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任省委书记和国务院部门负责人的留学经历看留学报国传统

聊聊单位与人事 2023-04-14 20:5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广大留学人员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我国同其他国家各领域交流合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务院部门负责人、人民团体负责人和省委书记等领导干部中,有多名领导干部有留学经历,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易纲,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和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等。

易纲,1980年到1986年先后在美国哈姆林大学、伊利诺大学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年到1994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任教,1992年获终身教职。张玉卓,1992年到1993年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到1996年在美国南伊利诺依大学从事研究和讲学工作。李晓红,1989年到1991年作为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并做研究助理,1996年3月到8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

万立骏,1992年到1996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学习,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到1998年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工作。沈晓明,1994年到1996年在美国纽约的爱因斯坦医学院附属的Montefiore医学中心儿童环境医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

他们都是归国留学人员中的佼佼者,那么他们在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呢?

一、困难是他们的一种人生磨砺

李晓红刚去美国时,每月的生活费只有420美元,比较拮据。他埋头苦干了一个月,完成了4篇研究报告,导师晨跑时他还在工作。易纲1980年到美国时,兜里只有两美元。虽然学费和住宿费用都是免交的,但伙食费和零花钱要靠他打工去赚取。他每个星期在学校食堂洗三次碗,每次要在学校的洗碗机流水线上工作三个小时。虽然当时生活比较艰苦,但磨炼了他们的意志、锻造了他们的品格。

二、乡愁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

万立骏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札幌的雪》的文章,他说:“雪后走在这银色的世界里,呼吸着异常清新的空气,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雪。”是啊,春花、秋月、冬雪等景物都能使海外游子触景生情,让他们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祖国是他们心中最深沉的眷恋

沈晓明在美国的老师是John  Rosen,他十分了解沈晓明,他在当年为沈晓明举行的告别派对上说:“晓明要回中国了,晓明不属于我们,属于他自己的祖国。”张玉卓放弃美国南伊利诺依大学提供的长期聘用并给予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的机会,毅然回国,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的煤炭,这是外国无法提供的条件。”

他们回国后,在科研领域和其他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像张玉卓主持建成了全球首套年产108万吨油品的煤直接液化装置并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国家。沈晓明有关儿童铅中毒的研究推动了我国汽油无铅化的进程,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研究使“十聋九哑”成为历史。

自古以来,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都心系祖国,都热切期盼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西汉的苏武每天在匈奴牧羊时都遥望祖国的方向,历经19年的艰辛终于回到祖国。1771年土尔扈特部经过多次战斗,克服路途遥远、天气条件恶劣等许多困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新疆伊犁。

广大留学人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形成了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留学人员要继续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而伟大祖国永远是广大留学人员的坚强后盾,永远是广大留学人员温暖的精神家园。

0 阅读:23

聊聊单位与人事

简介:学习和宣传关于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