很简单。一位邻居说:"张老经常穿着朴素的衬衫和长裤在院子里散步,如果不认识他的人,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显赫的历史人物。"
从东北"少帅"到软禁生活,再到晚年岁月,张学良的生活方式经历了从奢靡到节制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不是被迫的结果,而是他主动的选择。在他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人到老年,越发觉得简单的生活才最舒服。"
晚年生活中的清修之道
1990年代初,张学良在夏威夷的生活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智慧。每天清晨五点,他都会准时在自家庭院里开始一天的活动。一位住在附近的华人医生说:"张老喜欢在太阳刚出来时在院子里走动,他说这时候的空气最清新,对身体最有益。"
在夏威夷的住所里,张学良专门辟出一间房间作为书房。据他的秘书回忆:"房间里摆着一张简单的书桌,一把藤椅,墙边是一个书架。张老每天上午都会在这里看书写字,有时还会翻阅一些老照片。"一本1993年的日记显示,张学良每天都会写下当天的天气、生活琐事和一些简短的感悟。
饮食方面,张学良遵循着严格的作息时间。他的厨师说:"张老的三餐时间很固定,早上七点半用早餐,中午十二点用午餐,晚上六点用晚餐。每顿饭的量都不多,但要求营养均衡。"特别是在用餐习惯上,他坚持细嚼慢咽,每顿饭都要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1995年前后,张学良开始培养起插花的兴趣。他在院子里种植了各种热带花卉,经常亲自剪下一些花枝,插在客厅的花瓶里。一位经常来访的故人说:"张老插的花很有章法,虽然不是专业的插花艺术,但看起来很自然,很有意境。"
在与人交往方面,张学良保持着一种独特的方式。他不喜欢太多人同时来访,每次最多接待两三个客人。一位老友说:"张老见客时总是先让客人说,他自己则很少发表意见。但如果谈到一些历史故事,他会讲得很详细。"
运动健身一直是张学良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年过九十,他仍坚持每天在家里走动。他的物理治疗师说:"张老特别注重腿部运动,每天都要在走廊里来回走几趟。走路时姿势很端正,从不扶墙。"
到了1997年,张学良的作息更加规律。每天下午三点,他都会在藤椅上小憩半小时,醒来后喝一杯温水。一位护工说:"张老睡眠质量很好,每天晚上九点准时就寝,一觉到天亮。他说这是东北军时期养成的习惯。"
在精神生活方面,张学良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他订阅了几份中文报纸,每天都要花时间浏览新闻。一位负责照料他的工作人员说:"张老特别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常常让我们给他讲一些大陆的新闻。"
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张学良依然保持着这种规律的生活方式。他的医生说:"张老的长寿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规律。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在夏威夷的这段岁月里,张学良的生活既简单又充实,展现出一位百岁老人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