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曾任外交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

历史有小狼 2024-09-03 22:16:38

1997年7月1日的凌晨,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站在香港会展中心的庄严礼台上,亲眼见证了英国国旗缓缓降下,中国国旗冉冉升起。此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而钱其琛,这位在中国外交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却神情自若地站在一旁,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然而,谁又能想到,早在数年前,钱其琛已经深陷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与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场无声的博弈。他是如何在重重压力下,为中国赢得了如此宝贵的胜利?他背后的策略又是什么?

崭新外交局面的开创者

1988年4月,钱其琛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及党委书记,正值中国外交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刻。当时,中国正处于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愈演愈烈。

钱其琛在接任外交部长后,一方面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友好国家的联系,努力寻找国际支持。他通过频繁的外交访问和国际会议,广泛阐述中国的立场,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与许多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国际支持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制裁效果。

另一方面,钱其琛在应对西方国家的制裁时表现出极大的智慧和耐心。在这一时期,钱其琛提出了“斗而不破”的外交策略,即在坚决斗争的同时,不轻易断绝与西方国家的外交联系。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逐步化解西方国家的敌意,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外交空间。

在这一系列努力的推动下,钱其琛大力推动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进程。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平台。钱其琛敏锐地认识到,加入APEC不仅有助于中国融入亚太经济圈,还可以通过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他积极推动中国与APEC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各种外交途径,争取中国在APEC中的地位。

经过多方努力,中国最终成功加入了APEC。钱其琛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的卓越外交才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外交突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制裁,成功开辟了新的外交局面。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钱其琛继续发挥着他的外交才能,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他的外交策略不仅限于应对西方国家的制裁,还包括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多边合作,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钱其琛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为首要任务。他的努力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支持,也为中国日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俄关系的桥梁建设者

1992年11月,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受命前往俄罗斯进行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这次访问的背景是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的重新定位,两国都在寻找新的合作模式。钱其琛作为中国政府的高级代表,肩负着改善和提升中俄关系的重要任务。

钱其琛到达莫斯科后,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高度重视。访问的高潮是他在克里姆林宫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会谈。克里姆林宫,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瞬间的宏伟建筑,再次成为国际政治的舞台。会谈前,钱其琛在俄方高层的陪同下,步入了这座象征着俄罗斯权力中心的宫殿。两国代表团成员依次入座,会谈在庄重而又友好的氛围中展开。

钱其琛与叶利钦的会谈持续了数个小时,议题广泛,涵盖了中俄关系的方方面面。两人就双边关系、地区安全、经济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谈过程中,钱其琛展现出了他一贯的沉稳与睿智,他详细阐述了中国政府在各个问题上的立场,同时也耐心听取了俄方的意见。双方都认识到,中俄两国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两国有着共同的责任。

钱其琛在会谈中提到,中俄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虽然在过去的某些时期两国关系曾经经历过波折,但这些都不能改变两国作为邻邦、作为战略伙伴的重要性。他强调,中国愿意与俄罗斯一道,推动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合作方面,钱其琛表示,中俄双方在能源、贸易、科技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希望通过加强双边经济联系,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叶利钦则对钱其琛的访问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俄罗斯政府同样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愿意在各种国际事务中与中国保持密切沟通。叶利钦还回顾了两国在过去几年中的外交互动,并表达了对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积极期待。

在这次会谈中,双方就许多具体问题达成了共识。例如,在边界问题上,两国同意通过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创造条件。此外,双方还同意加强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些共识为中俄两国在后续的多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线外交战略的推动者

1993年,钱其琛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继续兼任外交部部长。这段时间里,他不仅继续主导中国的外交工作,还被赋予了涉及港澳事务、侨务和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任务。这些新职责要求他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统筹和协调,确保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内相关事务的协调发展。

在外交工作方面,钱其琛继续发挥着他的核心作用。在全球化浪潮加速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是他面临的主要挑战。钱其琛意识到,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和防范日益增强,而中国也需要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因此,他在继续推进中俄、中美等大国关系的同时,也大力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

在侨务工作方面,钱其琛认识到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的重要纽带。他积极推动海外侨务政策的完善,努力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海外华侨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同时也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他们与祖国的联系。

旅游业是钱其琛负责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钱其琛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他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繁荣。

在钱其琛的领导下,中国的外交理论体系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强调中国的外交必须多层次、多领域展开,既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也要重视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钱其琛还主张,中国的外交要有全球视野,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也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中国在新世纪的国际舞台上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钱其琛通过多年的外交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外交思想体系,指导了当时中国的外交工作,也对后来的中国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推手

1993年至1998年间,钱其琛肩负起了一个历史性的任务——担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在这段时间里,香港和澳门即将回归祖国的消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钱其琛则作为这场历史大戏的幕后推手之一,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这几年里,钱其琛首先面临的任务是与港澳两地的各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和深入交流。他与香港和澳门的各界人士,包括商界领袖、法律专家、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市民进行了广泛的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互动是双向的,钱其琛既要向他们传达中央的意图,也要收集他们的反馈,从而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时更加切合实际。

与此同时,钱其琛还要应对来自外部的种种挑战。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仅是中国内政的一部分,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钱其琛在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的谈判中,始终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确保这一政策的核心精神不会被削弱。他坚定地表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主权的体现,任何外部干涉都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此外,钱其琛还在文化和法律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推动了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工作,确保在回归后,香港和澳门能够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继续保持原有的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这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工作需要细致的规划和高超的法律知识,钱其琛与法律专家密切合作,制定了详细的法律衔接方案,确保回归后的法律秩序井然有序。

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和1999年澳门回归的临近,钱其琛的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确保这两个历史性时刻的顺利到来,他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重要会议和活动之间。回归的前夕,钱其琛多次前往香港和澳门,亲自督导筹备工作,确保一切安排都万无一失。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

回归后,钱其琛继续关注香港和澳门的繁荣与稳定。他深入了解回归后两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一国两制”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他还积极推动两地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增强了港澳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17年5月9日,钱其琛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参考资料:[1]李伟.刚柔相济的外交家钱其琛[J].华人时刊,1997,0(13):22-23

0 阅读:7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