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军团长被战士掩埋,老妇人经过,割掉他身上的腐肉

不吃亏加冰 2025-01-22 11:25:34

1936年,红军在大别山区经历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枪声、炮火在山谷中回响。

那时的红军团长梁从学,正带领部队突围,却在混乱的交火中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左胸。

敌人的包围圈逐渐逼近,部队不敢停留,战士们只能匆匆将倒地的梁从学用树枝和杂草掩盖在山林中,带着悲痛与不舍继续突围。

没想到,几天后,一位上山采药的老妇人路过此地,隐约听见草丛里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她拨开杂草,发现了梁从学伤痕累累的身躯。

那时的他,已奄奄一息,伤口深处已经腐烂,散发出恶臭。

她能将这位红军团长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吗?

大别山游击战役

1935年春夏之交,在大别山区,红28军第82师244团团长梁从学正带领他的部队在随县淮河店附近驻扎,执行着一项艰巨的任务。

他们的目标是在红军主力北上长征的同时,牵制住蒋介石指挥下的十多万国民党部队,为主力部队提供安全的转移窗口。

面对国民党的独立5旅,这支专门从事追剿红28军的精锐部队,梁从学只能利用地形和战术上的优势来对抗敌人。

桃花山地区,以其复杂的地形和浓密的树木覆盖,为梁从学的伏击战提供了完美的场地。

这里的山谷曲折,山势起伏,树木繁茂,提供了极佳的隐蔽和伏击位置。

红军士兵们利用桃花山的天然地势,悄悄地在山腰和密林中布置了伏兵。

他们在树木间挖掘了一系列隐蔽的战壕和狙击位置,利用地形的高低起伏来隐藏自己的行踪。

这些士兵大多是地道的山地战士,对本土地形了如指掌。

为了诱敌深入,红军还特意在山谷的入口处制造了一些小规模的挑衅,如偶尔的枪声和小队活动,以假装部队的行踪,引起国民党军的注意。

当国民党军部队在独立5旅的指挥下,响应这些挑衅时,他们逐渐被引入了桃花山深处。

红军利用山谷中的窄路和急转弯,逐步将国民党军引向预设的伏击区。

最终,当国民党军深入到红军的伏击圈时,梁从学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隐蔽在密林和岩石后的红军士兵们突然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国民党军被完全措手不及。

山谷激战:战果显赫

随着战斗逐步进入白热化,国民党军在不断消耗中体力逐渐不支,队形也变得松散。

士兵们从高地密林处扫视下方,清楚地看到敌人的混乱局面。

几番激烈交火后,国民党士兵开始步履沉重,行进间互相搀扶,有些士兵已经完全失去了斗志,甚至退到了谷底试图寻找掩护。

梁从学迅速指挥部队从两翼发起猛烈的冲锋。

山谷中回荡着红军战士的呐喊声,气势如虹,震撼国民党军的心神。

红军士兵们从四周包抄下来,枪口和刺刀直指敌阵,队形灵活迅速地接近敌人。

在战壕中的红军士兵们也纷纷跃出,端着步枪,对着敌人猛烈开火,形成了多角度的围攻态势。

密集的子弹雨和猛烈的冲击压得敌人完全抬不起头。

这场突如其来的反击让国民党军彻底失去了组织性,士兵们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一些士兵试图重新组织防线,但子弹却从四面八方射来,阻断了他们的所有退路。

山谷中浓烟弥漫,惨叫声、呐喊声、枪声此起彼伏,国民党军的指挥官不断试图让士兵稳住阵脚,却发现根本无从指挥。

国民党军的损失迅速扩大,士兵纷纷倒地,鲜血染红了泥土,士兵们的遗弃装备散落在山谷之中。

红军士兵们在击败国民党军的同时,迅速展开了缴获行动,他们从敌人手中收缴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

