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雨季四季豆,持续积水烂根,高垄栽培法,3天解决
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网友小李向我诉说了他在种植四季豆时遇到的烦心事。小李说,他家那一片四季豆地,本是满心期待的成果来源。可是每到雨季,就状况频出。那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他发现自家的四季豆地到处都是积水。一开始,他还觉得没什么,认为四季豆应该能扛过去。但没过多久,就发现四季豆的植株开始发黄,叶片也渐渐枯萎,豆荚更是寥寥无几。他心里特别着急,四处打听解决办法,可试了好多办法都不见效果。
其实,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在南方很多种植四季豆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南方雨季的特点就是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长时间的积水会让四季豆的根部长时间处于缺氧的环境下,这就像人被捂住口鼻无法呼吸一样,植物的根也会因为缺乏氧气而无法正常进行生理活动。根据农业研究数据,四季豆根系在土壤含氧量低于5%时,就会出现生长停滞,而当含氧量在3%以下时,就会大量死亡。在这种积水的情况下,根系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根系内部积累,破坏根系的细胞结构,导致根系功能受损。一般情况下,积水超过24小时后,就会开始对根系产生明显的损害,48小时后损害加剧,72小时以上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烂根现象。
而传统的平畦栽培在应对这种雨季积水问题上就显得比较无力。平畦地势平坦,排水不畅,雨水容易在畦内积聚。就拿我的一块试验田来说,去年采用平畦栽培四季豆,在一场连续下了50毫米降水的大雨过后,平畦内的积水最深处达到了10厘米左右,而且持续了将近3天没有完全退去。这期间,平畦内三分之二的四季豆植株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长问题,烂根率达到了40%以上,产量较正常年份减少了近一半。
那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答案就是高垄栽培法。高垄栽培法就是将土壤堆成垄,把四季豆种在垄上。这种栽培方式有诸多好处。首先从排水方面来说,在同样的降雨量下,高垄的排水速度要比平畦快很多。根据实地测量数据,当降水量达到80毫米时,高垄栽培的四季豆地,垄沟内的积水在12小时内可以排出一半以上,24小时内基本排空。而平畦则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排水效率。
我给大家具体说说高垄栽培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做高垄的时候,垄宽一般在60 - 80厘米比较合适。这里以70厘米宽的垄为例,在垄顶播种四季豆种子,垄高要达到25 - 30厘米,30厘米是比较理想的高度。这样的高度可以确保在雨季,大部分积水能够顺着垄沟流走,而不会淹没四季豆的根系。在整地做垄的时候,土壤的疏松度也很重要。要将土壤翻耕到30厘米深左右,这样能使土壤透气性更好。一般每平方米的翻耕土壤,其孔隙度要达到30% - 40%才有利于排水和根系生长。
高垄栽培在土壤肥力分配上也有独特之处。在垄上种植四季豆,肥料集中在垄上,四季豆根系更容易吸收到充足的养分。相比之下,平畦栽培时,肥料容易随着雨水在土壤中扩散,根系吸收养分不均衡。研究发现,高垄栽培下四季豆根系对氮肥的吸收率比平畦栽培可提高15%左右,对磷肥的吸收率能提高10%左右,对钾肥的吸收率也能提高12%左右。这让四季豆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健壮地生长,增强其对病虫害和其他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采用高垄栽培法,还能够调节土壤温度。南方雨季气温变化大,高垄的土壤受外界温度影响相对较小。在高温时段,高垄上方的空气流通性好,能带走多余的热量。而低温时,土壤深层的温度也能通过垄体传导到植株根部。据统计,在夜间温度较低时,高垄栽培下四季豆根系周围的土壤温度比平畦内高2 - 3℃,这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对比平畦栽培,高垄栽培在防治四季豆烂根问题上有着显著的优势。除了前面提到的排水速度和土壤肥力、温度方面的差异,从根系的生长形态来看,高垄栽培的根系更加发达。在平畦栽培下,由于积水问题,根系往往盘根错节,生长受阻。而高垄栽培的根系则垂直向下生长,扎根稳固。在对两地种植的四季豆根系进行对比,每株平畦栽培的四季豆平均根系长度在30 - 40厘米,侧根数量10 - 15条,而高垄栽培的四季豆根系长度能达到50 - 60厘米,侧根数量可达20 - 25条。发达的根系能为植株提供更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保证四季豆的茁壮成长。
从病虫害发生情况来看,高垄栽培也有一定优势。因为高垄栽培使四季豆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更好。一般来说,高垄栽培下四季豆田的通风率能达到70% - 80%,而平畦栽培的通风率只有50% - 60%。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病菌滋生和害虫栖息的机会。在一些病虫害调查中发现,高垄栽培的四季豆田,锈病的发病率比平畦栽培低30% - 40%,蚜虫的虫口密度也比平畦栽培低20% - 30%。
综上所述,高垄栽培法对于南方雨季四季豆的种植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栽培方式。它从排水、肥力、温度、根系生长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改善了四季豆的生长环境,能有效解决因积水导致的烂根问题,提高四季豆的产量和品质。希望更多的南方四季豆种植户能够采用这种栽培方法,让四季豆在南方雨季也能健康生长,收获满满的丰收喜悦。
在实际操作中,农户们可能一开始对于高垄栽培的具体数值和操作细节不太熟悉。比如说,在做垄的时候,要确保垄的形状规整,垄顶宽度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播种的时候,种子之间的间距也要合适,一般每株四季豆的间距保持在20 - 30厘米,这样才能保证每株四季豆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且,高垄栽培不仅仅是要在雨季发挥作用,在四季豆的整个生长周期中,都能体现出它的优势。
在施肥方面,高垄栽培也有讲究。在基肥的施用上,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搭配。以每亩产量3000千克的四季豆为例,需要施有机肥1500 - 2000千克、复合肥30 - 40千克。这些肥料要均匀地施在垄顶,然后覆盖上3 - 5厘米厚的土壤,再进行播种。这样可以让四季豆在生长初期就吸收到充足的养分。
除了施肥和播种,浇水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高垄栽培的四季豆生长前期,土壤湿度保持在60% - 70%即可。到了开花结荚期,湿度可适当提高到70% - 80%。在日常的田间管理中,可以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和手捏土壤的成团松散程度来判断土壤湿度。比如,土壤颜色呈黑褐色且手捏成团松开即散,说明湿度比较合适。
高垄栽培对于南方雨季四季豆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从长远来看,它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因为积水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不会因为长时间的积水而大量累积并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河流等水体。这有助于维持周边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南方的一些农业合作社或者大型种植基地,高垄栽培法已经开始逐渐推广。以某农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去年有一半的四季豆地采用高垄栽培,另一半仍然采用平畦栽培。在雨季过后,采用高垄栽培的地块,四季豆平均亩产达到2500千克,而平畦栽培的地块亩产只有1300千克左右。这个数据对比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高垄栽培法的优势。
对于整个南方地区来说,四季豆是很多人餐桌上的美味蔬菜,市场需求量也很大。采用高垄栽培法不仅能让种植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保证市场上四季豆的稳定供应。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相信高垄栽培法会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为南方的四季豆种植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南方雨季即将来临,种植四季豆的农户们要重视积水可能导致烂根的问题。积极采用高垄栽培法,从整地做垄、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按照科学的方法操作,一定能收获健康茁壮的四季豆,实现丰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