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资料来源: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马英,代凯.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5,49(03):374-375.
[3]潘亚雯,刘静,周圆,等.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5,63(03):114-117.
2016年,58岁的郑光华是一名来自河南的糕点师傅。他因为从小就喜欢吃甜滋滋的甜食,成年后干脆就拜了师父学做糕点,花生糕、八宝酥、蜜三刀等等特色糕点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但是,长时间的久站不动和经常平常高糖高油的食物也让他的体重一路飙升,圆滚滚的腹部全是脂肪。更糟糕的是,他在去年被查出血糖过高,由于数值并不高,医生并未开药,建议他多注意饮食。可一向乐天派的郑光华很快就将此事抛之脑后,依旧我行我素。

2016年3月20日,早上郑光华一如往常地正在揉面,渐渐的,他感到全身的力气仿佛被抽离了一般,使不出一点劲儿。尤其是两条胳膊,像是上面挂了一个沙袋一般,每揉动一次显得异常艰难。他停下来,交替着锤了锤胳膊,然后又咬着牙关继续揉面。可手臂上的肌肉依然无力的垂挂着,揉出来的面团一看就糟透了。一旁的妻子见状,赶紧让郑光华去一边歇歇。
3月22日,上高中的儿子放月假了,郑光华的妻子特意做了满满一桌子菜,郑光华也沾光在一旁大快朵颐。突然,一阵强烈的恶心感从胃部涌起,他急忙拿过垃圾桶,弯下身子。紧接着,伴随着剧烈的抽搐,郑光华感觉自己的胃部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不断往外挤压着,胃里的食物和酸水一股脑地喷涌而出,溅在垃圾壁上。郑光华痛苦地抓着喉咙,脖子上的青筋也因用力过度而凸起,一直吐到最后只剩下胃液。
呕吐过后,面对妻儿急切的关心,他虚弱地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可下一秒,一股难以忍受的胀痛如潮水般袭来,冲击着郑光华的太阳穴。他甚至能明显的感觉到太阳穴处的血管在跳动着,伴随而来的是一下又一下的尖锐的疼痛。郑光华用手紧紧按住头部,嘴里不停地嘟囔着:“疼……好疼……”一旁的妻子立马凑近想听清楚到底说了什么,却只闻到一股浓烈的烂苹果的味道。

意思到不对劲的她立马扶着郑光华到了附近的医院挂号检查,急诊医生在接到郑光华后迅速对他进行了身体评估,发现他双肺呼吸音粗,四肢厥冷,皮肤干燥,呼气有酮味。随后又立即给郑光华安排了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血糖测定: 26.5 mmol/L,血酮测定:阳性;动脉血气分析: pH:7.20,HCO3-:14 mmol/L,BE(碱剩余):-8 mmol/L,提示酸过量;尿常规:尿糖+++,尿酮体++,尿蛋白阴性。诊断为急性酮症酸中毒。
医生立即给他迅速补液,来纠正脱水状态。渐渐恢复过来的郑光华茫然地看着医生,询问自己这是怎么了。医生耐心地解释道:“这都是你的饮食出了,长期饮食过量、过甜,使得你体内的代谢严重紊乱,这才诱发了酮症酸中毒。还好送来的及时,再晚一步那真的是叫天天不应了。”
随后医生给郑光华开了二甲双胍作为治疗药物,并叮嘱道:“你的血糖已经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必须要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的进展。除了按时吃药以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一定要改正的,多运动,把体重减下来。”郑光华听后连连点头,想到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圈仍然后怕不已。

于是回到家后的郑光华开始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将曾经钟爱的甜食统统换成了千禧果、橙子等糖分较少的水果。每天定时定量进食,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就立马停止,避免血糖升得快。除了按时按量服用二甲双胍以外,还会进行适量的运动,饭后一小时不是在散步就是在跳绳,这不仅帮助他控制体重,还有助于降低血糖。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7月2日,郑光华最近瘦了近十六斤,于是想来医院复查看看。复查结果显示:随机血糖从从原来的26.5 mmol/L下降至6.8 mmol/L;空腹血糖:5.2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7.7 mmol/L,提示血糖控制良好。郑光华看到后,立马高兴地合不拢嘴,可他不知道的事,一场更大的浩劫正在悄悄临近。
2017年11月15日,这天郑光华清晨一醒来就感到一股急促的尿意来袭,他急匆匆跑进厕所,却只能勉强挤出几滴尿液,颜色异常深黄,如同浓茶一般。他憋住一口气,使劲再次尝试,一股异常的沉重感和胀痛迅速地从他的膀胱传来,即使这样,尿液也只是淅淅沥沥的。

