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6岁高龄华国锋同志出现在了中共“十七大”主席台上

历史有小狼 2024-08-29 16:10:36

2007年飒飒秋风中,一位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在中共“十七大”主席台上,用他坚定的目光和矍铄的身影,吸引来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他站在那里,大抵是回望着过往,也或许是展望未来。

这位老人就是华国锋同志,一个生命轨迹刻画了民族复兴图景的老人。

他毕生执着于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的追求,恪守党性原则,不计个人得失,风清气正。

在颠簸的岁月里,他曾担纲起党中央与国务院的重任,为党的事业翻开新篇章。

中华救国先锋

华国锋,本名苏铸,诞生于山西交城一个普通制革工人的家庭。

1921年,他降生于这片黄土地,携着苦难与朴实,孕育了一腔热血与梦想。

学堂岁月里,苏铸早已心系天下,总觉得有一股不甘寂寞的力量在胸中蠢蠢欲动。

他所关心的,不单是书本上的朗朗诗文,更是国家的存亡未卜。

1936年的寒风中,当绥远百灵庙的枪声响起,他并未像其他少年一样畏缩不前,而是在交城学子中掀起了一场演剧风暴,以戏剧之名,筹款支援前线。

他不满于仅仅是钱财上的支援,还亲自投身于学校组织的军事训练,动手制造土制武器,一心准备投入抗日的实战。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苏铸听闻家乡沦陷,目睹日军的蹂躏与摧毁,怒火中烧,誓要为国家命运而战。

他加入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自此,他踏上了革命之路。

在这段戎马生涯中,苏铸决定取一个响亮的化名——华国锋,寓意着自己愿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带着为民族前途开路的决心。

华国锋,这个名字随后成为他的标志,盖过了本名苏铸,让后人唯知其化名,不知其本名。

即使至今,华国锋的后代仍旧承袭着苏姓,未曾改为华。

1939年,华国锋,年仅18岁,便在晋绥边区第八专区担纲重任,成为汾阳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特派员。

在那片崇山峻岭之间的峪道河、开垣庄、鳌坡,他是抗日的急先锋,日夜在这些地方开展游击战斗,挑战着敌人的枪林弹雨。

到了1940年的初冬,19岁的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回到了山西交城县,担任工、农、青、妇、武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的主任。

不久之后,更是兼职中共交城县委书记与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

在这一职位上,他与百姓鱼水情深,与战士生死与共,因此人们敬称他为“华政委”。

1945年,当华国锋24岁时,他又一次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及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

这些年月里,他始终如一地扛起革命的大旗,不论寒来暑往,从未有片刻停歇。

历经风霜,至1949年,华国锋28岁了。

他随着解放军的浩浩荡荡南下湖南,投身于新的革命工作。

此后,直至1971年,他始终坚守湖南这片红色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革命风雨与斗争的波澜。

1949年初时,华国锋同志担任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率队南下,步入湖南省湘阴县。

此时湘阴,新解放,一片废墟之中透出生机。

华国锋不慌不忙,沉着地着手重建工作。

他率领南下工作团及地下党人,分赴全县各乡村,放手让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开展调查研究,一时之间,湘阴的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及生产等事务,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不久,华国锋的舞台转至湘潭,先后担任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及专员公署专员,最终担纲湘潭地委书记。

此时正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之际,华国锋通过在基层游走得出的实际经验,将其与党的总路线理论相互结合。

特别是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他凭借湘潭地区的实际情况,领导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其成果在1955年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得到广泛介绍。

随后的岁月里,华国锋的足迹遍布湖南各级领导岗位:1956年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乃至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

至1958年后,华国锋更是身兼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以及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历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并兼职湖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及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

在这一系列的领导岗位上,华国锋为湖南省的全方位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你办事,我放心”

华国锋仅31岁时,便已当上了湖南湘潭县委书记。

正是在这个职位上,他得以在无数省级和地级干部中脱颖而出,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那时,毛主席的家乡韶山恰属于湘潭,这无疑为华国锋与毛主席之间的初次接触铺垫了重要的桥梁。

1955年秋,华国锋有幸在长沙见到了毛主席。

那日,他的朴素衣着与忠厚的面相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年10月,毛主席破例邀请华国锋参加中共七届六中全会的扩大会议。

