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3年后,我后悔了”,女孩直言:第一学历也救不了我了

妍妍聊知识 2025-04-03 04:21:54

竞争越激烈,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压力太大就想放弃甚至躺平的想法。看看现在的大学生,各位家长是否深有感触呢?比如有的家长让孩子一边准备考公,一边考研,哪个考上算哪个。

结果孩子到最后哪个都没成功,连工作都没找到。现在还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比如清华北大的学生考研时非要和普通学生争抢名额,有一个北大的学生考到了湘潭大学,虽说这对湘潭大学是个喜讯,但大家都觉得一个北大的学生干啥不行,为啥要和普通学生抢名额呢?

“逆向考研3年后,我后悔了”,女孩直言:第一学历也救不了我!

这种逆向考研的流行并非一年两年,其实最早可追溯到三四年前。那时大家首次发现许多清北学子卷不动了,其他人在悄悄保研和出国,然而名额终归有限,即便清华的保研率可能仅为百分之四十,最多也就百分之六十。

仍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思考如何另寻出路。于是他们想到一个相对轻松的办法,凭借自己第一学历的优势往下保研或考研至普通高校,反正总归是一张研究生文凭,况且日后找工作时不是都说第一学历起作用吗?结果有个三年前逆向考研成功的女孩,如今却懊悔万分。

这个女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当时她第一次考研,想冲击一所较好的学校,结果失利,第二次或许是害怕再次碰壁,便选择了一所普通双非院校。在双非院校,她每天认真学习,过得十分充实,遇到的老师、同学都不错。

女孩子认为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然而社会对这个学历的认可度不高。她毕业后找工作时,发现自己本科时能找到的工作,现在那些好公司都不来她所在的双非院校进行宣讲了,自动忽略了她现在的学历。

于是她主动推荐自己,说自己本科毕业于某某高校。可是当她拿出211的本科学历时,对方HR竟委婉地表示,不好意思,我们现在只看最高学历。

女生立马就傻眼了,难怪当时逆向考研时,有那么多人劝她要好好考虑清楚,现在她处于两面都不讨好的境地,第一学历不被认可,最终学历也不那么突出。现在想一想,有一个从清华考研到本科双非院校的人,那他现在的处境怎样呢?估计很难想象,这真是对后人的一个警示。

学生向下考研并非想要偷懒,而是各有难言之隐

逆向考研本质上是对自身学历的一种降级。其实还有一种隐性的逆向考研,或许大家未想到,即原本学生想要积极考取较好的学校,却被好学校淘汰,在保研仅有几个小时考虑的时刻,选择接受一所双非院校的调剂,致使学历再度下降。

家长们或许会批评这些孩子不努力、不上进,但事实未必如此。其实大家都明白,但凡能成为研究生,就比本科强。降级读研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考试心生畏惧,他们每次考试失利,都需承担巨大成本,考研的成本更是难以言表。

学生到了该找工作的年纪,而应届生宝贵的身份仅有两年,第一年考研未中,这一年是选择二战,还是放下升学的念头去找工作,都是极为痛苦的抉择。

并且学生认为自己家境普通,输不起,倒不如找一条看似窝囊,却较为稳定的出路。所以,每个选择背后定然都有各自的苦衷,但大家仍需慎重考虑,尤其要审视自己能否承受逆向读研的代价。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7
妍妍聊知识

妍妍聊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