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叶利钦没让位给普京,那么俄罗斯今天的国际地位会是怎样

文化细说 2023-05-07 16:30:34

1999年的最后一天人类即将迎来新千年之际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突然向全世界宣布了两件事:一是他决定辞去总统之位,二是他指定由普京接替自己的位置。叶利钦选择急流勇退主动让位实在是客观形势所迫。当初叶利钦上台时曾对俄罗斯民众表示:”我们要告别社会主义,选择一条新的、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俄罗斯会在一两年时间内踏上文明复兴之路“。这既是对自己执政道路的宣言,也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示好的信号。

叶利钦一度天真地以为美俄之间的分歧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之争造成的。既然俄罗斯已从苏联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也就使这种意识形态分歧不复存在了。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在内政外交上几乎采取的是全盘西化的模式:在内政上俄罗斯全方位效仿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在外交路线上也积极致力于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丧失了苏联时代的超级大国地位。

为此叶利钦承诺用一个富裕、强大、民主的俄罗斯作为回报,可现实却令俄罗斯人深感失望。叶利钦为尽快缓解国内经济问题就在西方国家的忽悠下匆匆上马了所谓的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不仅没能解决经济困难,反而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的GDP几乎减少了一半。存款缩水和失业双重打击使俄罗斯家庭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到1999年叶利钦卸任时俄罗斯经济几乎完全被七大寡头操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已成为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接下来俄罗斯需要按西方模式对自己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可西方各国的政治体制也并不完全一样,那么俄罗斯到底该学哪家呢?叶利钦主张学习权力更为集中的总统制,议会则主张学习议会共和制度。1993年10月3日叶利钦派出坦克和装甲车包围了俄联邦政府所在地。这直接引发了政府军和支持议会的民众之间长达10小时的对峙。

对峙过程中政府军对支持议会的民众开火造成187人死亡、437人受伤。这仅仅只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坛危机的开头而已。在此后的1998年~1999年期间叶利钦先后4次解职内阁全体成员。1991年11月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车臣宣布独立。1994年12月俄军兵分三路攻入车臣境内。出乎叶利钦预料之外的是俄军在车臣战争中的伤亡甚至超过了苏联时代的阿富汗战争。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死亡3826人、负伤17892人、失踪1906人。

此外第一次车臣战争还造成超过10万平民死亡,同时当地大量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后车臣名义上留在了俄罗斯联邦内,但实际上获得了非正式的独立地位。俄罗斯可以说是在全世界揶揄的目光中撤出车臣的。这令俄罗斯人的大国自尊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国内形势严峻的俄罗斯所面临的外交形势也极不理想:叶利钦为向西方国家示好主动削减了苏联留下的战略性武器。

可他这样做换来的却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封锁围堵。北约和欧盟分别作为政治军事组织和经济组织正在一步步挤压俄罗斯在东欧传统的战略空间和市场范围。1999年3月12日波兰、匈牙利、捷克三个前华约成员国加入北约,此后北约和欧盟的东扩一步步向俄罗斯家门口逼近。虽说此后北约、欧盟的大规模东扩发生在叶利钦卸任以后,但北约、欧盟东扩的序幕却是在叶利钦任内开始的。

1993年北约首先将捷克、匈牙利、波兰这三个前华约成员国吸纳为会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又发动了针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科索沃战争,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势力被彻底被挤出了原有的东欧势力圈。2002年11月21日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至此北约的军事力量已然部署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虽说这时叶利钦已卸任三年,但北约从1993年开始的东扩却发生在他任内。叶利钦也曾试图让俄罗斯加入北约。

北约的持续东扩不断挤压着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如果俄罗斯能加入北约就和西方国家成为了战略盟友关系。叶利钦想用这种方式把北约由针对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同盟转变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合作的平台。叶利钦满怀热情地示好之后俄罗斯却依然被挡在北约的大门之外,与此同时北约持续不断的东扩一直挤压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俄罗斯仍被排斥在西方体系之外,而自己的战略空间已蒙受了大幅损失。

1999年叶利钦辞职前俄罗斯所面临的形势是: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军事实力不断被削弱;物价飞涨、失业率上升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寡头势力在垄断国家经济命脉进而干预政治;政府与议会之间、政府内部高层之间因为理念分歧和权力斗争屡屡酿成政治危机;车臣获得实际上的非正式独立地位给其他自治共和国造成的示范效应使俄罗斯面临随时可能二次解体的风险......

普京上台后只用了五年时间就使叶利钦时代因休克疗法失败而濒临崩溃境地的俄罗斯经济实现复苏;普京打败了车臣地区的分裂主义势力,从而维护了俄罗斯国家的统一;普京在格鲁吉亚、克里米亚、叙利亚等问题上主动出击,从而遏制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战略围堵;普京用不到美国十分之一的军费与之形成了战略平衡......2005年底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

同年俄罗斯的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至2006年底突破了2800亿美元储蓄大关。到了2021年俄罗斯核武器数量排名世界第一位、GDP总量排名世界第11位、工业增加值排名世界第10位、能源储量排名世界第一位、粮食产量排名世界第四位、黄金储备排名世界第五位、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四位、钢铁产量排名世界第五位、发电量排名世界第四位、战机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位、海军舰艇吨位排名世界第三位......

普京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就一反叶利钦时代的全面西化政策,转而试图以对西方国家保持强硬姿态使俄罗斯人重拾大国自信。在2008年的俄格战争、2011年的叙利亚战争中俄罗斯面对西方国家的战略围堵主动出击并取得了胜利。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和随后爆发的乌东战事又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占据了主动。到这时为止俄罗斯似乎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外交上都一扫叶利钦时代的颓势。

当然普京再厉害也是人。他并非无所不能的神。普京上台后并没能深化改革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体制。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几乎完全是凭借对外出口油气资源和武器装备创汇。普京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他明确知道俄罗斯的优势所在,所以他能通过对这种优势的利用摆脱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局面。可这种缺乏体制和技术层面改革创新的单纯拼优势发展模式总有将自身优势耗尽的一天。

俄罗斯经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靠卖武器、卖能源撑着:油价涨则俄国兴,油价跌则俄国懵。克里米亚事件后随着西方国家加大制裁力度开始使俄罗斯经济走下坡路。虽说俄罗斯在传统军事力量方面仍处于世界顶级,但在现代化的电子战、信息战领域其实已落后于人。自从海湾战争以来现代战争其实已开启了全新的模式,但俄军的指挥体系、技战术水平很大程度上仍受传统思维支配。

在当前的俄乌战局中俄罗斯就暴露出无法夺取制空权、精确打击能力不够、缺少高性能芯片、电子信息系统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甚至还得用伊朗提供的无人机。此外普京同样也没能解决俄罗斯自1991年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人口负增长和人才外流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发展遭受了重创。普京上台后成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还有一部分深层次的问题至今没能得到解决。

0 阅读:57
文化细说

文化细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