而且,当时已年届60的毛主席对这位34岁的华国锋称呼他为“我的父母官”,这显示了毛主席对他的看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国锋的政治生涯逐渐步入高潮。

1969年,他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此后更是在1973年8月被毛主席提拔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显示出毛主席希望将他培养为接班人的意图。

1976年,这一预期成为现实,华国锋被毛主席明确指定为其接班人。

同年1月,随着周恩来总理的逝世,华国锋开始担任代总理。

到了4月7日,毛主席进一步提议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这再次确认了他的接班人地位。

毛主席曾经信任地对他说:“你办事,我放心。”

这句话成为华国锋在政治生涯中的重要动力。

在毛主席逝世后的追悼会上,华国锋作为毛主席的继承人,发表了感人的悼词。

在随后的政治动荡中,他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与叶剑英、李先念等领导人共同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稳定了复杂的政治局势。

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同志升至中国政治舞台的最高峰,兼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及国务院总理等职。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召开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大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会议。

这些会议不仅是党的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标志着国家从动乱中步入正轨的新起点。

华国锋同志,在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与期待下,稳妥地拨乱反正,不仅恢复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政治生活秩序,而且动员和组织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去。

在他的带领下,国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社会秩序开始逐步恢复与提升。

在努力稳定全国局势的同时,华国锋同志深知经济建设的紧迫性,因此特别重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他再三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召,提出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

他多次强调,“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理念深深植入了当时的政策制定和实践中,推动了工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他的推动下,教育、科学、文化工作逐步回归正常轨道,国家的外交事务也展现出新的活力与进展。

华国锋同志的领导时期,虽然充满了挑战,却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他的努力为国家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国锋是个好人”

在1980年秋,华国锋同志卸下了国务院总理的重担。

至1981年6月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他又辞去了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职位,步入了更为宽广的人生旅程。

1982年9月,他转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虽身居高位,却逐渐开始了从政治舞台的逐步退隐。

从第十二次到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继续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作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特邀代表,虽然身份依旧光耀,但已非昔日权力的核心。

退下领导岗位的华国锋,未曾置身事外,依旧深切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

他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仍旧不忘调查研究,实地了解民情。

在遵循党的纪律的同时,他对自己要求严苛,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本色,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心,直至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晚年的华国锋,被人亲切称为“华老”,这个称呼他似乎颇为自在。

然而当有人称他为“华主席”时,他总是显得有些不自在,仿佛这样的尊称让他感觉到了某种距离。

他几乎不曾离开北京,更避免公开讨论时政,仿佛故意与世隔绝。

这位曾一手掌控党政军大权的中国前最高领导人,在离开了政治中心后的30年间,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沉默老人”。

他未曾发表过任何回忆录,也未有过公开的言论或讲话,即便在必须出席的党代会场合,面对海外媒体的追问,他总是只说些与之无关的话,似乎刻意与历史保持一定的距离。

华国锋晚年的生活,宛如淡墨水彩,轻描淡写却又意蕴深长。

他那深居简出的日子里,更多地以一种超脱的姿态,面对世间的纷扰。

他爱好书法,常常一笔一划间,展现出他内心的坚韧与从容,这些作品未必流传于世,但却是他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

每年,即便深居简出,华国锋都有两个日子例外。

那就是每逢12月26日的毛泽东诞辰和9月9日的毛泽东忌日。

无论风霜雨雪,他都会带着家人和随从,前往毛主席纪念堂。

站在毛泽东的遗容前,他总是亲自高声指挥:“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从未有过丝毫的改变。

2007年的秋天,86岁高龄的华国锋同志出现在中共“十七大”主席台上,那天,他用那坚定不移的目光和矍铄的身影,再次吸引了所有在场人的目光。

但这次,他更多的是以一位老革命的身份,见证着新时代的开启。

然而,时光终究无情,2008年8月20日午时,这位前国家领导人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

他的离去,如秋叶归根,平静而自然。

华国锋,无论是在政坛高层还是在平民百姓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原副总理、资深领导人谷牧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华国锋是个好人。”

这简单而重量的评价,代表了广泛的共识。

他的民主作风、忠厚的性格,在他生前生后,都为人们所称赞和怀念。

参考资料:

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28 阅读:15548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