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68岁男子查出渐冻症,他的亲身经历,给众人敲响警钟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3-22 18:50:38

参考资料:

[1]裴龙翔.身患渐冻症的他坐轮椅出诊[N].工人日报,2025

[2]张思玮.多方协作加速渐冻症治疗取得突破[N].医学科学报,2024

[3]王培泽.倾向性评分重叠加权在渐冻症生存预后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24.

前段时间,京东前副总裁蔡磊的故事冲上了热搜。这位曾经事业有成,身家上亿的成功人士,几乎散尽家财也未能治好自己的渐冻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魔一点点侵蚀身体。相信很多人纳闷,这么有钱甚至连癌症都能控制住,为何一个小小的渐冻症却毫无办法呢?

渐冻症也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运动神经元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渐死亡,肌肉也会随之萎缩。起初可能只是手脚无力,随着病程发展,连行走、吞咽和说话都变得困难,最终甚至无法自主呼吸,但智力和感知能力却能保持正常,故而得名渐冻症。由于渐冻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没有任何治愈办法,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甚至不到5年。因此,渐冻症一度号称“最绝望的疾病”。

2015年,68岁的李长顺是山东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年轻时可谓鞠躬尽瘁,常常因工作忙碌而轻贱了自己的身体。为了找补回来,退休后李长顺便一直专注养生,不仅每天作息规律,还会去公园打太极。闲下来更是一头钻进中医养生书籍中研究,各种滋补和益寿的食材或药材如数家珍,还时不时买些回来一一尝试。子女怕他吃出问题,总劝他谨慎一点。而李长顺却不以为然,把养生当成了退休后的新事业。

4月18日,清晨六点,李长顺按照惯例来到公园打太极。刚做了几个动作,他便感觉今天右手沉重得很,伸展时总有点迟缓。尤其在做“云手”这个动作时,右手转动起来总是比左手慢了半拍。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肌肉僵硬的缘故,便没有太放在心上。

一晃眼便到了5月3日,这天李长顺正在书房练书法。突然间,他感到手指一阵发麻,仿佛有一股微弱的电流在指尖窜动。由于握不紧毛笔,笔锋一直不受控制地往一侧偏移,连带着字也变得歪歪扭扭起来。起初他还以为是刚学手抖的原因,可连续练了一个星期,不仅握笔还是抖动,甚至连端茶杯时也开始手抖。这天吃午饭时,李长顺刚想去夹花生米,结果筷子竟硬生生从手中滑落掉在地上。老伴见状提醒他去医院看看,但李长顺认为是缺钙的原因,回头冲泡了一碗壮骨粉喝下,便把这事抛诸脑后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长顺发现自己的双臂似乎越来越细了,以往合身的衣物竟变得宽松起来,他一度以为是自己变瘦了的原因。7月2日,由于孙子来家里过暑假,李长顺特意起了个大早去菜市场买了整整两大袋孙子爱吃的菜。往回家拎时,才走到半路便感觉手臂酸的厉害,仿佛刚举完杠铃一般。他只好将菜放在地上,使劲甩了甩胳膊。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后,终于来到了楼下。

李长顺顿了顿神,随即深吸一口气准备爬楼。可刚迈出去没几节阶梯,他的小腿突然不受控制地抖动起来,像是刚结束万米长跑一般。李长顺咬紧牙关,抓住扶手颤颤巍巍向上挪动。爬到一半时,两只脚像是突然被抽光力气,下一秒,便如同两根交错的面条一般叠在了一起。而他也瞬间重心不稳,径直从楼梯上滚了下去,两袋菜也散落了一地。幸好老伴听到动静,连忙下楼将李长顺扶到了楼下诊所。

大夫大致问了下情况后,便判断李长顺可能是神经功能障碍。给他开了一些营养神经的甲钴胺片后,表示李长顺这个年纪的老人,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十分正常。平时注意关节热敷,记得按时服药即可大大缓解。李长顺听罢,一口气买了好几盒,回家后便立刻吃了起来。按照大夫所说的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四肢发抖、无力和麻木的情况似乎好转了不少。正当他以为即将恢复正常生活时,意外却悄悄降临。

2016年1月12日,李长顺正跟老伴在超市里采购年货。来到冷冻区挑选海鲜时,手刚伸进冰柜里,一股刺骨的寒意便从指尖传遍全身,他不由地打了个寒战。正准备找个暖和的地方捂捂手,竟发现步子怎么也挪不开了,全身的肌肉仿佛被急冻住一般。李长顺只能僵在原地,想要呼救却感觉嘴里一阵发麻,舌头也仿佛被冰冻,一个简单的音节都发不出来。

老伴看李长顺站在原地纹丝不动,也不言语,于是便上前拉了他一把。结果这一拉,李长顺直接失去重心,径直朝地上倒去。老伴见状吓了一大跳,在围观人群的帮助下,将李长顺送往了医院。

