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
[1]杨丹,杨燕青,陶莹,等.藏身腹部的“隐形刺客”——肠息肉[J].中医健康养生,2025
[2]李志青,欧泽莹,古越鸣,等.大肠息肉患者病例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及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
[3]李旭浚,陈晓燕.LEARNS模式在日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4
45岁的李国成是长途货车司机,跑运输已经21年了,他的生活就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高速公路日夜颠倒,吃住都在驾驶室里。随着货运需求的增加,他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从最初的一天七八个小时到现在十几个小时不下车,连个活动筋骨的时间都没有。车里常年弥漫着烟味,烟灰缸里塞满了烟蒂,脚边堆着喝空的功能饮料瓶子。他一直觉得自己身体还算扛得住,习惯了这样日夜奔波的日子,可偏偏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的健康渐渐亮起了红灯......

2020年7月初开始,李国成就觉得肚子常常有些胀,一整天都像吃撑了似的,裤腰勒着不舒服。就在8月3号,李国成在深夜跑沪宁高速,半夜两点他在服务区停了车,想着顺便去上个厕所。可蹲下后才发现情况不太对——肚子憋得难受,排便却异常费劲,像有一堵墙堵在肠道里。他皱着眉头,额头渐渐渗出汗来,最后憋了半天才排出一点又干又硬,还带着点滑腻的黏液。他咬咬牙从厕所出来点上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他心里嘀咕着:“可能是这几天吃得太油腻。”想着过几天喝点粥、吃点青菜就能缓过来,便没当回事。
10月12号,李国成的肠胃情况变得更加诡异,这天凌晨四点他在陕西一条长长的国道上行驶,周围全是山路,突然他觉得肚子胀得慌,隐隐作痛像有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小腹。他忍着不适终于熬到一个小镇加油站,下车直奔厕所。可他刚蹲下便感到腹部一阵扭曲的抽痛,肠道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疼得他忍不住皱紧眉头,指尖死死抠住卫生纸。他低头看向马桶,冰冷的白瓷上一抹鲜红在灯光下格外刺眼,血水在水面上晕开像是一道醒目的警告。
李国成的心猛地一沉,随即用力咽了口唾沫自我安慰:“可能是痔疮。”可当他扶着墙站起来时脑袋却猛地一晕,眼前一片黑影闪过,双腿像被抽空了力气,膝盖一软整个人踉跄着扶住墙壁几乎要栽倒。他喘着粗气冷汗顺着脖颈滴落,手心湿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肚子深处传来一阵更猛烈的绞痛,像是有人用刀在肠子里一寸寸割裂,他弓着腰,额头紧紧抵在冰冷的墙面上,颤抖的手摸出手机拨通了同车另外一个司机的号码:“老张……我可能撑不住了,得去趟医院。”。

李国到医院后挂了消化内科,医生立即为他安排了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并进行了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血常规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3.8×10⁶/μL,血红蛋白98g/L,提示轻度贫血;电子结肠镜检查显示在乙状结肠处发现一枚直径约1.5cm的隆起性息肉,表面轻度充血,质地较脆,探触时易出血,周围肠黏膜呈现慢性炎症改变;冷活检提示管状腺瘤伴低度异型增生。综合所有结果来看,确诊为肠息肉。
医生仔细翻阅着检查报告,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地对李国成说道:“你的肠息肉已经开始低度异型增生,现在还是良性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朝癌变方向进展。你最近出现大便带血、排便不畅、腹胀腹痛就是因为息肉体积增大影响了肠道通畅,表面充血脆弱导致间歇性出血。”
医生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你的工作习惯问题很大,长期久坐、饮食油腻、缺乏运动,这些都是导致肠息肉生长的高危因素。今后一定要调整生活方式,多吃膳食纤维、规律作息,每年做一次肠镜复查。别再拖了,这不是小毛病。”李国成听着,低头沉默了许久,手指紧紧攥着检查单。

回到家后,李国成第一次认真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他按照医生的建议严格遵循医嘱戒烟戒酒,少吃油腻食物,每顿饭增加蔬菜和膳食纤维,甚至连早餐也从过去的油条泡面换成了燕麦粥和水果。他以前从不锻炼,如今每天清晨都会绕着小区快走半小时,空闲时也会下车活动活动,不再长时间窝在驾驶座上。
12月17号,李国成的排便状况明显改善,不再感到腹胀也没有再出现血便。他按医生的叮嘱回医院进行复查肠镜,医生仔细检查后点头道:“恢复得不错,肠道干净,没有新生息肉。”李国成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医生嘱咐道:“不过,还是要保持现在的生活方式,每年复查一次,别掉以轻心。”他郑重地点点头,知道这一次,自己不能再忽视健康了。
2022年1月3号,李国成驾驶着货车行驶在京沪高速,喝下一瓶功能饮料后肚子突然泛起一股说不出的胀满感,像是胃里塞了一块石头。他皱了皱眉忍了一会儿,直到下个服务区才停车。蹲在厕所里他发现排便异常费劲,蹲了好久才勉强拉出几条又细又长的粪便,颜色暗沉发黑。他心想可能是这几天吃得不规律所以才这样,扭头离开厕所回到车里喝了瓶饮料让自己别胡思乱想。

