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王宝娟,刘璐瑶,盛建伟,等.甲氨蝶呤磷脂复合物有机凝胶的制备、表征及透皮行为考察[J/OL].中国药学杂志,1-15[2025-03-22]
[2]卜伟,毛星星,冒青,等.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5
[3]董维冲,郭家良,高帅帅,等.用中空纤维离心超滤法测定人血浆中甲氨蝶呤的游离浓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5
2012年,47岁的刘桂芳原本是湖南农村的一名普通家庭主妇。两年前丈夫和小三跑了以后,她便开始进城打工。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刘桂芳只能从环卫工人做起。无论严寒酷暑,每天凌晨四点,她总会推着笨重的垃圾车走上街头开始清扫工作。儿子即将升入大学,为了多挣两个钱,结束环卫工作后,刘桂芳下午还会去餐馆洗盘子。虽然打两份工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想着供儿子读完大学后便可以回农村养老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

2012年12月11日,这天凌晨四点,刘桂芳刚起床准备穿衣服,却发现手指僵硬得不行,仿佛被冻住一般,连简单的纽扣都扣得十分吃力。她还以为是昨晚睡觉时压到了,甩了甩手后便洗漱出门。来到街道上,刘桂芳刚拎起扫帚准备干活,手腕处突然又传来一阵酸痛,连扫地的动作都不利索了。直到干了半小时活,浑身微微发热后,这股酸痛才终于消失。事后刘桂芳认为是天太冷了,关节冻僵了的缘故,并没有过多重视。
很快半个月过去,12月26日,这天下午一点,结束完环卫工作的刘桂芳马不停蹄地赶到餐馆。打开龙头后,她的手刚接触到冰冷的水流,便被一股刺痛激得缩了回来。仔细端详后发现指关节竟有些僵硬肿胀,看起来比以往要大了一圈。刘桂芳双手合拢,靠在嘴边不停地哈着热气。随着指关节渐渐暖和,僵硬感消下去不少。可肿胀还在,继续洗碗时手指仍颤抖得不行。她只能将碗放低些,生怕不小心摔碎了。
从餐馆下班后已是晚上8点,一身疲惫的刘桂芳终于回到了出租屋。刚准备坐下休息,下半身突然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她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卷起裤管查看情况。这疼痛来自膝盖,仿佛扎进去一枚钉子,让刘桂芳坐立难安。没多久,膝盖周围便肿胀了一圈,轻按下去更是疼得龇牙咧嘴。她赶紧打了盆热水,毛巾热敷了半个多小时才逐渐消肿。虽然今天发生的一切让刘桂芳颇感奇怪,但好在不花钱便恢复了,她也就没往心里去。

直到3天后的12月29日,时间已来到凌晨一点,刘桂芳依然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原因是她的关节又开始肿胀了,疼痛程度也远超上次。刘桂芳将双手蜷缩在胸前,指关节早已肿得像红薯一样,稍微一动便是一股撕裂般的疼痛,仿佛骨缝里插了无数根针。她深吸一口气将手掌摊开,却发现手指早已变形。食指和中指朝一侧歪斜,宛如扭曲的树枝。
膝关节也不容乐观,发烫得犹如一块烧红的木炭。同样从骨缝里往外渗着一股股难以忍受的剧痛,连带着整个小腿的肌肉都绷紧了起来。虽然刘桂芳已热敷了无数次,但却没有任何效果。无奈之下,她只好连夜请假去了医院。
经过一番检查,结果发现刘桂芳的类风湿因子(RF)竟高达120IU/mL,远大于正常值20,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飙升至250U/mL,同样远高于正常值20,血沉(ESR)为65mm/h,女性正常值应不超过20,C反应蛋白(CRP)为35mg/L,大于正常值8。X光片同时显示她的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开始侵蚀,双手指关节存在明显骨质疏松迹象。综合各项异常指标和症状,刘桂芳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摸清楚刘桂芳的职业和生活习惯,得知其家族没有类风湿遗传史后。医生看了看她红肿变形的手指和膝盖,叹了口气道:“刘大姐,你这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长期劳累、寒冷潮湿的环境以及免疫系统异常不无关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和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感染以及寒冷潮湿的环境等有关。发病时,紊乱的免疫系统会将关节组织视作外来入侵物发起攻击,从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尤其偏好女性,发病率甚至是男性的四倍。原因也是由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频繁,尤其在40岁之后,女性雌激素水平剧烈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解释完病情后,医生随即给刘桂芳开了甲氨蝶呤。这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少关节炎症和损伤。甲氨蝶呤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干扰DNA合成和T细胞增殖,从而降低免疫系统对关节的攻击。此外,它还能促进腺苷的释放,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缓解关节红肿和晨僵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

