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准了中国人口与家庭发展状况抽样调查制度和方案,抽取150个监测县、1500个社区(村居),调查样本30000人,了解家庭在生育养育方面的现实困难和需求,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原因。
看起来蛮有道理的,先调查、再分析,最后实施政策,标准的解决问题的逻辑方式,特别符合毛主席的口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问题是,这种调查就能有真实的结果吗?有了结果就会有政策么?有了政策就会改变现状吗?
显然不一定,结果很一定。
“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其实很明显,就是生存焦虑。
这种焦虑来自于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和养老的压力,先从大城市开始滋生,再蔓延到周边,最后包围到农村。
当人的生存受到影响时,繁衍的想法自然就会降低,这是靠简单的刺激无法逆转的。
住房
这么多年了,政策变了又变,限了又限,“住房只住不炒”的想法确实不错,但是最后限制了什么?房价不还是一路飙升,居高不下吗?最后还不是限制了普通百姓。
老百姓哪有钱买这么多房来炒,最多只是想换套大一点的改善环境。而炒家是真心不在乎第二套是要付30%还是70%。
就业
现在大环境极其不好,下岗从小企业卷到大厂,每隔一段时间就曝知名公司开始裁员的新闻。大公司已经扛不住,小企业还能坚持吗?35岁工作忧虑真的不只是说说。连养家糊口的工作都愁死了,还敢生吗?
教育
先别说教育资源的倾斜,单单说不知道是谁调查了什么,才会下达取消培训机构的政策。本来可以出200元和富人的小孩一起接受培训,现在可好,富人有钱可以单独请家庭教师,穷人只能摇头兴叹。
不要说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好了,这种鬼话只能让贪玩的小朋友有借口而已,小学生都忽悠不到。
这样,小孩的起点从一开始就两级分化了。
富人与穷人本来就有阶层,如此一来,更加牢固。
医疗
政策是改来改去,有效果吗?可能有,但是不多,看不起的依然看不起,而挂号费真是越来越高,找个主任医师要30元打底。而且看病基本要挂两次。因为看病大部分要做检查,结果很多时候不能即时出来,于是你又得请假掏个30。
看病难,难在哪里?难在百姓看病感觉就像被剥削了一样。
养老
可以说双轨制是最大的毒瘤。一大帮人不交养老金,退休又拿着巨额的退休金,合适吗?合理吗?现在还延退,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养老金给普通人了。以前“国家来养老”的标语真的是美好的愿望。
居然还有专家跳出来说以房养老,真是一副倾家荡产为公仆的嘴脸。
以前的专家是专家,现在的专家=网红。
除了成年人的生存焦虑,小孩的成长环境也堪忧。
有多长时间没看到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有多长时间没看到校园霸凌的消息?有超过一周的时候吗?
我感觉是没有的。
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和养老五座大山已经压得大家喘不过气,小孩的成长环境又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是远近皆占。
这种情况下,你说生还是不生?你说敢生还是不敢生?
以往推荐:
1、国庆节蹲家里回忆一下那些年我曾经玩过的游戏(二)
2、从大部分人免税到贫富差异
3、被“广告圈”炸了的“朋友圈”离消失还会远吗?
4银行周末双休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