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离开了我们,他的女儿李敏听到爸爸去世的消息后,心里特别难过,立刻就往中南海赶,想再见爸爸最后一面。妈妈贺子珍身体一直很差,我怕她受不了打击,就赶紧让老公和女儿去上海陪陪她,安慰一下。但就在这时,贺子珍从收音机里得知了毛主席去世的消息,顿时伤心得晕了过去,醒过来后连续哭了好几天,心情极度低落。
1984年,贺子珍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眼看就要不行了。李敏看着病床上虚弱至极的母亲,心里头五味杂陈,难过极了。这才短短八年时间,母亲竟然就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妈妈快走的时候,手里一直紧紧握着一张她和毛主席在井冈山见面时的老照片,直到离开人世时,手里还是紧紧攥着它。二十年过去了,李敏的小闺女在家里翻腾老东西时,不小心找到了一件外公毛主席穿过的衣服。更没想到的是,这衣服里还藏着毛主席和贺子珍的一个秘密呢。
1926年那会儿,贺子珍投身到了革命里,因为她之前在女子学院念过书,算是个有文化的人,所以组织上就把她当成了革命的重要力量。第二年秋天,贺子珍和好多同志一块儿在当地组织了一场农民起义,让许多一直受苦的永新老百姓都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发动了一连串让人称赞的工人农民联合行动。后来,他们被官府的人追捕,为了不被打散,贺子珍跟着她哥哥,带着大队人马上了井冈山。经过别人介绍,毛泽东这才知道,原来眼前这个长得清秀的年轻女孩,就是大名鼎鼎的永新三杰里的一个。随着工作和日常交往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革命友情慢慢演变成了纯真的爱情,一起过日子一起干活。确定了关系后,毛泽东跟贺子珍聊起了过去的感情故事,还提到了杨开慧和他们的几个孩子。贺子珍被他的真心所感动,很乐意陪着他一起度过今后的日子。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俩就做起了红娘,想给这两个人牵线搭桥,促成这门亲事。想着他和贺子珍心里其实都已经有了对方,毛泽东就点头答应了这门亲事。直到长征拉开序幕前,他俩的夫妻日子一直过得甜甜蜜蜜。可惜啊,后来国民党对红军发起了疯狂的追捕和围攻。
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碰到了好多坎坎坷坷,每当他感到孤单和难过时,贺子珍总是陪在他身旁,一起经历风风雨雨。1934年,红军第五次对抗国民党“围剿”失败后,不得不踏上长征之路。那时候,贺子珍怀着孩子,没办法,只能被安排进干部休养连,跟着大队伍一起开始了长征之旅。第二年,红军转移到了贵州,国民党军队紧追不舍,情况万分危急,这时候贺子珍也快要生孩子了,宝宝马上就要降临。最后,贺子珍在一个小村庄里生下了她的女儿,还没顾上休息,就紧跟着部队离开了。后来,当部队终于到达一个安全的地方时,毛泽东才得知贺子珍已经生下了一个女儿。他连忙去找贺子珍,关心起她的生活起居来。
生完孩子后,由于一直没有机会好好休息,总是在长征路上奔波劳碌,贺子珍得了很重的病,这病后来好多年里都一直影响着她。没想到才过了几天,部队走到贵州盘县的时候,突然遭到敌人飞机轰炸。贺子珍为了救那些还没走掉的伤员,身上中了17颗子弹,这让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她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情况十分危急。毛泽东瞧见贺子珍生命垂危,眼眶立马就湿润了,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这是他长征路上唯一的一次掉眼泪。因为贺子珍伤得太重了,组织就安排她先去贵州的老乡家里养伤,等身体恢复一些后再回来和部队会合。毛泽东听到这个决定后,坚决地说就是抬也要抬走。多亏了毛泽东当时的这个请求,贺子珍才得以保住性命,并且在三个月后身体逐渐康复。两个人在这次长征路上,都给对方留下了永远忘不了的记忆。可谁也没能料到,等红军到了陕北后,他们的婚姻竟慢慢出了问题。这俩人的脾气都挺倔,要是想法不一样或者吵起架来,谁也不愿意先低头。所以毛主席经常说,他们俩就像“硬石头”,撞在一起就叮当作响。
到了陕北,毛主席就变得特别忙,贺子珍也不再和他一起工作,所以他们俩说话的机会就少了很多。贺子珍老想着能为革命多出一份力,但走完长征这段艰难路程后,她身体老是疼,精神也大不如前了。虽然在永新时,她常被称赞有才学,但和一大堆有学问的人待在一起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差距,因此经常感到自卑。在延安的时候,贺子珍原本是打算进抗日军政大学继续深造的,可偏偏那时候她又怀孕了,所以只好遗憾地放弃了学习的机会。贺子珍心情坏到了极点,两人间的矛盾越闹越大,连话都说不到一块去,经常大吵大闹。到了1937年8月,贺子珍一生气,就去了苏联看病,并且后来还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念了书。
