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淑以身做堡垒和盾牌,誓死保卫金日成

历史有小狼 2024-09-06 02:22:17

每年的12月14日,是朝鲜抗日女英雄金正淑的诞辰。每年这天,朝鲜全国妇女同盟干部都要组织一些女干部,来到位于朝鲜咸镜北道的会宁市,参观金正淑的故居和她的革命战迹地,以纪念这位享有“朝鲜国母”之称的伟大女性。

去年12月24日,朝鲜全国妇女同盟组织了近三百名干部来到会宁,向矗立在咸镜北道会宁市、慈江道狼林革命战迹地、两江道新坡革命史迹地的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淑铜像敬献花篮和花朵,并鞠躬致敬。

随后,她们来到位于鳌山德山麓的屋檐低矮的金正淑故居,听取了金正淑成长为革命者的解说,并在金正淑铜像前举行誓师大会,表示先军时代的朝鲜妇女将坚定继承金正淑誓死保卫领袖的传统,跟随劳动党的领导朝着未来奋勇前进。

在这一天,朝鲜其他地方也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慈江道、咸镜南道和两江道女盟干部和盟员,也分别参观了狼林革命战迹地、新兴地区革命战迹地和新坡革命战迹地,并举行了吟唱会、学习伟人品德心得发表会和革命歌曲队伍合唱等多彩的文化活动。

金正淑是朝鲜抗日女英雄,也是金日成的妻子。在朝鲜有关她的介绍中,她是一位“遵循金日成的先军思想和路线,誓死保卫领袖,为推进金日成开拓的先军革命事业献出宝贵时间”的伟大女性。

朝鲜解放后,金正淑还辅佐金日成领导建设正规军,给予了420多次指教。 她常常前往人民军部队,指教要多培养指挥干部,建设好各军种、兵种、专业兵队伍,为建设和发展国防工业付出了大量心血。

一、

被朝鲜视为“国母”的金正淑,原名金贞淑,于1917年12月24日出生在咸镜北道会宁郡会宁面鳌山洞的一个贫农家庭。

幼年时期的的金正淑,亲眼目睹在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后,乡亲们过着如同奴隶般的生活。底层劳动人民起早贪黑地昼夜苦干,但却吃不饱穿不暖,包括她的父母,白天忙于种地、夜里又做针线活儿,但一家人仍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也使她切身体验到朝鲜民族在外来势力的剥削和压迫下失去最起码生存权的悲哀。

有一天,年幼的金正淑问了母亲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起早贪黑地干活,却仍然吃不饱穿不暖?母亲带着她登上附近的鳌山之巅,告诉她说:因为我们没有国家,我们是亡国奴,日本人对我们敲骨吸髓,不赶走日本人,朝鲜人永远没有好日子过。

金正淑十来岁的时候,一家人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为了寻找生路,一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亡到中国的延边地区。

流落他乡的金正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美丽的故乡,更忘不了家乡的鳌山上,每天春天都会迎风开放的白杏花。

1932年7月,金正淑在延边加入了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这个同盟,是金日成创办的一支抗日武装。

二、

1912 年 4 月 15 日,金日成诞生于朝鲜平安南道大同郡 ( 现为平壤市万景台区 ) 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金亨稷,是朝鲜著名的反日爱国志士。

1918 年,为了躲避敌人搜捕,金亨稷带领全家迁往中国东北吉林省的八道沟,后定居抚松。金日成自小精力充沛,胆识和毅力过人,11 岁时便曾应父亲要求,步行千里回老家万景台读书。两年后,听说父亲在中国被捕,他又步行回到了中国东北鸭绿江畔的家里。此事在朝鲜一直被传为佳话。

1926 年,14岁的金日成被父亲送到吉林省桦甸县华成义塾读书。华成义塾是朝鲜流亡政府为培养朝鲜独立军干部建立的一所两年制军事学校。金日成在这里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

1927 年初,金日成转到吉林省毓文中学就读,他的老师,便是著名历史学家和革命家尚钺。在尚钺的指导下,金日成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汉语水平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7 年 8 月,15 岁的金日成同其他革命青年成立了“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后组织创办了朝鲜现代革命史上的第一份刊物——《新日》报,同时带领演艺队在抚松地区开展革命曲目的巡回演出。三年后,金日成又在伊通县孤榆树组建了朝鲜共产主义者的第一个武装组织——朝鲜革命军。

九一八事变后,金日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组织创立抗日游击队。他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三团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团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三师(后改为第六师)师长,在此期间与中国抗日名将杨靖宇结下了深厚友情。

1935 年 3 月,金正淑在汪清县三道湾游击区首次见到金日成,便被这个男人深深地吸引了。金日成的战友崔贤看穿了她的小心思,于是从中牵线搭桥,做了他们的月下老人。1940年 10 月,金正淑与金日成正式结为夫妻。

三、

当时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艰苦无比,他们一没有正规军和国家后方做后盾,二来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百万关东大军,随时都伴同死亡与考验。但是金正淑毫不退缩,顽强战斗,终于完成了解放朝鲜的伟大历史事业。