红军战士们将缴获的武器弹药收集完毕,清点伤亡,整个战斗中红军仅牺牲了四人,负伤十余人。

苦战黄冈:激烈遭遇战

1936年8月,梁从学带领红军部队行军至湖北黄冈地区,执行一项重要任务。就在这片崎岖的山地间,国民党军突然发动了袭击。

敌人的队伍从四面涌来,将梁从学和他的部队团团围住,红军一时间陷入了包围圈。

敌人的炮火、子弹如雨点般袭来,打在山石上,溅起一片片尘土。

梁从学迅速下达命令,决定采取迂回战术,试图从敌人的包围圈中突围出去。

部队迅速行动,战士们在梁从学的指挥下,向着较薄弱的防线方向逐步推进,利用山势和地形做掩护,有序地向敌人反击。

梁从学为了更好地观察敌人的布防情况,便站在一个相对高的位置,试图从高处掌握敌情。

然而,国民党军也看到了他的身影,不远处一个敌兵迅速举起枪,一颗子弹朝梁从学飞来。

“嗖!”的一声,子弹撕裂空气,正中梁从学的左胸。

中弹后的他瞬间失去平衡,整个人重重地倒在地上,鲜血迅速染红了身下的土壤。

这一幕让身边的战士们愣了一下,他们立刻围拢过来,几名战士迅速趴下掩护其余人继续交火,另外几人迅速检查梁从学的伤情。

他们发现子弹穿过了他的左胸,伤口血流如注。

战士们试图止住血,但弹孔还在涌出鲜血,身上的衣服也被鲜血浸湿。

看着梁从学逐渐失去意识,战士们心急如焚,但眼下国民党军的攻击依旧猛烈,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老大娘的及时之手

看着梁从学逐渐失去意识,战士们只能依照军规,将他掩埋在草丛中,以免耽误部队的整体突围速度。

他们迅速折来树枝,找来一把干草,将梁从学的身体掩盖起来,然后匆匆离开战场,继续与敌人周旋。

过了一会儿,山野间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年迈的身影慢慢地向这片草丛走来。

这是一位上山采药的老大娘,她挎着一个布袋,手中拿着一根棍子,一步步走在林间。

老大娘走到草堆旁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呻吟声,她停下脚步,侧耳仔细倾听,似乎有生人气息从草丛深处传来。

她小心地拨开草丛,看到了满身鲜血、奄奄一息的梁从学。

老大娘见他还有一丝呼吸,立即跪在地上,摸了摸他的脉搏,感受到微弱的心跳,便立刻决定施以援手。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药草,在他身旁忙碌起来。

老大娘看着梁从学胸口的伤口,发现那里已经化脓,伤口周围的皮肉发黑,腐烂的气味扑鼻而来。

她用手巾蘸了山泉水,将伤口周围的血迹和脓液小心地擦拭干净,然后用一把小剪刀开始清理坏死的组织。

腐肉剪掉之后,鲜血又从伤口处渗出,老大娘赶紧从布袋中掏出一些草药,揉碎之后敷在伤口上。

为了帮助止血,老大娘找来一把草木灰,用锅底火烤后,撒在梁从学的伤口上,再用一块干净的布条包裹住。

她将梁从学轻轻扶起,靠在自己肩上,用尽力气将他挪动到不远处的一个隐蔽山洞里,打算在那里继续为他疗伤。

在山洞中,老大娘不辞辛苦,每天上山采药,精心为梁从学调制草药汤剂,清理伤口。

几天后,梁从学的伤势开始有所好转,呼吸变得平稳了些。

她坚持每天为他清洗伤口,用清水润湿嘴唇,捣碎草药敷在他身上,不间断地照顾着他。

白天,她上山寻找不同的草药;夜里,她守在他的身旁,观察他的状况。

一段时间后,梁从学终于睁开了双眼,看到了身旁这位满头白发、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大娘。

老大娘欣喜地笑了笑,轻声安慰他,让他安心休养。

就这样,在老大娘悉心的照料下,梁从学的伤势逐渐恢复。

他慢慢可以坐起来,也能喝下些简单的汤水,身体一天天地恢复着活力。

重生归队

1937年初春,梁从学的身体已完全康复。他没有停留,立即着手在黄冈地区组织起一支地方武装,组建了黄冈游击队,并担任队长。

这支队伍刚成立时只有五十来人,大多是当地的年轻农民和一些退伍的老兵,装备简陋,武器也杂乱无章。

梁从学不辞辛劳,带领队伍到处收集武器,购买弹药,平日里亲自训练士兵。很快,这支游击队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50多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人。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全民族抗战的号角吹响,南方八省保存下来的红军和游击队纷纷被整编为新四军,以期在全国抗战的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红28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队伍准备开赴皖中地区,支队长由高敬亭担任,梁从学被任命为第四支队游击纵队队长。

1939年初,梁从学率领他的部队开始在安徽一带的多个地区行动,足迹遍布岳西、舒城、淮南、合肥等地。

他们在这些地方展开了积极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发动当地百姓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梁从学带领部队穿行于各村镇间,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百姓们沟通交流,动员村民加入抗日行列。

队伍一边行军,一边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利用各类集会和演讲传达抗日思想,讲解救亡的紧迫性,激发了各地人民的抗日热情。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

新四军第四支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冲击中也受到了重大影响,梁从学肩负起更多责任,被任命为新四军二师四旅旅长。

形势严峻复杂,他带领四旅努力稳住阵脚,继续坚持在皖中地区的抗日活动,一直到抗战胜利。

参考资料:百年风云丨裕安红色人物——梁从学

0 阅读:54
不吃亏加冰

不吃亏加冰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不吃亏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