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臣也疯狂,长江边大败金国铁浮屠,逼死金国皇帝完颜亮,续命南宋100年

巴州刺史 2025-01-07 14:43:13

1127年,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的金国大军,在摧枯拉朽灭掉宗主国辽国之后,挥师南下攻破北宋开封城,把徽钦二帝、赵宋宗室、后宫嫔妃,连同金银财宝一起,掳到了北方。

宋帝国在北方的统治土崩瓦解的时候,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由于刚刚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出差在外,成了漏网之鱼躲过一劫。随后,在副帅宗泽的拥立下,赵构在河南商丘继位称帝,成为后来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

不过,这位高宗皇帝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都是在逃亡途中度过的。因为金人不会允许一个活生生的、脱离控制的赵宋亲王,把本来已经灭亡的宋朝又复活了。因此,金军一路南追,赵构则是一路逃跑。

商丘—扬州—镇江—临安(今杭州)—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越州(今绍兴)—明州定海(今舟山)—台州—温州—越州(今绍兴)—临安(今杭州),兜兜转转还一度漂泊海上,赵构也真够窝囊的。

据说正是在从扬州渡江到镇江的过程中,赵构被吓破了胆,还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在岳飞、韩世忠等人把金兀术的军队赶回江北以后,宋高宗还是不敢再跟金人硬碰硬了,只想要一味地求和。至于屈辱不屈辱,代价高不高,赵构根本不在乎。只要保住自己的皇位,万事可商量。

1141年(绍兴十一年),在金国放回来的秦桧一手操办之下,宋高宗答应向金国称臣、杀主战名将岳飞、每年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的条件,达成“绍兴和议”。以淮河-秦岭-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正式开始了偏安南方。

南宋-金的南北对峙

宋金两国在看似相安无事地过了20年之后,再次面临战争的局面。金国此时正是弑君篡位的完颜亮在位时期,他曾经许下豪言壮语,要挥师过江一举灭掉南宋统一全国,让自己成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主完颜亮亲率大军从开封出发,开始了他的南侵之旅。南宋方面,一听到完颜亮大军渡过淮河,负责淮西战场的建康都统制王权,瞬间放弃江北的庐州(今合肥),由和州(今安徽和县)渡过长江。由于王权不战而退,负责淮东的刘锜也只能退军,驻守镇江。金军几乎兵不血刃就控制了两淮,饮马长江边。

完颜亮的大军意图在和州渡江,在江南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采石)登陆。然而就在他进抵和州时,后院却起了火。原来他的堂弟完颜雍趁后方空虚,在辽阳称帝准备代替完颜亮了。但完颜亮却做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决定,大军继续攻打南宋,象征性地派了一支偏师回去平叛。而正是这个决定,让他最后死在了长江边上,再也没有活着回到金国。

金主完颜亮

而另一边,临安城中的宋高宗听到王权败退江南的军报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再次逃跑,要到海上去躲避金军。他给宰相陈康伯下了一个手诏,说如果没有打退敌军,就让百官都散了吧。你听听这奇葩的决定吧,看起来还貌似有几分仁慈,不连累大家。

好在陈康伯还是个明事理的宰相,立马把诏书烧了,对高宗说如果百官都走了陛下您不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吗?宋高宗一听有道理,这才坐下来跟陈康伯商量迎敌的对策。

在陈康伯的一再请求下,宋高宗勉强下诏亲征,从临安北上建康(今江苏南京)。接着,又召回主战派的领头人物曾经的宰相张浚,命其判建康府,跟在高宗身边安皇帝的心。

在军事上,将只知道逃跑的王权召回,以池州都统制李显忠代领他的军队。同时,让中书舍人虞允文以参谋军事的身份,前往采石犒劳军队。而正是虞允文这个不起眼的文官,最终决定了一场战役,一个皇帝,两个国家的命运。

虞允文指挥采石之战

虞允文到达采石的时候,正是军队群龙无首的时候,王权已经甩手而去,新的主帅李显忠却还没有来。宋军的残兵败将们,三三两两散坐在路边,盔甲武器丢在一边,完全没有一点即将迎战金军的样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对面的金军,又是在临江修筑高台,又是战鼓喧天,一副随时渡江杀过来的样子。

虞允文一看,这个样子肯定不行啊,金军一旦渡江,南宋就玩完了啊。他马上召集将士,以钦差的身份晓以忠义、分析利弊,将士们一听有人愿意带领他们迎战金军,个个群情激奋、愿意死战到底。

随行官员劝虞允文不要去趟这趟浑水,对他说:“你只是受命犒师劳军,又没受命督战。别人丢下来的烂摊子,你何必去替人收拾呢?”虞允文大义凛然回答道:“危及社稷江山的时刻,我怎么能就这样躲避呢!”

十一月八日,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军渡江,十余艘战船由杨林河口进入长江,其中两艘船虽然抵达南岸但却搁浅了。宋军又利用自己的水军优势,放出致命的霹雳炮,并使用灵活的海鳅船冲撞敌船,金军战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迫逃走。战事持续到日落时分,金军付出成百上千的士兵生命代价,最终没能登陆,只能退回江北。

当天夜里,虞允文心生一计,准备对进军战船进行夹击。他派出一部分战船提前开赴上游,另一部分战船埋伏到杨林河口。第二天,金军战船再度企图强行渡江,不过却遭宋军战船的东西夹击,金军大量船只被烧毁,大败而归。

这就是宋金之间命运攸关的采石之战,最终在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南宋赢得了胜利。这一战,几乎完全仰赖虞允文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他当机立断勇于承担,组织溃散的军民,用智用力奋勇抵御,赢得采石之战。但采石之战的历史性作用,还要在半个月之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

采石之战经过示意图

采石之战溃败的完颜亮很不甘心,他随即命令大军移师,沿长江东进到扬州南面的瓜洲,准备在这里再次强行渡江。虞允文真是马不停蹄,立即把驻守采石的宋军分兵,带着其中的一万六千人驰援瓜州一江之隔的镇江。

此时,镇江的京口倒是有时间做好了准备,集结了御营宿卫使杨存中和东路主帅成闵的20万大军,再加上虞允文带去的1万多人马,终于从数量上可以和完颜亮的金军相抗衡了。虞允文再次发挥了兵不厌诈的手段,部署多艘车船,在长江江面上驶过来、游过去,营造出宋军胸有成竹的样子,硬是把金军给震慑住了。

此时此刻,金军中的将帅们已经对继续渡江攻打失去了信心,也完全没有了兴趣。但皇帝完颜亮却没有审时度势,还颁下死命令,限诸将在三天之内渡江成功,否则全部处死。

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亮下令第二天必须渡江,有敢后退者全部战斩首。第二天清晨,统军大将耶律元宜带着一群武将,径直闯进完颜亮的大帐,二话不说乱箭射死了皇帝完颜亮,一个皇帝就这么死在了自己部下的乱箭之中。

完颜亮死于乱箭之下

杀死皇帝完颜亮之后,耶律元宜带着金军后退30里,派人前往镇江的宋军军营议和。宋金两国再次坐在了谈判桌前,和平取代了战争。完颜亮最终用自己的性命,证明了一己之力想要搅动天下大势,还是很有难度的。

而虞允文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则用一场采石之战的胜利,证明了家国危难之际,总会有仁人志士站出来捍卫和抵御。而他的勇气和指挥能力,甚至让刘锜这样的名将也不得不佩服,他对虞允文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筹莫展,大功倒出自一个儒生,我辈愧死。”

0 阅读:15
巴州刺史

巴州刺史

今时重读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