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武汉陆续新增多家商业体。
5月18日,武昌万象城正式开业,落子武昌滨江核心区。两座万象城,在武汉的江北、江南遥相呼应。
5月1日开业的武汉方圆荟·奥特莱斯,位居汉阳核心商业板块,以21.16万㎡的超大体量,汇聚近300家品牌店。
两家商场接连开业,是武汉对顶级商圈的布局。预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布局。但是,要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只有商业体还不够。
同为商贸重镇的广州,是国内首批获批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多个层面上,广州都有武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武昌万象城。图/长江日报
【1】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仅是“购物天堂”。
商务部曾给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五个评估指标——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
作为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怎样的?
先从全球范围来看。
1990年代以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东京为例,按照规划,东京形成银座、池袋、新宿、涩谷、六本木等商圈体系,且商圈主街和后街组合,银座商圈以银座大道为中心,汇聚高级百货和名牌商店,拥有30多家影剧院、60多家博览馆等。银座大道后街以餐饮为主,有4000多家知名餐馆,以及旅馆、舞厅、剧院和画廊等。
东京不仅有世界级地标商圈,还有十分完善的消费服务环境。东京重要商业圈有相互联通的地下走廊,消费者可便捷去往不同消费场所。免费的无线网络几乎覆盖城市中心区域,可随时定位、寻找目标商店、获取促销信息、引导车位和寻车,同时注重消费者的信息保护。
视线拉到国内。
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花落这5座城市,得益于4个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好。上海拥有居世界十大港口之首的上海港;北京和天津是“首都经济圈”的双中心;广州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二是消费规模大。2023年,社零总额排前四的是:上海、重庆、北京、广州。这四座城市都是确定的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社零总额在1万亿以上。其中,上海社零总额达到1.85万亿元,增速达到12.6%,双指标遥遥领先。
三是开放程度高。这5座城市的国际品牌商品与服务、外国人数量、国际航班、列车游轮在全国都居于前列。北上广代表了中国城市开放的最高水平;天津为近代国内最早的通商口岸,外资进入早,商贸基因好;重庆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拥有“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结点的战略地位。
四是政策吸引力强。这5座城市以税率低、易退税、出入境便利等政策,提升了消费吸引力。同时具备较强商业吸引力,商圈数量多,商圈消费规模较大。
近年来,各地积极建设商圈。2018年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启动后,重庆解放碑、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广州北京路先后成为“全国示范步行街”。
上海在首店经济领跑全国。2021-2023年间,分别新增1078、1073、1215家首店。北京第二,分别新增901、812、946家首店。
【2】
已获批的5座国际消费城市之外,深圳、成都、苏州、南京和杭州等十余座城市,均提出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经济大国都要立足内需。数据显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要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武汉正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步伐。综合各方面基础,武汉和广州最具备相似度。
广州和武汉都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武汉为中国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广州为华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产业结构方面,广州和武汉都是“商贸重镇+工业基地”。
去年,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75.71亿元,占GDP比重25.6%;武汉第二产业增加值6800.91亿元,占GDP比重34%。
广州自唐宋以来是我国南方门户,武汉九省通衢,自古就有“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广州有“广交会”,武汉有“汉交会”。
不同之处在于,广州能级更高,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的发展水平更高,内外贸联动也更紧密。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国际知名度更高。
武汉和广州均有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但在外企总量上,广州更胜一筹。截至4月,广州共有4万多家外资企业,是武汉的4倍左右。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入境旅客流量也十分可观。据新华社报道,今年以来截至5月17日10时,白云机场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已突破500万人次。
二是枢纽功能更强。
2023年,广州旅客运输总量超3亿人次,货物运输总量超9亿吨。对比之下,武汉旅客运输总量9924万人,货物运输总量超7亿吨。广州的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居全球前列,分列国内第1、2位。
三是商业和消费繁荣度更高。
去年,广州社零总额达到1.1万亿元,武汉为7500多亿元。从消费能力而言,广州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49480元,武汉为40673元。
此外,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和联通内外贸的枢纽,年办展数量和面积稳居全国第二,跨境电商进口额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
【3】
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武汉可以积极借鉴广州的路径。
一是积极提升国际知名度。
广州提出办好国际会议,打造国际化环境。广州举办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圆桌会议、全球消费者大会(中国·南沙)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发展论坛等,吸引全球500强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参与大会、签约项目。
广州在加快外籍人才服务工作站建设,在二沙岛、广州塔、沙面等12个国际化街区开展试点建设,打造一批国际化街区样板。
近年来,武汉持续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完善涉外医疗机构、外籍人员移民事务服务体系,规范建设服务场所多语种标识,建设国际化社区,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国际性组织和国际商会协会落户武汉。
举办外事活动上,武汉提出每年举办5场以上重要外事活动,开展15项友城重点交流项目。
二是增强枢纽功能。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超过50个。武汉天河机场目前恢复14条国际地区航线。
沪渝蓉高铁(沿江高铁)正在抓紧建设。年初,合肥至武汉段开工。两天前,武宜段传来全线25座隧道全部贯通的好消息,2025年有望建成通车,武汉至宜昌坐高铁有望1小时达。
今年4月,天河机场T2航站楼启用;6月,第三跑道将建成。并且,武汉天河机场还与鄂州花湖机场联动发展,构建以“客机腹舱为主、全货机为辅”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
三是促消费。
商圈布局上,广州为全市11个区定制发展方向,培育建设“5+2+4”国际知名商圈,新鸿基ICC、超级万象城、SKP、太古里等地标商业综合体落户建设。
赢商tech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区域级以上商圈数量达29个,在商业准一线城市中位居第二,仅次于杭州。不过,国际商圈数量仍然缺乏。《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将培育形成2至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其中包括大力推进“首店计划”,引进首店话语权越来越强。2023年武汉吸引了235家品牌首店。
文旅名片塑造上,广州在打造夜经济新地标,广州塔、长隆旅游度假区、正佳广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展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龙舟邀请赛。
武汉也可结合自身特色,更多释放夜经济潜力。
武汉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容晖建议,可以结合“水”与“夜”的元素,打造水上夜游、临江休闲、滨江夜市等特色项目;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延长公交车、地铁等运营时间,增设夜间出行线路,确保市民和游客在夜间消费活动后,能够方便快捷地返程回家。
消费服务环境上,3月底,广州启用首个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白云国际机场示范区,支持境外银行卡刷卡、移动支付、外币兑换等多元化支付服务。广交会期间,在部分酒店、餐饮以及连锁超市,支持VISA(维萨卡)、MasterCard(万事达卡)、美国运通卡等支付方式,方便境外采购商。
可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要提供消费场所,还需要完善的配套和良好的服务环境。
近悦远来,是消费活力的体现,也是城市文明的体现。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