那时候,毛主席正在洛川忙着开会,商量怎么全面抗战。等会议结束回到延安,他才发现贺子珍已经走了,只留下一块白手帕,算是告别的意思,其他什么都没带走。毛主席想挽回这段感情,就给贺子珍写了几封信寄过去,还派人去寻找她。但贺子珍心意已决,给这段十年的婚姻画上了一个结束的句号。1939年的时候,毛主席认真地给贺子珍寄去了一封信,信里说他自己挺好的,还盼着贺子珍以后能多保重自己。他俩再碰面时,就是以同志相称了。直到1948年,贺子珍在老朋友的援手下,终于摆脱了苏德战争的困境,带着唯一的女儿李敏,小名叫毛娇娇,一起回到了祖国。其实贺子珍走后没多久就感到后悔了,等她回到国内,就鼓起勇气给对方写了封信,说说自己的近况,盼着能见上一面。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回信。
贺子珍心里特别难过,到这时她才恍然大悟,他们俩的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贺子珍在哈尔滨工作了好几年后,就去了上海找她的哥哥贺敏学。毛主席晓得贺子珍在上海,就老让女儿过去瞧瞧她。虽说他们俩没能继续做夫妻,但心里还是有对方的。毛主席特别挂念她的身体,经常叫女儿带上些礼物送给她。直到1959年夏天,毛主席去庐山参加会议,到了那儿,他回想起年轻时在井冈山拼搏的点点滴滴。他刚好得知贺子珍在江西,于是就派人去把贺子珍接了来。他们分开二十多年了,心里攒了好多话想说,可真到了见面的那一刻,却又不知道咋开口了。
在一个小时的见面时间里,毛主席不停地回想着过去的种种事情,贺子珍眼泪止不住地流,哽咽得讲不出话,她压根儿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由于工作和身份的限制,贺子珍根本没法见到毛主席。直到1976年9月,她从收音机里意外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那时候,贺子珍很想向组织申请去北京见毛主席最后一面,但组织有另外的打算,没答应她的请求,所以她只能在家里怀念毛主席。后来,贺子珍总在家里呆呆地看着毛主席的遗照,就像心里回到了在井冈山第一次见到他的那会儿。那时候,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才4岁大,一直在上海生活,还没见过外公。不过,她从好多人的讲述中知道了,外公是个为了国家大事拼命,一心一意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的大英雄。
孔东梅这个名字是毛主席给起的。他说,“东”字取自自己的名字,而“梅”是他特别喜欢的花,叫冬梅,听起来就像这孩子一样,既听话又惹人爱。过了三年之后,贺子珍终于回到了北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她去毛主席的遗体前表达了自己的敬意。看到过去爱人的遗体,贺子珍忍不住大哭起来,参观结束后就被送去医院看病,之后她的病情越来越重了。
到了1984年,贺子珍的病情变得很严重,在上海华东医院经过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救回来,去世了。后来,经过中央同意,她被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贺子珍去世后,李敏动手收拾妈妈的遗物,发现只留下了两个皮箱子。其中一个箱子里头装的是妈妈平时用的东西,还有一些爸爸写的信、账单、发票,另外还有个妈妈的革命军人残疾证明。这个残疾证书是1951年国家给贺子珍发的,可以看作是她在战争岁月里英勇拼搏的一个证明。按照那时候的规定,这个证件每年能领330元的生活补贴,但贺子珍体谅国家困难,从来没去领过这笔钱。另一个箱子里放的是一张红毯,是贺子珍和毛主席结婚时用的纪念品。那时候,尽管贺子珍心里有气,但她还是把这张红毯从延安带到了苏联,最后又拿回了国内,放在了上海的家里。
“外婆走得安安静静,没留下什么身外之物...只有对外公满满的想念...”李敏跟女儿孔东梅这样说。2005年的时候,孔东梅出了一本书叫《听外婆讲述过去的事情》,她在书里写道:我好像瞧出了历史的奥秘,在外公那件旧衣服里找到了“线索”。外公为啥对跟着他去洛川会议的那件老军装念念不忘,还不是因为那件衣服陪着他和他共患难的贺子珍吗?
孔东梅在祖国各地旅行时,偶然间得到了毛主席卫士李银桥的一本回忆录。书里提到,毛主席有一件老旧的军装,穿了好多年,上面全是补丁。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李银桥拿起那件旧军装说:“这估计没法再穿了。”可是,毛主席却拿起衣服,满脸都是回忆,他告诉李银桥别丢掉它:“这件衣服陪我一起开过洛川会议呢。”后来,李银桥见他想穿着这身破衣服去开会,赶紧拦住他,说这衣服稍微一动就会破,穿出去只会让人笑话。毛主席想了想,缓缓地把那件旧军衣放下,交代李银桥得好好收着,说这件衣服陪他打了好多仗,很有纪念价值。
听完这段回忆,孔东梅突然想起来,妈妈以前跟她说过,外公留下来的东西里有一件旧军装,是外婆贺子珍在洛川会议之前特地做给毛主席的。那时候他们俩正有点不和,但贺子珍担心毛主席晚上会冷,所以还是为他赶制了一件新衣服。他们俩一起走过了十年的坎坷岁月,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但对方的样子,一直都在心里,从没忘掉过。按照平台的规定,只有您多和我互动,才能算是我的铁杆粉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