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改过国名的国家:暹罗、达荷美、罗德西亚、马其顿...

地史小官 2024-08-23 16:07:19

更改国名看起来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但在现实中,更改国名的国家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来分类聊一聊那些更改过国名的国家。

政体变更导致国名变更

因为国家政治体制变更,而导致国名变更是最常见的一种国名变更形式。例如法国,在18世纪以前叫法兰西王国(Royaume de France),1792年法国大革命后,愤怒的法国人民砍了国王路易十六的头,建立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在随后的三百年时间里,法国在帝制与共和制之间经历数次变更:

1792-1804,第一共和国

1804-1814,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1814-1850,法兰西王国(奥尔良王朝)

1848-1852,第二共和国

1852-1870,第二帝国(波拿巴帝国,拿破仑侄子建立)

1870-1940,第三共和国

1940-1958第四共和国

1958-至今,第五共和国

只是在法国的历次国名变更中,法兰西的本名并没有改变,变得只是“王国”和“共和国”的政体名,因此人们便用第一、第二这样的数字去区分不同时期的法国。

除了法国,巴西也经历过国名变更。1822年,巴西从葡萄牙独立时,实行帝制,称巴西帝国(Império do Brasil)。1889年,巴西爆发了军事政变,推翻帝制,学习美国,成立巴西合众国(República dos Estados Unidos do Brasil)。1964年,巴西又爆发了军事政变,并在之后改国名为现在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国名与国情不符导致国名变更

白俄罗斯(Belarus)和俄罗斯(Russia)和中文国名因为太过相似,常被误解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尽管两国的关系十分友好,但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是两个国家,白俄罗斯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和国家认同。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会,白俄罗斯曾要求中国改Belarus的译名为白罗斯,但似乎并未带来任何改变.....

与白俄罗斯同病相怜的还有土耳其,土耳其的外文名Turkey,除了表示土耳其,还有“火鸡”、“笨蛋”的意思,所以土耳其在简中网络又戏称为“土鸡”,你就说尴不尴尬吧。

火鸡“Turkey”最初指的是一种来源于非洲的珍珠鸡(turkeyhen),因主要通过土耳其销往欧洲各国,所以欧洲人将珍珠鸡称为“Turkey”,就像他们把产自中国的瓷器称作“china”一样。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发现美洲也有一种和珍珠鸡很像的禽类,干脆也将其称为Turkey,土耳其就这样变成了“火鸡”。这多少有点侮辱人了,所以埃苏丹上台后,在2022年专门颁布法令,将土耳其的外文名称统一改成Türkiye,以“体现土耳其民族的文化、文明和价值观”。

和白俄罗斯、土耳其相比,北马其顿就更惨了,因为北马其顿(Ре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改名完全是被逼的。

古希腊时期曾出现过一个马其顿王国,当然他还有一个更霸气的名字,亚历山大帝国。但亚历山大帝国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很快就分崩离析,马其顿地区也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征服占领,到15世纪时最终连同整个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进入近代后,奥斯曼帝国彻底衰败,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纷纷独立,历史上的马其顿地区也被一分为三,归属希腊的部分叫爱琴马其顿,归属塞尔维亚的部分叫瓦尔达尔马其顿,归属保加利亚的部分叫皮林马其顿。

二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分离出来,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马其顿宣布独立,定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

这一下把希腊人气炸了,因为希腊人一直把历史上的马其顿王国视为希腊历史的一部分,是希腊人的荣誉,又怎会容忍他国“偷盗”自己的历史,况且这还是一个以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无论是血统和文化,都和历史上的马其顿王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不过马其顿共和国一口咬定自己是马其顿帝王国的继承者,即便不是唯一也是之一。于是在拉扯了20年后,双方各退一步,以马其顿共和国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еверна Македонија),结束了这场国名之争。

最后再提一个不算改名的改名。荷兰(Holland)的正式国名为尼德兰王国(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本义为“低洼之地”,在中世纪时期,代指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这一片低洼之地,而Holland则只是这片低洼之地沿海的一小片地区。

1568年,尼德兰地区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包括荷兰省在内的七个省在1581年宣布独立,成立尼德兰联合共和国,也就是现在的尼德兰王国。只不过在之后“海上马车夫”的鼎盛时期,荷兰省发展成为尼德兰最富庶的地区,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用荷兰来称呼尼德兰这个国家,荷兰也就成了Netherlands这个国家的中文译名。2019年的时候,荷兰更改了国家的宣传logo,很多人将此解读为荷兰将要更改国名,实际上人家一直就叫尼德兰,名字从未变过。

领土变化导致国名变更

世界各国中,有不少国家是由两个或多个国家联合组成,所以一般会在国名中体现加盟国的元素,英国就是其中的典型。

1707年,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组成一个全新的王国,因为英格兰和苏格兰都在大不列颠岛上,因此这个新国家被命名为大不列颠王国(Kingdom of Great Britain)。1801年,大不列颠王国又合并了爱尔兰王国,组建成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但并入英国后的爱尔兰,日子过得并不如意,还闹出过大饥荒,最终在斗争了数十年后于1937年脱离英国获得独立,不过爱尔兰北部六郡因为太靠近英国而深受其影响,最终选择留在了英国,英国的正式国名也就变成了现在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另外,有一些从殖民地独立的岛国,会用多个岛的名称组成国名,例如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基茨和尼维斯,安提瓜和巴布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有联合就有分裂,除了英国这样的老牌国家,大多数联合国家都走向了分裂,例如曾经的卡尔马同盟、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匈帝国、捷克斯洛伐克,当然还有苏联。不过这里,我说几个个大家不太了解的国名变更故事。

