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42岁女子乳腺手术顺利,3年后复查,情况咋样了?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3-23 18:50:54

资料参考:

[1]刘诚,林陶玉,侯吉学.基于超声特征决策树模型对乳腺结节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5,41(03):270-274.

[2]张浩林,杨梅.关爱乳房健康了解乳腺结节[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5,(01):18-19.

[3]何源青,秦琛琛.检查乳腺结节应该选择啥项目[J].食品与健康,2025,37(01):12-13.

42 岁的张秀兰家住河南农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就全落在她一人肩上,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她牢骚不断,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农忙之余,她还在村口的小工厂里打零工,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越发觉得日子看不到头。闲暇的时候和邻居们聚在一起打牌,也因为牌桌上的输赢总和人争得面红耳赤。

2019 年 4 月的一个傍晚,张秀兰忙完一天的活儿,回到家准备洗澡。脱衣服时,她不经意间摸到自己右侧乳房有个小小的硬块,像绿豆粒般大小,按上去感觉硬硬的,不过倒没什么痛感。她心里犯起了嘀咕,但想着可能是干活累着了,身体有点小毛病,过几天兴许就好了,便没太放在心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5月底。有次在工厂干活时,张秀兰弯腰搬东西,突然感觉右侧乳房那儿一阵隐隐的胀痛,她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发现那个硬块似乎长大了,差不多有玉米粒大小了。张秀兰心里“咯噔”一下,急忙伸出左手,仔细检查起左侧乳房,好在并没有摸到类似的硬块,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不久之后,工厂组织了免费体检,张秀兰抽空去了一趟,在做乳腺检查时,医生告诉她右侧乳房有乳腺结节,虽然不算严重,但务必引起重视,平时少动气,保持情绪稳定。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张秀兰着实被吓了一跳,那几天她严格遵循医生嘱咐,不再乱发脾气,还特地去药店买了几盒乳康片吃。

可随着时间推移,身体没再出现明显异样,几个硬块不痛不痒,没什么太多的影响,她便慢慢放松了警惕,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节奏,复查的事也被抛到了脑后。

2019年11月,张秀兰早上起床换衣服时,发现右侧乳房的皮肤变得有些奇怪,像是橘子皮一样,坑坑洼洼的。不仅如此,原本只有玉米粒大小的硬块,如今已经长成了鹌鹑蛋那般大,而且硬块周围的皮肤还微微泛红。她轻轻按压,疼痛从乳房处迅速蔓延开来,连带着右侧的腋窝也有了明显的酸痛感。张秀兰慌了神,此时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敢再有丝毫耽搁,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镇上的医院检查。

医生给她做了简单的触诊后,安排了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右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个1.2cm×1.0cm 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太清晰,形态也不太规则,内部回声不太均匀,能看到少许血流信号。医生建议她去县里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在县医院,张秀兰又做了乳腺钼靶检查,结果提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一密度稍高影,边缘毛糙。医生高度怀疑是乳腺癌,建议马上做穿刺活检。几天后,病理结果出来了,确诊为浸润性小叶癌。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张秀兰和丈夫都懵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身体一向健康,怎么就得了这要命的病。在家人的支持下,张秀兰决定积极治疗。她在市医院做了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接受了多西他赛 + 环磷酰胺的 6 个疗程化疗。经过漫长的治疗,张秀兰的病情渐渐稳定,每次复查指标也都还不错。

出院前,医生特地叮嘱她不能掉以轻心,后续仍需定期复查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张秀兰把医生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她按时服药,告别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作息也很规律,坚持每天锻炼,不再整天怨天尤人,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眼看之前的症状再没找上门来,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觉得自己总算是熬过来了。

可好景不长,2022年7月,张秀兰像往常一样在工厂里忙碌着。突然,她感觉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晕乎乎的,手里搬的东西都掉在了地上。她以为是天热中暑了,就到一旁休息了会儿,喝了点藿香正气水。可过了一会儿,头晕不但没好,还开始头痛起来,如同密密麻麻的针扎一般,虽然不算太疼,但一直隐隐作痛,让她心烦意乱。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家,头痛似乎更厉害了,她简单吃了点止痛药,早早地就上床睡觉了。接下来的几天,头痛越来越频繁,而且疼痛程度也在加重,从隐隐作痛变成了像被小锤子敲一样的钝痛。

