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69岁糖尿病专家坦言:最佳降血糖的运动不是散步,很多人推荐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3-26 18:56:41

资料来源:

[1]王天一,高陈佳,董晓范,等.中药多糖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及其发展前景[J].中草药,2025

[2]郁静雯,杜雨桥,季旭明,等.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肝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5

[3]李育静,余喜红,李冬.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个性化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病人心理状态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5

贾伟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研究糖尿病45年,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让糖尿病从无法治愈变成了可治之症。

46岁的张秀兰是服装厂流水线工人,夜班一干就是二十年,她总说年轻时还能熬,可年纪越大,夜里就越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不吃点东西人就跟没了魂似的。晚上7点进厂站到缝纫机前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夜里1点是厂里安排的短暂休息时间,她常常会习惯性地摸出兜里带的零食,通常是奶糖、果冻等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十多年。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个习惯导致她的身体渐渐亮起了红灯......

2020年2月4号,凌晨两点张秀兰低头盯着缝纫机的针脚,眼皮仿佛被灌了铅怎么也抬不起来。她摇了摇脑袋,可身体还是像浸在深水里一样沉甸甸的,手上的动作都变得迟缓。她叹口气从兜里掏出一块奶糖扔进嘴里含着,甜味短暂地刺激了脑子让她强撑着继续工作。

可才过了一会儿,嘴巴又干得像裂开的土地,舌头都贴在上颚怎么咽口水都解不了渴。她抓起工作台上的水杯仰头猛灌,一连喝了大半杯,可不到半小时喉咙又干得发紧,她忍不住再去贩卖机那儿买了瓶冰镇奶茶,喝下一口凉意刺激着喉咙总算好受了点。可没多久胃里就涨得难受,腿也有些发软。她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结果刚走两步一股尿意直冲上来,逼得她不得不赶紧往厕所跑。这样来回折腾,一晚上光跑厕所的次数,她自己都数不清了。

夜班的时间总是拖得很长,凌晨四点的厂房里张秀兰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低头看着缝纫机的线头,却发现它在视线里变得模糊起来,她用手背擦了擦眼睛,可无论怎么擦眼前的东西总像蒙了一层雾。“是不是困的?”她嘀咕了一句,可越往后,越觉得不对劲,赶紧摸起工牌凑近眼前看上面的编号,可竟然看不太清楚,数字仿佛隐隐晃动着越盯越头晕。突然一股剧烈的眩晕猛地冲上来,她踉跄一步,手下意识去抓旁边的机台却没抓稳,整个人重重地摔在地上。“秀兰!”工友王姐赶紧扶起她,喊了几个人把她架上电动车就直奔医院。

在医院急诊室医生迅速为张秀兰安排了血糖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腹部B超检查。不久后检查结果陆续出炉——空腹血糖 12.6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 18.4 mmol/L,远超正常范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达5.8,说明她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严重下降。B超结果显示肝脏轻度脂肪变性。综合所有检查来看,张秀兰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医生翻看着检查报告神色凝重地看向张秀兰:“你之前的口渴、频繁夜尿、疲劳、视力模糊都跟血糖失控有关,血糖过高会导致细胞缺乏能量,所以你才会觉得吃得多却越来越瘦。视力模糊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眼底微血管受损,尿糖升高说明你的肾脏也开始受影响。”医生叹了口气,语气略带严肃:“现在你必须立刻调整生活方式,如果继续放任不管糖尿病的并发症随时可能找上门,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

回到家后张秀兰坐在床边,看着手里的处方单心里五味杂陈。她深吸一口气,暗下决心必须改变。她把家里的奶茶、饼干、巧克力全都收进柜子,换成了燕麦、蔬菜和杂粮饭。夜班时带着自制的低糖餐盒,再渴也只喝白开水或淡茶。

