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普大会发布《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AIGC新风向

AIGC观察站 2025-01-24 17:02:23

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于 1 月 11 日至 12 日在京举行。大会以 “跨界融合・创新未来” 为主题,聚焦大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模式与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大会期间举行了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重磅发布中国自动化学会团体标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提出:“1” 人工智能理论综合 +“X” 应用实践模块化测评体系:“‘1’人工智能理论综合 +‘X’人工智能应用实践” 考核考生对知识与技能、高阶思维、人机混合协同创新、智能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理解程度。其中,理论综合泛指考生对人工智能与信息素养知识、专业模块知识的客观考察。应用实践指根据应用实践中每个模块的测评范围进行命题。一、学科通识和技能

基本要点:涵盖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应用领域;编程语言、动手实践、工具方法。 内涵:能够描述 “智能” 的特征,区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等;掌握基本的编程语言,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具体体现:包括人工智能概念的理解;人工智能历史及发展趋势;知识表示、搜索算法、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

二、智能时代高阶思维

基本要点:包括计算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和设计思维。 内涵:能够对现实世界抽象提取特征;能够将计算机领域的计算模式迁移到其他领域中;多维度多角度思辨、发现与解决问题,创新性地接受人工智能时代产生的新观念、新事物,更好地适应智能时代新环境。 具体体现:算法、分解、抽象、概括和调试;多学科跨界融合;从不同观点思考问题;共情、定义、构思、原型、测试。

三、人机混合协同创新

基本要点:包含人机协同、团队合作、群体学习。 内涵:能够利用机器人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实现并验证人工智能对于现实世界的作用并发现不足,形成人工智能学习的闭环;形成团队合作,为实现大型人工智能工程。智能社会责任:青少年需要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在智能社会中做出负责任决策的能力,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符合人类的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产生深刻影响,在教育领域加强人工智能普及,是对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避免成为 “人工智能盲”。为青少年推荐畅学 AI 的 AIGC 机器人课程,它课程体系丰富,覆盖从认识 AI 机器人的结构和类型,到不同类型的 AIGC 提示工程应用,再到智能导航小助手项目创作等多个主题,全面培养青少年计算思维、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三大核心素养,增强提示工程能力与知识工程能力两大核心能力;教学方法多样,采用指令提示、范例提示、角色提示、组合提示、链式思维提示等多种提示工程教学方法,通过多个项目体验和实践,如 AI 机器人项目体验、智能灯光秀创编、智能导航小助手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国内首个更适合青少年使用的大模型工具 “小畅 GPT”,能够多模态地与人对话互动、回答问题、协助创作,基于此研发了首套系统性青少年 AIGC 教育体系,让复杂的 AI 技术变得生动易懂,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采用项目式学习、游戏化互动等先进教学模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偏好,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与探索性,同时将劳动教育与信息科技教育相融合,为学生带来深度结合的学习体验;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等级考试及教育部认可的白名单竞赛,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他们未来的升学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