8月初,张秀兰被头疼折磨得大半宿没睡着,早上迷迷糊糊醒来后,刷牙的时候仍旧感觉太阳穴突突直跳,随即一阵强烈的恶心袭来,她赶紧跑到厕所,可吐了半天,只吐出一些酸水。张秀兰缓了好了一会,吐了一通之后没有丝毫舒畅的感觉。

她打算去村里的卫生室看看,可出门走了几步之后,她发现自己走路有点不稳,手脚协调性好像也变差了,脚步变得拖沓起来,原本十分钟的路程走了快半个小时。眼看马上就要到了,她突然感觉脚下发软,身体一晃,直直往地下栽去,旁边的村民把她扶起来,见她脸色不好,着急忙慌的把她送去了医院。

医生详细询问症状后安排头颅 CT 检查,结果显示脑部左侧顶叶有1.5cm×1.3cm的占位性病变,考虑为乳腺癌脑转移。同时,血液检查中癌胚抗原(CEA)数值明显升高,糖类抗原15-3(CA15-3)也远超正常范围,综合诊断张秀兰为乳腺癌脑转移。

张秀兰和家人听到这个结果后呆若木鸡,僵在原地,眼神空洞地盯着那几张检查单,丈夫颤抖着声音,几近崩溃地冲医生吼道:“大夫,您再仔细瞅瞅,是不是弄错了呀?这几年她一直按时复查,结果都好好的,咋一下子就脑转移了呢?她平日里除了按要求吃药,还天天出去溜达锻炼,怎么还会这样啊?老天爷咋这么不公平!”

医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安慰:“这病手术和化疗后也不敢保证就万事大吉了,人体就像个复杂的机器,一旦免疫系统有了漏洞,之前藏在身体里那些微小的、查不出来的癌细胞,就可能趁机兴风作浪。”为了弄清楚张秀兰复发转移的缘由,医生又详细询问起她这几年的生活、饮食和身体状况。听着听着,医生的眉头拧成了个川字。

原来,这看似突然的变故,早有伏笔。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糊涂啊!这次复发并非毫无征兆,虽说你改变了饮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可你偏偏忽略了2个最重要的细节,很多患者和你一样,手术后也非常小心翼翼,但恰恰是这2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给癌细胞转移埋下了祸根……”

乳腺癌的治疗并不止于手术,术后管理和治疗的持续性,决定了患者的长期预后。临床数据显示,乳腺癌术后5年内,约10%-15%的患者可能发生脑转移,而一旦脑部受累,生存期显著缩短,治疗选择也更加受限。许多患者在术后原发病灶恢复良好,自认为已经“战胜癌症”,然而,她们忽略了两个关键因素,最终让癌细胞悄然扩散至脑部。

1. 术后擅自停药,忽视微小残留癌细胞

许多乳腺癌患者在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或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但部分患者因副作用明显,或认为自身状态良好,自行停药或间断服药。殊不知,乳腺癌的术后管理需要长期维持,擅自停药可能会让隐匿的癌细胞卷土重来。

为什么停药会导致脑转移?

乳腺癌并非“一刀切”能彻底清除,术后可能仍有微小残留癌细胞,尤其是血液或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长期的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是抑制这些微小病灶生长的重要手段。

ER阳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停用内分泌药物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反弹,癌细胞重新获得生长信号,加速复发和远处转移。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若未完成足疗程的靶向治疗,癌细胞更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在脑部形成转移灶。

临床研究表明,擅自停用内分泌或靶向药物的患者,远处转移风险增加50%,而脑转移的概率更是显著上升。医生提醒,术后管理的关键在于“持续治疗”,即便身体感觉良好,也不能随意停药。

为什么术后复查不规范,会导致脑转移?

乳腺癌脑转移的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以为是普通疲劳或睡眠不足,未能引起重视。如持续性头痛、记忆力减退、情绪异常、视物模糊、手脚麻木等,常常被误认为是压力大或更年期表现,直到症状加重才就医。

术后复查的间隔过长,导致脑转移未能及时发现。许多患者在术后1-2年未规律进行影像学检查,等到出现癫痫、严重头痛、行动障碍时,往往已是晚期脑转移。

乳腺癌患者术后3-5年内仍属于高危期,若未进行动态监测,癌细胞可能在体内潜伏多年,直到形成转移灶才被发现。

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乳腺癌脑转移并采取干预措施,可将生存期延长50%以上,而晚期发现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医生强调,脑转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一旦错过最佳时间,治疗选择将极为有限。

(注:《纪实:42岁女子乳腺手术顺利,3年后脑转移,医生:忽略了2点》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0
三秦的备忘录

三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