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这辞旧迎新的春节里,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大年,好几个老姊妹打电话都跟我抱怨过年关真是又累又烦,一共没有几天假期,还要过得比平时更累十倍。
可是古代贵族豪门大户的女眷们过年也不轻松呀,比如贾府过大年,最累的就是王熙凤,尤氏、邢夫人和王夫人都不轻松,就连老封君贾母也有许多不得已的应酬,并不是想不参加就可以不参加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红楼梦》里古代贵族贾府过年,贾府的媳妇们到底有多忙多累。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作者写到了宁国府田庄的乌庄头来给贾珍送年货,仅仅是他们黑山村一个庄子就有二千五百两白银和许多物资,有各种炭三万多斤;有各种米14000多斤,还有300多只鹿、狍、猪、羊;600多只鸡鸭;400多斤鱼等等。
根据贾珍说,宁国府还有八九处田庄,而乌庄头说:“我兄弟离我那里只一百多里,他现管着那府里八处庄地,比爷这边多着几倍”,可想而知贾府里每到腊月只是收年货就是个大工程,宁国府里是贾珍贾蓉亲自收,而荣国府里负责这件事的在外面可能是贾琏带着林之孝等管家做,但这些东西收进来之后入库什么的,王熙凤、王夫人必然要经手的。
因为这些东西不只是用来过年吃喝使用,平时更是要按照各房头月例高低分配的。在王熙凤提出建立大观园小厨房的时候,王夫人说过:“新鲜菜蔬是有分例的,在总管房里支去,或要钱,或要东西;那些野鸡、獐、狍各样野味,分些给他们就是了。”
除了要过问许多田庄送来的大量过年物资,贾府主持中馈的太太奶奶还要负责采购和准备其他大量过年用品。比如庄子上没有的猪油、芝麻香油、灯油、新鲜蔬菜水果、干果、鲜花盆景、各种酒水、香烛烟花炮仗、各种香料、茶叶、绫罗绸缎、金银锞子等等。
油类必不可少,既要用来点灯,还要炸供祭祀,还要炒菜做饭。而古代贵族人家就算冬天也是要吃上新鲜水果的,自然不是要从自家冷库里储存,就是从外面买。
还有鲜花盆景,在元宵夜宴上提到过贾母摆的席面上“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
干果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元宵夜宴上贾母赏给鸳鸯、袭人的都是“席上所有的上等果品菜馔”,贾母半夜饿了,王熙凤忙提供了鸭子肉粥、枣儿熬的粳米粥、杏仁茶等三种选择,可不都是色色准备齐了才能有的?
香烛主要是祭祀用的,书中祭宗祠写:“里边香烛辉煌,锦帐绣幕……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按照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各种祭祀活动也很多事务上需要用到香烛等。
炮仗烟花是燃放助兴的,在五十四回中贾府元宵夜宴上写道:“说话之间,外面一色一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的满天星、九龙入云、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碎小爆竹。”这么多花样的炮仗,一般都是年前都准备好的。
自然是王熙凤安排手底下办事的子侄们,如贾芸、贾菱等去采买,这点在书中也有明示,贾芸去求王熙凤给他个差事,王熙凤安排他种树之后,又逗他说:“这个我看着不大好。等明年正月里烟火灯烛那个大宗儿下来,再派你罢。”
香料不是端午节的专属,过年需要的更多,书中写:“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
绫罗绸缎除了装饰家居日用,车马轿子之外,自然更多的是给贾府上下做新衣服的,不止是贾府的主子们,就连得脸的丫鬟仆妇们也是穿得和主子差不多。刘姥姥打秋风的时候,王熙凤提到二十两银子是给她的丫鬟做冬衣的,当时已经是年关,可见就是做新年穿的衣服。
金银锞子是用来打赏拜年的晚辈和得脸奴才的,比如宝黛三春等给贾母、贾政、王夫人拜年,应该都会得到一个红包,里面装的就是这种小元宝,然后他们也可以用来赏人。鸳鸯就说自己有很多这样的金银锞子。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很多“散押岁钱、荷包”等,作用都差不多。