嫁给金日成之后,到金正淑下定决心要在金日成的领导下,为革命事业献身奋斗。据崔贤回忆,金正淑令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誓死保卫领袖的精神比谁都鲜明、坚决。在多次战斗中,金正淑都是用自己的身体当做挡箭牌,以此来保卫金日成。

与金日成结婚后,金正淑为了金日成的健康和安宁,可以说她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严峻的武装斗争时期她总是把银匙筷和鼠李勺子带在身边,利用它检查司令部的食物。她用枪弹也穿不透的丝绸棉絮给金日成制作大衣,还用自己的头发给他制作鞋垫,甚至在寒冬腊月把湿衣服缠在自己身上,用体温弄干后再给金日成穿。

金日成曾在回忆录《与世纪同行》中这样写道:“金正淑把自己的体温完全交给缠在自己身上的冰凉的湿衣裳,冻得瑟瑟发抖,却咬紧牙关努力不露声色的样子,我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

有一次,金正淑陪金日成外出,遇上了一支日军巡逻队,双方发生了枪战。金正淑在战斗中连续击毙四、五名日军,保护金日成安全撤离,救了金日成的命。金日成感动之余,也为金正淑的枪法所震惊,从此之后,金正淑便被朝鲜人民称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四、

结婚后,金正淑为金日成生下了四个孩子,第一个孩子是后来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

金正日出生后,由于营地里物资极缺,金正淑根本没有奶水喂养金正日,只好喂苞米糊糊给孩子吃。没几天,金正日便拉不出屎来,日渐羸瘦。

也算是金正日命不该绝,此时金日成的战友金成刚的女儿李在德,恰好也生下一名女婴。李在德身体比金正淑好,生下女儿后看到金正淑的孩子嗷嗷待哺,便把他抱来,和女儿一起吃奶,这才救了金正日的命。

随便说一下,这位李在德女士后来嫁给了东北抗联的一位中国战士,并随丈夫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经时任内务部部长谢觉哉签字批准,李在德加入了中国国籍,后被分到政务院(1954年9月改称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处担任机要秘书,负责保管机要文件、政务院公章及周恩来总理的印章。

金日成在世时,曾多次邀请李在德到朝鲜参观访问,并且告诉她:“想上哪里去就去。”1992年,李在德前往朝鲜,金日成亲自赠送给她一条真丝锦缎朝鲜裙服。1993年7月,李在德再次访问平壤,金日成再次与她会见。她也是在金日成去世后,朝鲜大使馆邀请前往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人之一。

在金正日很小的时候,金正淑便重点培养金正日爱国爱族的精神、崇高的品德、坚毅的意志和胆略等作为伟人应具备的一切品德和素质。

金正淑生的第二个孩子名叫金万一,又名金万日。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在1947 年夏不幸落水而死。1946年,金正淑生下了她和金日成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金敬姬。1949年金正淑在生第四个孩子时,因难产而去世,孩子也没有保住。

朝鲜解放后,金正淑随金日成一起回到祖国,辅佐金日成建党、建国、建军工作。 她常常前往人民军部队,指教要多培养指挥干部,建设好各军种、兵种、专业兵队伍,为建设和发展国防工业也付出了大量心血。

1949年9月22日,金正淑不幸因难产而去世,享年32岁。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恳切地叮嘱金正日要衷心拥戴金日成主席,出色地继承和完成主席的事业。

金正淑去世后,朝鲜官方称金正淑为朝鲜的革命、民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革命业绩,作为金日成的亲卫战士、抗日女英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伟大的革命母亲永远活在朝鲜人民的心中。

五、

除了金正淑之外,金日成还有一位夫人金圣爱。她1924 年出生在朝鲜平安南道,1946 年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成立后,被录用为保安局打字员。

1947 年,金日成视察工作时,见到了金圣爱,不久将她调至内阁事务局,成为金日成的技术书记。1952 年二人结婚,婚后育有女儿金敬珍、儿子金平一和金永一。

与金正淑相比,朝鲜官方对金圣爱的报道很少,这也能从侧面反映金日成对两任妻子的态度,以及金正淑在朝鲜不可撼动的“国母”地位。

虽然金正淑去世多年,但从金日成到金正日再到金正恩,朝鲜三代领导人对金正淑的态度始终不变,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以纪念这位女英雄。

前不久,朝鲜国家蜡像馆矗立起了一座金正淑的蜡像。据报道,蜡像以白头山为背景,金正淑穿着抗日军服矗立在丘陵上,眼望远方。

在蜡像揭幕仪式上,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发表讲话,称金正淑是朝鲜现代史上“三大伟人、三大将军、三大英雄之一”。同时,金正恩还强调了加强国防以及抵御美国和韩国的重要性,并称人民军已装备可击败美国的“强大先进武器”,可以“一下子打败帝国主义”。

参考资料:

中新网:《朝纪念金日成之妻逝世63周年 金正恩献花圈》

环球网:《朝将纪念金正恩祖母 称其为抗日神枪手》

《中国妇女报》:《朝鲜“国母”金正淑》

0 阅读:382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