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话题,就是“中国第一神童-张炘炀,现在怎么样了?”
话题冲上热搜的起因,是@九派新闻近日所做的一期采访:
视频中的张炘炀平和淡然,看上去与“常人”无异,面对镜头从容不迫,可谈起过往却像是在讲述他人的故事。
也许很多家长对他并不熟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天才神童”的过往。
神童张炘炀,10岁读本科,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如今28岁的张炘炀,无固定工作,卡里就剩几千块钱,只有父母会每两三个月打来1万生活费作为补给。
一个昔日的神童,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
其实仔细看张炘炀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他的“神童”称号,就是他父母一手制造出来的,而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01制造出来的“神童”从张炘炀小时候开始,他父母就开始了“造神童”计划。
正常情况下,小学需要读5-6年,而张炘炀用2年时间就读完了,由于小学基础没打好,张炘炀初中学习非常吃力,经常是倒数,而高中时成绩也很普通。
张炘炀参加高考,只考了505分,成绩非常不理想,当时,老师也建议他复读,因为他年龄小,复读1年考个985以后发展会更好。
但是,张爸爸为了所谓的“10岁上大学”的神童称号,没让他复读,只进了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
路遥在《人生》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高考就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一步。而父亲的决定,让张炘炀错过了去更好的大学、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本科阶段,张炘炀只读了三年,老师建议他多读一年,满14岁后就可以德国留学,学校都已经帮他联系好了学校。
这又是一个决定张炘炀命运的关键时刻,直到现在都有网友替张炘炀唏嘘不已。
如果当初,张炘炀选择多读一年,去了德国,说不定今天已经在国外定居,即便学成回国,那也是前途无量。
然而,他父母为了所谓“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 “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称号,没有让他多读一年,而是去北京工业大学读研究生,错过了更好的留学机会。
可以说,他父母为了保持张炘炀“神童”的形象,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
张炘炀就像一个工具人,听任父母的摆布,完成了父母所有的设定,而今,现实也用残酷的方式,让“神童”跌落神坛。
有网友看着都愤愤不平,:“张炘炀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就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他一直都是反抗的。
02“神童”的反抗从上研究生开始,张炘炀就一直在反抗,一直在寻找那个真正的自我。
他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他潜意识里进行反抗的结果。
只不过,他父母的意志力太过强大,强大到张炘炀,只能用 “毁掉自己人生”的方式,来完成对“父母的复仇和报复”。
在张炘炀心里就想着,既然父母控制他的人生,那就让父母给他钱养着他。
比如2011年,他在读研期间,就突然提出要求父母给他买房子。
他当时说,“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而努力。”
既然我的人生你们做主,那么就需要你们负责,比如买个房子。
这其实又是一个改变张炘炀命运的机会,如果他父母当时买了房,现在他们一家早就衣食无忧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当初买了,到现在也有1000多万了吧”。
但是,他的父母再次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以租房欺骗他留在北京,而后也得到了张炘炀的反抗。
而反抗方式就是用了8年才博士毕业,读博士要求写2篇SCI论文,他就是不写,一直压到2017年/2018年才陆续出刊,险些又要延期毕业。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张炘炀说:“我感觉,他们对我的控制欲超出了一个我认为合理的范围。”
而现在,张炘炀无房无车无存款,可他说:“现在我是四海为家,在哪儿都挺好。”“我现在至少不用看别人脸色”。
表面上看,张炘炀是彻底摆烂了,活成了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态度是平和的,说话语气透露着轻松和沉稳。
他终于不用再背负“神童”的负担,也不用再承受父母的梦想,终于可以开始寻找自己。
他主动接受采访,让大家看看他现在的生活,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父母,“你们错了!”,同时,他也是在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他终于从,父母“想要他”做什么,变成了,“我想要什么”。
张炘炀说,我从来不是什么神童,也无法承载父母的期盼,现在我只想好好赚钱,好好生活。
他说,给别人打工是没有前途的,自己最近在跟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尝试去探索卖货,带一下家乡的特产。
这是他对人生的一次新探索,也是对“神童”的挥手告别。
写在最后:
岁月流逝,尝试过百味,才慢慢开始懂得,生命的精彩不再于轰轰烈烈,也逐渐明白,平凡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张炘炀因为“神童”光环,被众人捧上了天,也因为无理的买房要求和不正当言论,经历过低落谷底的失落。
诗人海子曾写过这样一句诗:
走过流转时光,人总是边走边成长。
好在,这一切最终是让张炘炀成长了。
天赋异禀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了天资,也不一定要超越常人。
孩子还是终究只是孩子,让他按照一个常人的成长轨迹成长,何尝不好呢?揠苗助长,最终得不偿失,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决定孩子一生的,并非是短期内的成功,真正检验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长期的。
比起眼前的成绩来看,他的品格、他的善良、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往往重要得多。
这一点忽视不得。
希望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珍惜当下、正向引导,帮助孩子在前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