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故事:财富只会越用越少,哪有不减反增的道理?

槽点点 2023-12-02 12:21:36

慧能与大财主陈亚仙来到曹溪岸边的小树林中,慧能自己先坐了下来,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愉悦自适的禅定状态。

陈亚仙看大师那安然舒服的神态,也坐下来,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像今天这样安闲地置身于山水之间了。

林地特有的清芬,溪水汩汩流动的声音,都让他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一只大蚂蚱张开色彩斑斓的翅膀,从他们头顶飞过。陈亚仙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无忧无虑、简单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这里的山山水水还不姓陈,陈家只是山里普普通通的温饱之家。他与山里所有孩子一样,神儿魂儿都丢在山里、挂在林子里、漂在小溪里。一株野花、一只蝈蝈、一群小鱼,都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惊喜。

于是,他们开心的笑声整日回荡在山林里,就像哗啦啦的溪水一样流淌不止……

小时候,陈亚仙和小伙伴们经常爬上树,从树洞里掏出几只光溜溜的麻雀蛋,或毛绒绒的小麻雀。

有一次,他把手伸到树洞里,触到了一种冰凉的东西,菩萨保佑,让他立马意识到自己抓住的是蛇!他吓得浑身发抖,从树上跌了下来。幸亏他及时松手,没有把蛇抓出来,否则肯定会被狠狠咬上一口。

美好与丑陋,温馨与冷酷,就这样杂揉在一起。

恰似这山、这水、这林子,本来都是好玩的小麻雀,可是,等你紧紧抓在手里,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条贪婪的毒蛇:

一会儿担心顽皮的孩子们玩火引燃山林,一会儿惦记有人盗伐树木;天不下雨愁干旱,下雨又怕发洪水……

操不完的心,担不尽的忧,不是患得,就是患失,没完没了,无尽无休,每天晚上都要惊醒好几回……

也就是从那时起,那简单而充实的满足,那无拘无束的欢乐,都成了远去的梦绪,再也找不回来了。

陈亚仙的眼角渗出一滴晶莹的泪珠。

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慧能正笑眯眯地看着他。他也想笑,但笑得很酸楚,很伤感,不知不觉长叹了一声。

慧能关切地问道:“陈施主为何叹气?”

陈亚仙说:“老夫早就听人说:腰缠金银万贯,一日不过吃三餐;纵有广厦千间,睡觉只占三尺宽。可我一直没有醒悟,没有看破,更舍不得放下。现在看来,我这曹溪最大的财主,还不如你一个两手空空的出家人安乐。”

慧能笑道:“陈施主用自己的才能积累起万贯家产,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拥有的方式、使用的方法。”

说着,慧能从沙地上捧起一捧细沙,将一部分倒在陈亚仙手里,让他紧紧攥住。可是,他越使劲攥,沙子流失得越快,最终所剩无几。

而与此同时,慧能张开手掌,托在手里的沙子却很少撒落。

慧能随即说道:“财产就像这手中的沙子,你越想抓住它、攥紧它,往往流失得越快;而你拿出来与大众分享,不但不会减少,可能还会增加。”

这话,陈亚仙不大相信了。财富,只会越用越少,哪有不减反增的道理?

慧能知道他不相信,一笑说道:“陈施主,看来,你经常感受到钱财流失、浪费的痛苦,却很少体验布施财物的快乐。就像您拥有广大的山林土地,却很少像今天这样感悟林中的宁静一样。”

陈亚仙不得不点点头。

慧能道:“老百姓常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就像同样一袋米,放得发霉,自然让人心疼;若是施舍给饥饿的人,很可能拯救一条性命。我相信,救人一定比浪费更能给陈施主带来荣誉感、成就感和快乐感。”

陈亚仙很尴尬,因为过去他往往将家里的存粮放得发霉,也舍不得拿出来周济乡邻。现在想来,的确感到很惭愧、很可笑、很愚蠢。

陈亚仙认真地想了想,的确正如慧能所说,那些富贵双全的名门望族,无一不是积善之家。而那些坑蒙拐骗的暴发户,其子孙几乎都是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很快就会家破人亡。

他将慧能这一天来对自己说过的话回味了一遍,一言一语都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都是为了自己好。

于是,他在慧能面前跪了下来,真诚地说道:“老夫……不,不!弟子、弟子愚钝,以前没有机会聆听大师教导,也不知道佛法的奥妙,多有得罪,请多多见谅。”

慧能一边合十还礼,一边将他搀起来,微笑着说:“佛法讲一个‘缘’字。现在,贫僧与陈施主相识的机缘到了,所以贫僧不请自到,上门化缘来了。”

陈亚仙说:“弟子明白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道理。我自愿将曹溪的土地都捐献给宝林寺,供养大师。”

慧能摇摇头,笑道:“没那个必要,您若是能布施几亩建寺院的土地,贫僧就感激不尽了。”

陈亚仙真诚地说:“弟子是诚心诚意的。”

慧能说:“你有了这份布施心,再身体力行,便可以舍尽一切贪爱、执著,心灵就会获得解脱。同时,布施供僧,有极大的功德。佛菩萨会保佑你无灾无病,心安体健。”

陈亚仙喃喃自语:“谢谢大师开示,谢谢大师开示……”

从此,陈亚仙像曹善人一样,成了慧能最为虔诚的护法弟子。

4 阅读:16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