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月的一天,正在作战室里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的63军军长傅崇碧忽然接到前线189师师长蔡长元打来的电话。蔡长元在电话中说:“189师566团300多颗地雷不知道怎么处置,特请示军长。”
听了蔡长元的话傅崇碧一惊:“你们哪来那么多的地雷?是自己制造的吗?”
蔡长元回答:“不是自己制造的,都是从敌人那里挖回的。”
听说是挖来的,傅崇碧思考了片刻说道:“既然没有用场,那就给敌人送回去。”
大家都知道,当时国家正处于非常困难时期,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连最基本的枪械弹药都紧缺的很,更别说地雷这样的先进武器了。那么,189师566团靠什么方法挖回来这么多地雷,军长傅崇碧为什么不让留着自己用?却要求师长蔡长元给敌人送回去呢?
话还要从566团一位叫姚显儒的新兵说起。
姚显儒是灵台县新开乡底庄村人,他入伍前就聪明伶俐,平时就爱捣鼓机械制作,入伍后,由于经常和枪弹为伍,他就把自己的爱好转移到了枪械制造研究上来。
姚显儒对地雷产生浓厚兴趣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那一次,姚显儒无意间踩中了敌人的一颗地雷,他没有惊慌,而是弯下腰去仔细查看这颗地雷,他从业余学习到的武器知识中推断,这是一颗引信地雷,姚显儒急忙招呼战友搬过来一块带棱角的大石块,他让战友走开一段距离后,这才用石块压住地雷,慢慢移开自己的脚板。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姚显并没有马上离开,他又趴下身子仔细研究起这颗地雷来。他发现这颗地雷上面带有三根细金属丝。经验告诉他,只有剪断这三根金属丝才能报废这颗地雷。
由于当时没带工具,姚显儒就用牙齿小心翼翼地咬断了三根铁丝,又拆除了地雷上的雷帽和管。就这样,一颗地雷被他成功拆除了。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姚显儒后来的胆子更大了,他开始不断挖回敌人的地雷,每挖回一颗地雷,他就拆开来仔细研究,再把研究获得的知识分享给战友们。使大家都掌握了挖地雷的经验和技巧。
后来,他带领6个工兵连战士每天挖取敌人的地雷,那边敌人的地雷刚刚埋下,这边就被他带领战士们给挖走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姚显儒一个人就挖回地雷220颗,拆除300余颗。加上战友挖回的地雷,放在一起堆成了小山。姚显儒也成了团里出了名的排雷英雄。
有人也许会问,这么多地雷为什么志愿军不自己利用呢?
这里说明一下,当时第五次战役刚刚结束,敌我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志愿军不断的派出侦察兵袭扰敌人,而敌人却每天龟缩在军营里不敢露头。所以志愿军阵地周围用不着埋雷,只好取出地雷的火药用于修筑工事,这样的用量也微乎其微,地雷还是剩下来很多。
所以,当蔡长元请示如何处理这些地雷时,军长傅崇碧就说:“真的没有用途,那就给敌人送回去。”
“送回去?”蔡长元一愣。
“你脑子能不能转一转。”见蔡长元一时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傅崇碧笑道。
傅崇碧这一笑,蔡长元马上领会了傅崇碧话里的意思。
他随即安排姚显儒把挖回来的地雷在重新给埋了回去,不过这次埋雷的位置给换了个。
第二天,敌人阵地那边就传来了阵阵爆炸声,原来是敌人的巡逻队在巡逻时踩上了自家的地雷,共炸死炸伤敌人80多名。这些敌人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家的地雷都做上了标记,怎么自己就踩上了呢?难倒这些地雷自己会移动不成?
后来,傅崇碧又建议566团工兵连战士改挖地雷为挪地雷。敌人把地雷埋下,姚显儒他们就悄悄把地雷的位置挪动一下,弄得敌人恐慌不已,再不敢轻易出来活动了。这不但严重制约了敌人的行动自由,从而加速了朝鲜战争胜利的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