拿着医生开的药,刘桂芳满心忐忑地回了家。这之后,她便遵循医嘱开始吃起了甲氨蝶呤。为了减少工作劳累,刘桂芳还减少了餐馆的兼职,留出时间做关节康复训练,坚持泡脚和热敷,尝试简单的手指和膝盖伸展运动,尽量保持关节活动度。此外,她抽空还会去附近公园跳广场舞,以提高免疫力。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再也没有犯过,此前晨僵和关节肿胀的情况也基本完全消失。后续去医院复查时,类风湿因子也下降了不少。看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刘桂香又复购了好几盒甲氨蝶呤,同时也决心将这一生活方式继续保持下去。
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寻苦命人,正当刘桂芳以为生活即将回归正常时,意外却悄然而至。2013年11月21日,凌晨四点,刘桂芳像往常一样起了床,刚下床的一瞬间,她便感觉浑身乏力,两条腿像踩在棉花上一般轻飘飘的。刘桂芳脚步虚浮地走到卫生间,她刚想上个厕所,然而尿意明明很强烈,但流出的尿量却少得可怜,颜色还异常深黄,仿佛泡了一整夜的浓茶。刘桂芳皱了皱眉头,以为是最近水喝太少的缘故,并没有当回事。
然而接下来一个星期,那股周身无力的感觉一直没有散去,导致刘桂芳每天扫大街的效率都下降了不少。12月1日,这天晚上,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出租屋,坐在床沿歇了一会后,刘桂芳正欲脱鞋。低头一看,顿时直吸冷气。只见小腿和脚踝肿得像泡水的萝卜,脚背更是肿得连鞋都快脱不下来。她尝试用手指按了按小腿,原本紧绷的皮肤立刻出现一个凹坑,久久无法回弹,仿佛在捏一个发胀的面团。此刻,刘桂芳再也无法忽视身上的异常了,连忙再度前往了医院。

一系列检查过后,结果显示刘桂芳的血肌酐飙升至480μmol/L,而女性正常值不大于97,尿素氮则攀升至28mmol/L,正常值在2.8-7.2之间,血钾则来到了6.2mmol/L,高于正常值上限5.5。同时尿蛋白3+,尿比重1.010,说明肾脏已经严重受损,无法正常排泄废物。腹部B超更是显示双肾皮质回声增强、肾皮质变薄,提示急性肾损伤。综合检查数据和浮肿等相关症状,刘桂芳最终被确诊为急性肾衰竭。
听到“急性肾衰竭”这五个字,刘桂芳的脑子“嗡”地一下,仿佛被雷劈了一样。她愣在座位上,声音颤抖着问道:“医生,这怎么可能?自从一年前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我就一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每天早睡早起,作息规律,也未曾让身体过度劳累。甚至还经常做关节康复训练,得空还去跳广场舞。我一个连肾炎都没得过的人,怎么会突然患上急性肾衰竭呢?是不是搞错了?”
医生也被刘桂芳的一番质问搞的一头雾水,按她这么说,这急性肾衰竭确实来得古怪。到底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呢?带着疑问,医生认真复盘了刘桂芳这一年来的生活、饮食和吃药细节。当听到甲氨蝶呤时,平静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随即医生长叹了一口气,无比惋惜地说道:“简直是无妄之灾啊!虽然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效果很好,但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你和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样,在吃甲氨蝶呤存在这2个致命的误区!不仅使得疗效打折延缓病情康复,甚至还会给肝肾带来严重损伤!如果能提前注意到这2个细节,也不至于发展成今天这个地步啊!”
那么,刘桂芳在服用甲氨蝶呤时,犯了两个什么错误,才导致了急性肾衰竭呢?
错误一:长期劳累、饮水不足,加重肾脏负担
刘桂芳的生活一直很辛苦,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扫大街,下午还要去餐馆洗盘子,一天下来连坐下歇息的时间都少。她的身体一直透支,可她却认为自己习惯了累,就没事。更严重的是,她忙得连喝水都顾不上,尤其是冬天,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她干脆一天喝不了几口水。
甲氨蝶呤在体内代谢后,需要通过尿液排泄,因此,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对于降低药物在肾脏中的积累至关重要。然而,许多患者在服药后并未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尤其是体力劳动者,由于工作繁忙,往往习惯性地等到口渴时才喝水,甚至在冬天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故意少喝水。这种做法会导致尿量减少,药物代谢受阻,体内甲氨蝶呤浓度升高,毒性作用增强,从而加重肾脏负担。

此外,长期体力透支、过度劳累 也是影响肾脏健康的关键因素。过度劳累会导致肾脏血流量减少,影响肾小管的正常功能,使得肾脏对废物的排泄能力下降。当患者在长期高强度工作、睡眠不足、饮水不足的情况下服用甲氨蝶呤,药物的毒性效应可能会逐步累积,最终使肾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损害。
错误二:未补充叶酸,导致药物副作用加重
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干扰DNA合成和细胞修复,以达到抑制免疫系统的目的。然而,在抑制炎症的同时,甲氨蝶呤也会影响叶酸代谢,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甲氨蝶呤却未补充叶酸,可能会引发骨髓抑制、肝肾损伤、口腔溃疡等副作用,加速肾脏功能的恶化。
叶酸是一种维生素B族营养素,在细胞修复、红细胞生成和肝肾功能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补充叶酸可以减少甲氨蝶呤的毒性,提高肾脏的耐受能力,降低其副作用。因此,绝大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的同时,都需要每周补充叶酸,以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如果长期未补充叶酸,甲氨蝶呤的副作用可能会加重,进而导致肾脏损伤,甚至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注:《12年,47岁女子吃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年后情况咋样了?》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用户61xxx98
甲氨蝶呤是叶酸拮抗剂本是用来治疗白血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