也许是在厕所站得过久,郑光华发现自己的双腿渐渐变得异常地笨重。他低头一看,只见双下肢肿胀得像两根大木桩,皮肤紧绷,脚踝处的皮肤甚至变得脆弱而透明。郑光华诧异地用手指轻轻一按,没一会儿,就留下了一个浅浅的凹陷。郑光华心里顿时一阵惊慌,他轻轻地移动了一下左腿,都快就感到一阵又一阵的刺痛和麻木。郑光华再也坐不住了,立马到了医院检查。
很快,检查报告就出来了,显示:肾功能:血清肌酐:410 μmol/L;血尿素氮:21 mmol/L, 血清胱抑素C:2.5 mg/L,远远高于正常范围;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尿比重:1.010;超声: 双肾缩小,皮髓质分界不清,左侧肾实质回声增强。诊断为慢性肾衰竭。
“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我?”郑光华看着这份检查报告单难以置信地喊道,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手中薄薄的纸张几乎要被他捏碎。郑光华红着双眼找到医生,语气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医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的,之从上次出院后更是每天坚持锻炼、低糖低油饮食,甚至还瘦了十多斤,为什么尿毒症偏偏找上了我?”

医生听后也感到有些意外,尿毒症通常继发于肾病患者,可郑光华除了有糖尿病病史以外,什么疾病也没有。如果真如他所说,那确实没道理患上尿毒症。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医生又详细询问了郑光华近段时间以来的所以生活细节,终于发现了一丝端倪。
医生痛心疾首地说道:“你怎么这么糊涂!尿毒症并不是无缘无故找上你,你在生活中看似做得面面俱到,但偏偏忽略了两个重要细节,这才给了它可乘之机。临床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同样是在这两个地方栽了跟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尿毒症给悄悄盯上了还不知情啊!”
第一点:忽视了长期血糖波动对肾脏的损害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看到血糖指标下降时,会误以为自己已经“恢复健康”,但实际上,血糖的波动幅度比单纯的血糖数值更重要。研究表明,即使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看起来正常,但如果血糖在一天内大幅波动,依然可能造成严重的血管和肾脏损伤。

而在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导致其通透性增加,使得蛋白质从尿液中大量流失,即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蛋白尿。然而,如果患者的血糖波动剧烈,比如忽高忽低,餐后血糖一会儿飙升,一会儿骤降,这种不稳定的血糖水平会让肾小球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进而加速肾脏纤维化,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
郑光华的错误在于,他虽然遵循“低糖低油饮食”,但并没有真正做到“稳定血糖”。他采取的是“严格控制饮食+高强度运动”的方式,这种极端的控制模式,可能导致他在空腹状态下血糖偏低,而在进食后血糖飙升,形成血糖过山车效应**,进而加速了肾脏的损害。
第二点:运动方式不当,加重了肾脏负担
郑光华在调整生活方式后,开始严格控制饮食,并进行了大量运动,但他没有注意到运动强度和方式对肾脏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确实需要运动来控制血糖,但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尤其是长期进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组织大量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肌酐,增加肾脏代谢的负担。

此外,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短时间内血压剧烈波动,尤其是在已有糖尿病基础的患者中,这会加重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压力,导致微血管损伤,促使蛋白尿加重。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长期未被重视,就会导致肾小管损伤,逐渐发展为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
郑光华的问题在于,他选择了“饭后一小时跳绳”作为运动方式,而跳绳属于高冲击性运动,会导致短时间内血流变化剧烈,增加肾脏负担。长期进行这种不当运动,可能无形中加快了肾功能的恶化。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略了血糖之外的隐藏风险。只有真正做到血糖稳定+合理运动+定期监测,才能有效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远离尿毒症的威胁。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管理血糖不仅仅是降数值,更要全面关注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期稳定的健康状态。
(注:《16年,58岁男子吃二甲双胍,1年后肾衰,医生:服药时没有避免3点》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