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时代网 4月16日,北京——安永发布《引航》第三期报告:合作共赢无边界,共建“一带一路”。本期报告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广阔发展前景。2018年,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89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进出口总额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一带一路”主管周昭媚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经过五年的实践,不仅得到了全球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落地了一系列重大项目,也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的切实行动力和决心。‘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广大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达到三赢效果。”
“五通”建设新征程
政策沟通 —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累计与122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0份合作协议。2019年3月,意大利更成为G7集团中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另外包括葡萄牙、希腊、匈牙利、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已与中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同时,“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创新模式吸引了更多发达国家的参与,使“一带一路”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中国已与日本、法国、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式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
设施联通 —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大格局的建设将继续稳步向前推进,多区域重点建设项目正在积极规划建设中,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逐步成型。其中,交通、能源、电力等关乎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项目更被作为重点优先项目推进,为“一带一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可到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极大地推动了中欧贸易往来。同时,中企参与建设经营了沿线34个国家的42个港口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支点作用。
资金融通 — 近年来,随着中企“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资银行也加速国际化网络布局,目前,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分支机构,基本覆盖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和地区。此外,证券市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中英之间的沪伦通也有望在2019年内落地。
贸易畅通 — 2018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出整体增速3.7个百分点;这预示着“一带一路”贸易正成为拉动我国贸易增长的新动力。周昭媚指出:“中国海关正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相磋商,目标在2020年前与“一带一路”沿线所有与我国有AEO合作意愿的国家完成互认。据统计,我国AEO企业货物出口到互认国家和地区时,查验率可降低60%至80%,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可降低50%以上。”
民心相通 — 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建立了144所孔子学院和134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中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2017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近32万人,占总数65%。周昭媚表示:“这些将有助于加强与沿线国家之间更深层的了解与文化往来,为未来的经贸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中国政府还不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行免签证或落地签等安排,以提升商业往来及旅游便利度。
积极倡导第三方市场合作 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优势互补,在基础设施、能源、环保、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合作前景。安永“一带一路”投资并购服务主管、大中华区电力及公共事业主管朱亚明表示:“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应以商业原则为基础开拓发展,以三方共赢为前提:做到尊重市场规则、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预计‘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将成为拉动中国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深化升级的新动力。”
从竞争走向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急需发展基础设施,并面临工业化挑战,缺乏技术和资金。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加快这些国家的发展速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借助“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已推进了一大批合作项目,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发展做出典范。朱亚明指出:“两国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领域,尤其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和医疗等行业最具发展前景。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加速‘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进程,使最新科技成果惠及沿线国家。”此外,亚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巨大资金需求也给中日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聚焦亚非 打造合作标杆——早在2015年6月,中法发表《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首次提出“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一概念。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建立政府在机制上引导,企业在市场中摸索并行的模式。中国国家发改委和法国财政总局建立指导委员会,并设立示范项目清单机制,积极探索和发掘优秀合作范例。法国在非洲根基深厚、经验丰富,尤其在非洲法语国家优势明显。在交通物流领域,法国高铁技术发展时间早,在技术上仍具有先发优势;而中国高铁技术在近些年也取得高速发展,周期及成本优势明显,双方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交通基础设施极具潜力,同时中国在亚洲具有区位优势,联合法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双方可以携手更好的拓展亚洲市场。朱亚明表示:“法国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之一,与中方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可以推动中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打破边界 优势互补——中英两国在“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不仅基于两国在产业发展上较强的互补性,也基于在开放市场和推进自由贸易方面相近的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英国在工程领域设计、法律、咨询、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在施工效率、工程技术创新、成本管控、供应链管理、性价比等方面是强项。朱亚明表示:“英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历程长,经验丰富,作为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组织制度完善,并与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合作历史并关系密切,是中国理想的合作伙伴。”中英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一直走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前列,曾创下多个“第一”,双方还将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