1月8号早上李国成在服务区休息,可胃里一直翻腾着不适,他已经连续好几天拉肚子,每次都像是有一股尖锐的痛感从腹部传来。可今天的痛感更甚,他忍不住弯下腰死死捂着肚子,强撑着走进厕所扶着隔间的墙咬着牙蹲下,但无论怎么用力都排不出来,胀痛让他几乎抓狂。
终于肠道深处一阵痉挛般的抽搐,一坨带着鲜红血液的粪便落入水中,血色在白瓷马桶里晕染开来,他的心猛地一颤,呼吸也滞住了。他想站起来可脑子里突然一阵晕眩,耳边嗡嗡作响,整个厕所的灯光都在摇晃,他连忙呼喊:“有没有人啊!有.....”,还好隔间厕所有个小伙子,连忙扶起他并打了120。
在医院医生为李国成安排了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CT扫描,并进行了病理活检以确诊病情。血常规结果提示贫血(Hb 86g/L),红细胞计数3.5×10⁶/μL,说明长期慢性出血;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癌胚抗原(CEA)升高至8.2ng/mL(正常≤5ng/mL),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至47.3U/mL(正常≤37U/mL),提示肠道恶性病变的可能;CT扫描显示直肠中下段肠壁明显增厚,局部呈结节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疑似浸润;病理活检报告显示腺癌,组织学分级中等-高级,部分癌细胞侵犯肌层。综合所有检查来看,确诊为直肠癌!

医生皱着眉头沉声道:“确诊直肠癌并且已有局部浸润,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医生的声音像一记重锤砸得李国成脑子嗡嗡作响。“直……直肠癌?”他嘴唇颤了颤,感觉喉咙干得发紧连呼吸都变得困难,手指死死攥着检查单指节泛白,“医生……会不会弄错了?我就是最近排便不顺,拉血……但不至于到癌症吧?”
医生叹了口气把结肠镜的影像翻到他面前,指着那块溃疡性肿块道:“李师傅,你的肿瘤已经3.8cm,而且病理报告显示已经侵犯了肌层,不是早期息肉这是确诊了。”李国成的脑袋一阵发懵,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发涩:“可是……我才四十多岁,上次检查后我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按时吃饭,也把烟酒给戒了,怎么就……怎么就得了癌?”他眼里透着不解、惊恐,还有一丝愤怒
听到这番话医生也有些意外,眉头微微皱起看着李国成激动的神情心里不免有些无奈,只能轻声安抚道:“李师傅先别急,我们会尽全力治疗。”为了查明病情加重的缘由,医生再次详细询问他的复查以及生活习惯等细节,结果还当真发现了端倪之处。

医生无奈地惋惜地道:“你复查的结果虽然一直正常,生活习惯相比过去也有所改善,但这并不代表你已经彻底摆脱了风险。很多患者都会掉以轻心,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可一旦某个细节被忽视癌细胞就会找到可乘之机。”医生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在提醒,又像是某种无奈的告诫,“你在生活中忽略的这2个关键细节,很可能正是导致病情加重的罪魁祸首……如果早点注意,也许一切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1. 过度依赖“健康食品”
李国成自从确诊肠息肉后的确在饮食上做出了调整,听从医生的建议减少了油炸、重盐、高脂的食物,每顿饭都尽量增加膳食纤维,燕麦粥、水果、蔬菜成了他新的饮食主角。可他没意识到自己在无形中陷入了另一个饮食误区——过度依赖某些“健康食品”而忽视了潜在风险。
为了弥补自己多年吃快餐、蔬菜摄入少的问题,李国成开始每天大量摄入粗粮、高纤维食品,比如燕麦、糙米、豆类。但长时间久坐、饮水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食物反而会增加肠道的负担导致胀气、便秘,让肠道蠕动变得迟缓。尤其是豆类、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肠道长期处于胀满、压力增大的状态,加重了他原本就存在的消化问题。

更致命的是,李国成为了更快“清理肠道”每天都会喝两三瓶乳酸菌饮料或大量酸奶,希望通过“益生菌”来调节肠道环境。而他忽略了这些乳酸菌饮料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长期饮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加剧消化系统的负担。过量的益生菌摄入不仅没有促进肠道健康反而可能让肠道过度发酵,导致腹胀、腹泻,进一步刺激已经存在的炎症区域,使息肉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2.盲目依赖功能饮料
长途货车司机的生活节奏并不轻松,李国成为了保持清醒经常依赖功能饮料来提神。虽然他已经减少了烟酒的摄入,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每天喝的那些功能饮料其实对肠道健康是个极大的隐患。
在过去李国成几乎每天都会喝一到两瓶功能饮料,有时候甚至在深夜连开几个小时车时连续喝上好几瓶。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碳酸、人工甜味剂会让他短暂地保持清醒,也会刺激胃肠道分泌更多胃酸。这些刺激性成分会破坏肠道屏障,加剧黏膜炎症,长期的炎症反应正是癌变的重要推手。

李国成的饮水习惯也极不规律。长时间喝功能饮料却忽略了普通饮水导致身体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影响肠道蠕动让本就脆弱的肠道环境变得更加恶劣。肠道干燥、炎症加重再加上长期的高盐饮食进一步导致了息肉区域的长期刺激,使其从低度异型增生逐步向癌变方向发展。
(注:《20年,45岁男子查出肠息肉,每天吃燕麦,1年后复查,医生:吃了啥》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老元
查出1.5cm的肠息肉不切除?靠健康饮食就能将息肉逆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