为了更好的恢复,张秀兰跟主管申请减少夜班,每天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刚开始生物钟紊乱她翻来覆去睡不着,可坚持几周后晨起的疲劳感减少了,白天也不再头昏脑涨。下班后她还会绕着小区快走30分钟,周末还跟老姐妹去公园跳广场舞。以前稍微动一下就觉得累,现在竟然精神好了不少。3月18号她回到医院复查,医生看着报告点了点头:“空腹血糖降到了7.8 mmol/L,继续坚持!”张秀兰笑了,心里终于踏实了些。

可意外还是来了,2021年1月28号,早上六点闹钟响了,张秀兰睁开眼刚想翻身坐起却感觉手脚沉得像灌了铅,连抬一下都费劲。她皱着眉撑起身习惯性地去卫生间洗漱,可当她照镜子时心里顿时一惊——眼皮肿得像刚哭过一样,连眼睛都被挤得眯成一条缝。她伸手按了按,皮肤下陷的痕迹好几秒才弹回,但由于没有其他不适便没有在意。

可症状好像并没有好转,第二天早上凌晨四点,张秀兰猛地惊醒,胃里像被搅拌机翻搅一股刺鼻的腥甜味充斥着喉咙。她扶着床沿,脚下一软几乎跌倒,额头早已渗出冷汗。她冲进厕所趴在马桶边干呕不止,胃里翻腾着喉咙里像被火烧,呕出的苦水带着淡淡的血丝。她虚弱地靠在马桶旁喘气,好一会儿才勉强站起身准备上个厕所,可蹲下后小腹抽痛,尿液流出的瞬间一股深褐色的血丝在马桶里晕开,颜色像陈旧的铁锈。她瞪大眼睛,手忍不住颤抖,扶着墙踉跄着回到卧室摸出手机拨通了电话:“王姐,我不行了……快送我去医院……我......”

在急诊室医生迅速为张秀兰安排了血液检查、尿检、肾功能评估等一系列检查。不到一小时报告陆续出来——血肌酐(Scr)376 μmol/L(远超正常范围 44-133 μmol/L),尿素氮18.2 mmol/L(正常值为 2.8-7.2 mmol/L),提示肾脏已经无法正常清除体内废物;尿常规显示尿蛋白(3+)、尿潜血(3+),尿液呈红褐色,说明肾小球严重受损,已出现血尿和大量蛋白流失。医生皱着眉看着肾小球滤过率仅剩21 ml/min(正常应≥90 ml/min),明确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晚期)。

张秀兰的手指颤抖着死死攥着检查单,眼睛盯着上面那几个刺目的数字耳边嗡嗡作响,医生的声音像隔着厚厚的棉絮模模糊糊地传来:“慢性肾衰竭……已经进入中晚期……”

张秀兰的手指颤抖着死死攥着检查单,眼睛盯着上面那几个刺目的数字耳边嗡嗡作响,猛地抬头,嗓音发颤:“医生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我只是最近浮肿得厉害,尿少了点,可也没到这么严重吧?怎么就肾衰了?”张秀兰的手指颤抖着死死攥着检查单,眼睛盯着上面那几个刺目的数字耳边嗡嗡作响,的声音越来越高:“我……我早就已经不喝奶茶了,也不吃甜的了,也是一直按时吃饭、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我这几个月都在改啊,为什么……为什么还是这样?”她的声音里带着不解,甚至有些愤怒。医生的解释她听进去了,可她心里依旧充满疑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住院期间张秀兰向病友打听各种治疗方法,有人说要尝试高蛋白饮食,有人说得吃中药调理,她听得一头雾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病友群里看到有人提到贾伟平院士的名字,大家都说这位专家不仅擅长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还对糖尿病引起的肾损伤有深入研究,不少患者在他的指导下改善了病情。听到这里张秀兰心头一震,连忙让女儿帮忙查找相关信息。果然,贾伟平院士在心血管和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张秀兰心想:“也许,她能把我治好。”