详细了解完李长顺的症状后,医生眉头一皱,立刻给他安排了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检查(NCS),结果显示李长顺的运动神经元严重受损,肌肉收缩能力下降,伴随广泛的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血液检查中,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至600U/L,正常范围一般不超过200,提示肌肉损伤。核磁共振(MRI)排除了脑卒中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检测也未发现明显的家族遗传突变。综合症状和相关检查数据,医生确诊李长顺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

听闻“渐冻症”这三个字,老伴一脸蒙圈,完全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医生随即解释道:“这是一种会让肌肉逐渐丧失功能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疾病持续发展时,病人最终甚至无法自主呼吸。”

听完这番话,老伴脸上的表情瞬间从迷茫转为惊恐,随即带着哭腔质问道:“医生,这怎么可能啊?我家老李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家族遗传病史,平常也热衷养生,生活习惯十分健康。怎么会突然患上这样一个没听过的‘不治之症’?是不是搞错了啊?”

面对李长顺老伴的哭诉,医生顿时陷入了疑惑。虽然渐冻症好发于40至70岁的人群,李长顺也符合这个区间。但他的生活习惯如此健康,退休后一直坚持养生。按理来说,这样一个罕见病,怎么也轮不到他啊?带着疑问,医生又询问起了李长顺退休后这些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终于在一处细枝末节处发现了关键所在。

医生长叹一口气,无比惋惜地说道:“实在是无妄之灾啊!渐冻症并不是无缘无故找上李长顺的,而是他在生活中做的这两件事情才给了它趁虚而入的机会,临床上不少身体一直健康,却突然患上渐冻症的患者也是在这两个地方栽了跟头,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渐冻症剥夺生命啊!”

那么,李长顺在日常生活做的哪两件事,导致了渐冻症的发生呢?

第一件事:长期服用高剂量补品,导致自由基损伤

李长顺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养生,深信“食补胜于药补”,尤其钟爱各种补气养生食材,如人参、鹿茸、黄芪、阿胶等。他每天都会泡一壶枸杞黄芪茶,还常炖补汤,轮番服用滋补中药。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过量摄入滋补品,尤其是高剂量补气类药材,可能对身体产生反效果。

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是有限的,补品中的某些成分,如高剂量人参皂苷,可能会加重自由基累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自由基是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分子,适量的自由基对免疫系统有益,但如果过量,就会攻击细胞,造成损害。尤其是运动神经元对氧化应激极为敏感,长期处于高氧化状态会加速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如渐冻症)的风险。研究发现,部分渐冻症患者的神经系统内自由基水平明显升高,表明氧化应激可能是导致神经元退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部分补品还可能影响肝肾代谢,加重器官负担。长期高剂量服用人参、鹿茸等温补类药材,可能导致肝酶升高,甚至影响神经系统的微环境,反而加速神经元损伤。李长顺以为“补得多更健康”,却未曾意识到,养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过犹不及反而损害健康。医生强调,补品并非不能吃,但应结合自身状况,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适量使用,而不是盲目进补,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件事:过度运动,长期高强度练习太极

李长顺一直认为,“动则生阳”,退休后每天坚持去公园练太极,风雨无阻。他不仅每天练习超过一小时,还增加了站桩、五禽戏等训练,甚至在寒冬腊月也从不间断。对他而言,运动不仅是养生方式,更是退休后的生活习惯。然而,他并未意识到,过度运动,特别是超过身体恢复能力的运动,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慢性损伤。

医生解释,适量运动确实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但长期高强度运动可能加速神经元的能量消耗。特别是运动神经元具有高度代谢活性,在长期高强度运动下,能量需求会大幅增加,进而导致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伤。这不仅可能引起运动神经元的代谢负担,还可能触发神经细胞的凋亡机制,最终导致肌肉萎缩、运动功能下降。研究表明,部分渐冻症患者在发病前,都曾有过长期高体能训练的经历,如职业运动员、军人等。

此外,研究发现,渐冻症患者的大脑和脊髓中谷氨酸水平异常升高。谷氨酸是神经递质,负责传递运动指令,但当其水平过高时,会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进而引发神经毒性损伤。长期高强度运动可能促进谷氨酸的异常积累,诱发神经元损伤,甚至加速渐冻症的进程。

医生强调,运动固然重要,但关键是适度。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每天30-60分钟的温和运动,如快走、游泳、轻柔太极,可以有效维持肌肉力量和神经健康。但如果像李长顺一样不顾身体信号,长期高强度运动,甚至在极端环境下锻炼,反而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加速疾病的进展。

科学养生要讲求适度和平衡,过量补品可能加重身体负担,过度运动反而损害健康。养生应结合个人体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避免盲目进补或高强度锻炼。同时,关注身体异常,及时就医,不要轻视手无力、步态异常等早期信号,避免延误病情。此外,养生不能盲目跟风,适合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自己,应遵循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才能真正实现健康长寿。

(注:《15年,68岁男子查出渐冻症,他的亲身经历,给众人敲响警钟》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0
三秦的备忘录

三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