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的是,重重挑战下,光伏行业仍不负所望,贡献出了亮眼成绩单。前十一个月,光伏新增装机突破206GW,再创历史新高。
冬色将尽,春日可期。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市场将迎来哪些新变化?且以本次趋势展望抛砖引玉!
一、整合在即,行业洗牌加剧
2024年光伏企业退场只是序曲,2025年行业洗牌仍将持续。在跨界企业率先离场后,行业“原住民”中二三线企业的竞争压力更大,“厮杀”将更为激烈。
一方面,光伏产品同质化现状并未改善,随着企业由产能竞争向产品竞争转变,技术及成本不具优势的企业将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另一方面,2024年全行业几乎陷入亏损状态,二三线企业亏损更为严重。而在融资寒冬下,通过上市“输血”的路径较少有企业走通,个别企业通过出售光伏资产回血,但是这种方式似乎也是“治标不治本”。缺少品牌溢价、海外销售渠道不畅、“低价中标”遭抵制等因素影响下,二三线企业生存艰难。
兼并重组大幕已经拉开,2025年,将会出现更多收购案,且不再集中于电池、组件环节。
二、光伏价格有望回正,但挑战仍存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光伏产业链价格降幅明显,其中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组件下滑超25%。
利好的一面,在光伏企业“反内卷”、行业自律的共识下,相关产业链头部企业带头减产,有利于修正产能,改善供需格局,加速价格回正。
2024年末,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发布公告,对部分硅料产线开启阶段性检修工作,有序减产控产;协鑫科技也宣布同期进入减产检修工作。三大硅料龙头减产、控产,既有利于减少经营亏损,也将对下游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行业仍处于扩产趋势,2024年底至今仍有项目陆续投产。上下游博弈之下,2025年光伏价格短期内回归理性仍有难度。
三、效率为王,技术融合下企业阵营复杂
效率提升是推动光伏度电成本不断下降的动力,2025年电池组件企业仍将围绕“效率”主赛道竞逐。
从“n型”技术路线市占率来看,2024年TOPCon已拿下70%左右的市场份额,按照InfoLink Consulting预测,到2025年TOPCon市占率将提升至80%。
再来看BC、HJT 路线,2024年央企关于BC、HJT集采标段陆续出现,2025年这部分占比将有所提升。
而在效率赛道上,技术融合是实现电池效率有26%+提升至28%的重要路径,2025年将会出现更多TOPCon+BC的TBC产品以及HJT+BC的HBC产品。而随着技术融合,企业的阵营也再次转换。当前泾渭分明的TOPCon和BC阵营将更加模糊,TOPCon企业转投BC或者BC企业布局TBC技术更为常见。
四、分布式光伏增速面临放缓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8522万千瓦,超过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4亿千瓦,即将占据光伏总装机的“半壁江山”。2025年,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增速或放缓。
一方面,包括河北、山东、湖南等多地陆续出台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化交易政策,电价、电量的变化使电站收益更加不确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边界需重新测算。
另一方面,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工商业取消全额上网、6MW以上项目只能自用等政策变化,给分布式光伏带来不确定性。部分开发商已暂缓工商业项目开发,等待政策进一步明朗。
户用光伏同样面临挑战,2024年前三季度,户用光伏新增规模22.8GW,同比下降31%。在这一年,央企如国家电投等陆续暂缓户用光伏项目开发、出售户用资产,大持有方越秀等企业也在出售户用资产。户用电站的托底问题,以及在消纳受限影响下,多地暂停、暂缓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同样影响户用开发进程。
五、土地仍是压顶大山
土地仍是压在光伏开发企业头顶的大山之一。
2024年,违法占用林地、草地而被处罚的光伏项目不胜枚举,个别案件已移送至公安机关立案查处。此外,各地在核查光伏项目用地合规性后,已陆续取消了部分光伏项目指标。
2025年,光伏用地政策方面依旧严格,且呈现趋紧态势。受此影响,复合光伏项目选址风险仍存,而随着光伏可利用地规模的逐渐减少,将进一步抬升光伏用地成本。
近年来国家层面光伏用地政策汇总:
六、投资重心由光伏转向风电
在《170GW风光指标解析,光伏不香了?》文中,北极星曾统计过2024年风光指标下发情况。根据最新数据,河北、贵州、广西、湖北、山西、湖南、甘肃及新疆兵团十三师新星市风电指标高于光伏。除指标外,各地分时电价政策出台,午间光伏出力高峰时段变为谷电,对光伏电价直接产生影响。此外,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比例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项目内部投资收益率不达标。
叠加土地、限电等因素,投资者转而投向风电的情况更加常见。从当前光伏指标获取情况来看,光伏巨无霸国家电投的光伏指标已低于华电、华能。
七、海上光伏前景广阔,但挑战重重
在土地资源的限制下,寻求其他空间的光伏增量成为重点,海上光伏是重要方向。