第二天张秀兰特意起了个大早带上所有的病历资料,满怀期待地坐在了贾伟平院士的诊室里。听完她的讲述后,贾院士翻看着她的检查报告,重新为她制定了一套方案,张秀兰按照新的方案坚持了大半年感觉好转不少。

8月12号到之前的医院进行复查,医生翻看着她的检查报告愣了好几秒,抬头看向她,眼神里满是不敢置信。“在临床上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到一定阶段病情往往难以逆转,很多患者最终都会走向透析或肾移植。”医生再次低头核对报告,喃喃道,“可您的肌酐水平稳定了,尿蛋白显著下降,血糖控制得比半年前还要好,肾功能指标已经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几乎是凤毛麟角!”

9月初一位记者通过张秀兰主治医师了解到了她的医疗奇迹便想进行报道,希望可以造福更多的糖尿病患者,经过几经周转后终于是联系上了贾院士,并且同意了专访。贾院士听完记者的来意后缓缓说道:“糖尿病患者大多只知道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和不能吃太多糖,但在饮食上除了糖,还有3种食物也要格外注意,否则即使不吃糖血糖依旧可能失控,甚至会加速肾脏损伤,我遇到的尿病病人十个有九个都是因为忽视了这3点才导致病情加重的,以至于发展到无药可以的地步啊!"

误区一:水果吃得多,反而加重血糖波动

确诊糖尿病后,张秀兰一直坚信“水果比零食健康”的观念。她不再吃奶糖、饼干,但为了补充营养每天都会吃几个苹果,偶尔还削个梨、剥个橙子,觉得比加工食品健康多了。尤其是夏天甚至用西瓜代替晚饭,认为这样既清淡解暑又补充维生素。

可张秀兰没想到水果里的果糖同样会导致血糖飙升。贾院士分析道:水果中的天然糖分仍然会被身体转化为葡萄糖,尤其是高糖水果如香蕉、葡萄、西瓜、桂圆等含糖量远超她的想象。相比白砂糖它们的吸收速度稍慢,可对于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仍然会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加重胰腺负担。长期如此糖化血红蛋白(HbA1c)居高不下,病情不仅不会好转甚至可能加重糖尿病并发症。

误区二:无糖食品也可能让血糖失控

刚确诊糖尿病那阵子张秀兰一度觉得生活里少了“甜”,但后来她在超市里发现了各种“无糖食品”——无糖饼干、无糖蛋糕、无糖面包,甚至连无糖奶茶都有!她兴奋地买了一大堆,心想既然是“无糖”的就算吃了也不会影响血糖。

可张秀兰没想到糖监测的结果依旧不理想,有时甚至比吃普通食物后还要高!她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贾院士拿出一张食品配料表指给她看。许多无糖食品虽然不含蔗糖但会添加“代糖”,如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果糖、阿斯巴甜等。这些成分不像白糖那样迅速让血糖飙升,可依然会影响胰岛素代谢,导致血糖在几小时后缓慢升高。更糟糕的是,某些代糖还会刺激食欲,让人吃得更多,无形中摄入过多热量,进一步加重血糖负担。

误区三:蛋白质摄入过量

张秀兰确诊糖尿病后也学着别人开始注意饮食结构。她知道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所以刻意减少了主食的量,转而多吃鸡蛋、牛肉、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认为这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直接影响血糖。

可没想到正是这个习惯,加重了肾损伤!贾院士指着她的检查报告解释道: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本身就已经在超负荷工作,如果再摄入大量蛋白质身体必须通过肾脏排泄更多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等,进一步加速肾功能恶化。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很多都会出现糖尿病肾病,一旦蛋白质摄入过量可能会导致尿蛋白加重,肾小球的负担更大最终发展为肾衰竭。

(注:《回顾:69岁糖尿病专家坦言:最佳降血糖的运动不是散步,很多人推荐》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0
三秦的备忘录

三秦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