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打游戏,我先生说:“你看,宝宝叫Coco,我叫Coco爸,你应该叫Coco妈,这样人家一看,我们就是一队的!”
但我终究没有改昵称,因为从Coco出生的那天起,我就在提醒我自己:我不仅是妈妈,我还是我自己!
在《再见爱人》中,嘉宾们说麦琳对自己的认知是模糊的,其实这是很多女性,当妈之后都会面临的一种情况。
为了照顾孩子,辞去工作,每天围着孩子和家务团团转,很少有时间打扮自己……
在妈妈的世界里为孩子牵肠挂肚,为家付出了太多,但实际上却把自己活得越来越廉价!
麦琳必须让自己很忙、很累,向亮子索取大量情绪价值,又何尝不是“廉价感”在作祟呢?总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要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本该拥有的!
记住,千万别做廉价感妈妈!
把自我价值感重建起来,只要注重3个小细节就够了!
细节一:学会对剩菜剩饭说不晓晴生完孩子之后,坚持母乳,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恰好孩子哭了,晓晴就去喂孩子了。
没想到等她回来,先生和婆婆、公公都已经吃完了,桌上只剩下残羹冷炙。
对此,晓晴却没有什么反感,甚至在婆婆说再给她做个菜的时候,拒绝了婆婆的好意,心甘情愿吃下剩菜剩饭!
表面上,这是妈妈为了孩子的一种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妈妈“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睡眠等)得不到满足时,她很难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在吃食上委屈自己,看似无私,但实际上却是在贬低自己的价值,久而久之别人也会轻贱于你。
此外,根据奥苏泊尔的动机理论,当妈妈忽视自己的需求,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时,她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就会受到抑制,导致对自己的评价降低,自我价值感下降。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很难再有动力取得突破。
所以,当妈之后要学会对剩菜剩饭说不,你完全可以和孩子吃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因为,你值得。
细节二:学会对旧衣服说不别说麦琳很少给自己买衣服,我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有这个毛病!
养个孩子开销太大了,妈妈又是管账的人,就总会觉得这个月花钱太多了,想要节省,首选就是从自己身上来。
衣服能穿就不买新的,平时也不打扮了,省了一笔化妆品的开销,发型也是随意弄一下,甚至有的妈妈都不去发廊了,在家自己给自己剪头发!其实,这并不是节省,而是自我贬低。
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一个人的外表和穿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虽然内在的品质和性格同样重要,但外表和穿着也是一个人自我表达的一部分。
当你忽视自己的穿着打扮时,实际上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我不重要,我不需要被关注。
这就别怪另一半忽视你啦!因为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
无论衣着服饰是不是贵重,只要是我们精心打扮过的,就会给人一种不同的精神面貌。
你完全有资格和能力,为自己买好看的衣服、用好的护肤品。
因为,你值得。
细节三:学会对孩子说不期末考试前,我总是要陪着孩子复习,给他口答一些错题,这样可以节省重做的时间。
有一次我请Coco爸帮忙口答,他竟然拒绝了,说:我累了,不想口答,让他自己默写吧!
我突然发现,只要是“跟孩子有关的事”我就不会说不!
在孩子面前,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需求!
一切都以孩子为先,这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模糊了与孩子的边界,是在失去自我。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特定的危机和解决任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需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边界、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而父母的拒绝,有时就是在划清这个界限,让两个独立的人,边界更清晰。
妈妈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创建独立自我的机会。
在亲子相处中,孩子处于摸索阶段,只有靠妈妈明确的自我,才能帮孩子划定边界,形成更独立的人格!
所以,请看见自己的需求,把自己的劳累、不开心看得跟孩子的哭泣,同样重要。
必要的时候,可以先顾及自己的感受,适当拒绝孩子,让孩子知道,我很爱你,但这个事我不能帮你。
因为,你值得。
写在最后你先是自己,再是妈妈!
记得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先满足自己,你才能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我是@蓁蓁心理抚养,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家庭教育干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