切割殖民历史导致国名变更

1953年,民族独立浪潮在非洲兴起,英国为了平息非洲殖民地的独立声浪,将北罗德西亚、南罗德西亚以及尼亚萨兰三块殖民地联合起来,成立“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也称中非联邦。这个中非联邦,在名义上是英国治下的一个自治领,但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是具有国家性质的政治实体,可以看做英国对这一地区独立运动的妥协。但这个中非联邦维持了10年最终还是解体了。

1965年,南罗德西亚的白人政权宣布独立,并更名为罗德西亚。同年,北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也宣布独立,分别更名为赞比亚和马拉维。1980年,罗德西亚的黑人通过斗争,争取到了和英裔白人同等的政治权利,并更名为津巴布韦。

赞比亚、马拉维和津巴布韦三国的国名变更,反映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过程,罗德西亚和尼亚萨兰这两个名字都是殖民者取的名字,所以他们独立后纷纷选择改名,表明本国是个摆脱了殖民历史的获得新生的国家,这种情况在非洲非常普遍。

贝宁共和国原来叫达荷美共和国,而达荷美这个名字源于17世纪贝宁南部的达荷美王国。

达荷美王国虽然是个黑人国家,但对付起黑人兄弟们比殖民者还要狠。当时非洲的奴隶贸易已经十分兴盛,发现了商机的达荷美王国便不断袭击周边的国家和部落,抓捕大批人口贩为奴隶,从欧洲人那换回火枪等物资后,又再次投入到新的奴隶战争中,由此形成完整的闭环。在达荷美王国的努力下,出口奴隶的贝宁湾也被欧洲人称为奴隶海岸。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荷美王国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成立达荷美共和国。1972年,达荷美爆发了军事政变,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此,达荷美在1975年将国名改为贝宁共和国。

贝宁这个国名源于历史上的贝宁王国,不过这个贝宁王国并不在现在贝宁境内,也正因如此,贝宁这个国名在属性上更为中立,不会让人联想到达荷美贩奴、人祭、殖民的黑历史。除了奴隶海岸贝宁,还有黄金海岸-加纳、象牙海岸-科特迪瓦、上沃尔特布-基纳法索,这些国家在独立后也都选择“改头换面,重头再来”。

凸显民族主义导致国名变更

泰国古称暹罗(Siam),不过暹罗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对这一地区的梵语称呼,古泰国人更喜欢称自己为勐泰,勐指部落,而泰则是指泰族人。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老挝的佬族、印度的阿萨姆族和泰族其实都是一个民族,云南西双版纳很多傣族人生活的县、乡就是以勐命名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国家理念的广泛传播,暹罗的主体民族泰族人形成发展出了“大泰族主义”,主张联合东南亚各国泰族人建立一个强大的泰族人联邦。这一思潮很快在暹罗军队中传播开来,并引发了军事政变。1938年,陆军司令颂堪出任总理,建立军政府,并于次年宣布改国名为泰国。二战爆发后,泰国军政府很快就和日本法西斯勾结到一起,结为军事同盟。

在日本法西斯的支持下,泰国先是从法国那里夺得了柬埔寨、老挝等部分领土,后又从日本那接收了缅甸、马来西亚的部分领土。不老实的泰国人还想侵占云南,结果被中国军队迎头痛击,灰溜溜滚回了泰国。1944年,德日法西斯失败在即,泰国军政府也宣告倒台,新组建的泰国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成功洗白。

二战后,泰国不仅交出了战争时期夺取的所有领土,还宣布将国名改回暹罗,表示与“大泰族主义”划清界限。不过由于军政府主要成员在战后并未得到清算,很快就东山再起,并于1947年再次发动军事政变。回家养老的颂堪也在1948年再次当选总理,并于次年将国名又改回成“泰国”,只是这一次颂堪长了记性,不再提那套“大泰族主义”,泰国这个国名也就一直用到了现在。

除了泰国,菲律宾也曾掀起过两次改名风波,只不过最终都失败了。菲律宾在历史上先后被西班牙、美国殖民,而且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菲律宾独立后,独裁者马科斯和前任总统杜特尔特都曾提议将国名改为“马哈利卡(Maharlika)”。“马哈利卡”在菲律宾当地语言中意为“自由人”,寓意虽然很好,但大多数菲律宾民众并不支持改名,因为菲律宾这个国家正是在西班牙的殖民下塑造起来的,菲律宾人早已经接受和习惯了。

限于篇幅,还有一些改过名的国家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自行补充。比如1935年波斯改名为伊朗;1971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改名扎伊尔共和国,后又改回刚果;1972年锡兰改名为斯里兰卡,2018年斯威士兰改名史瓦蒂尼。

0 阅读:9

地史小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