2024年,各地陆续公布海上光伏开发方案。如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上海市2024年度“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申报规模上限合计350万千瓦。江苏省发改委印发《江苏省海上光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拟开展60个海上光伏项目场址建设工作,规模27.25GW。按照规划,2025年及以后将有更多的海上光伏项目并网。
此外,国家层面也出台了海上光伏相关系统设计标准以及光伏用海规范等政策,推动海上光伏的规范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海上光伏前景广阔,但挑战依旧存在。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设备的可靠性待提高,海上光伏项目施工、运维等也存在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克服。
八、构网型储能崛起随着“双碳”进程加速推进,新能源并网规模逐年攀升,电力系统也面临着“双高”挑战(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为进一步保障电网稳定,构网型储能应运而生。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共同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根据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需要,选择典型场景应用构网型控制技术,具备主动支撑电网电压、频率、功角稳定能力,以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此外,西藏、新疆、辽宁、福建、陕西、内蒙等多地也相继出台了构网型储能支持政策。
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牵引下,2024年构网型储能技术迎来发展机遇。包括华为、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推出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实现主动安全构网,大幅提升电网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2025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2亿千瓦左右,“双高”挑战进一步加剧,电力系统面临的随机性、高波动、间歇性、弱支撑等问题将越来越显著。在此背景下,构网型储能将强势崛起。
九、跨国企业兼并重组频现
光伏行业洗牌不止存在于中国市场,2024年海外市场的企业同样陷入泥淖。据北极星统计,2024年至今,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等多家头部光伏企业陆续发布裁员公告,个别企业直接退出光伏业务。
在此背景下,国际间的光伏收购案将更加频繁。而收购海外光伏企业,继有助于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还可规避相应贸易风险。实际上,跨国间光伏企业收购案并不鲜见。如TCL中环收购Maxeon,天合光能收购Nclave等。
2024年12月31日,海天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贺利氏光伏银浆事业部,贺利氏是德国一家老牌光伏浆料企业。海天股份表示,实施上述收购有助于海天股份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5年,在国际贸易壁垒、扶持本土制造等政策影响下,或将出现更多的跨国收购案。十、海外新兴市场获更多关注
从全球卖到全球造,我国光伏企业海外产能布局呈现多面开花。2025年,海外新兴市场将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必争之地。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1-10月欧洲依然是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市场,但市场份额有明显下滑,南亚、拉美、中东市场份额较大。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组件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显著,前十大市场以外的“其他”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其中孕育着众多新兴市场。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2025年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也为光伏企业出海提供了新的方向。
另一方面,贸易壁垒和供应链问题在美国、欧洲等大市场更为严重。如前不久美国商务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出口的晶硅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AD)调查的初步裁定,将对光伏产业输美布局带来重大影响。此外,2025年起美国对华多晶硅和硅片将征50%关税,进一步加重光伏企业的出口压力。
重重壁垒下,光伏企业已不再将目光仅局限传统市场,多面布局、全面开花是企业“出海”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