书中还交代了这些金银锞子的来历,都是用金银去打造的。
书中写: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回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说着递上去。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尤氏命:“收起这个来,叫他把银锞子快快交了进来。”丫鬟答应去了。
除了这些过年物资之外,贾府的媳妇们还要准备各种礼物,忙于家族内外的送礼与收礼活动。

这是古代的风俗,叫做“送年”,就是给亲友家年前送上一份心意,让彼此过年过得更丰盛的意思,都是有来有往的。
第五十三回,腊月里祭宗祠前,宁府中尤氏正起来同贾蓉之妻打点送贾母这边针线礼物;第七回刘姥姥打秋风走后,王熙凤来跟王夫人回话:“今儿甄家甲戌侧批:又提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贾珍收了乌庄头的年货之后,也是“将各样取了些,命贾蓉送过荣府里。”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琐碎的过年物料,比如门神、联对、挂牌,桃符等,书中也有提及,贾府中几进几出的大院子,多少小院,多少门,算起来花费也不少。
二、进宫朝贺:参加宫廷春节活动,给元春庆生,给皇家送礼除了准备过年的各种物资之外,像贾府这样的权贵高门,作为勋贵世家还要进宫去参加朝贺。不仅袭爵当官的爷们要进宫,贾母等诰命夫人也要进宫去。
仅仅是第五十三回里就写了贾母带女眷们两次进宫。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次日(除夕那天),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
至次日五鼓(大年初一凌晨3到5点),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
贾母可是已经七八十岁高龄了,但她每年春节依然难逃礼法规矩,坚持这样去宫里应酬,至少参加除夕朝贺和元旦朝贺。虽然作者写的很简单,两次进宫,寥寥几笔带过。
但是古代权贵大臣和内眷进宫参加朝贺是很重要的国之大典,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礼仪繁琐、贺礼丰厚。
所以规模宏大就是人数很多,比如据记载唐代元旦朝贺礼参加官员、外邦使节,以及各种护卫、仪仗队等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在《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朝贺:“正旦大朝会,车驾坐大庆殿,有介胄长大四人,立于殿角,谓之镇殿将军。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人献。”
除了人数巨多,还要参加流程繁琐的各项流程,其中自然不乏各种跪拜行礼,还要正襟危坐参加宫廷宴会,观看节目表演,估计全程上个厕所都很难,古代皇家大典,可没那么人性化。

更重要的是,贾母这两次带着全家女眷进宫,自然都不可能是空手去的。人家皇帝大过年都先给这些勋贵们发放了“春祭的恩赏”,岂有不还礼的呢?
古代皇帝在春节收权贵官宦的礼物孝敬那可是一大笔收入,比如清朝的皇帝要求的年贡,非奇珍异宝不可,谁家给的东西少了,或者不够贵重,那皇帝看在眼里,心中岂有不打小算盘的?
书中曾提到贾母有珍藏的绝版慧纹三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贾母在元宵夜宴这样的重要场合拿出来摆着观赏,可以合理推测,那两架也是在过年的时候上贡给了宫里。
贾府这些年来,一年比一年衰落的最大原因在于经济上“出的多,进的少”,田庄收入日益减少,但是每年仍需要大量上贡给皇宫金银珠宝开销越来越大,尤其是元春封了贵妃之后,又多了一大笔开销。给贵妃送节礼也不是小数目,何况大年初一还是元春的生日,更是要超级加倍。
所以贾府败落的更快了,穷到了连贾母的胭脂米都可着头做帽子,过了个八十大寿,居然欠了几千两亏空的地步。
那么这些亏空怎么办呢?指望贾府那些只知道高乐享受的爷们是完犊子的,只能指望贾府里当家管事的老太太、太太、奶奶们。
书中只写了一个贾母八十大寿,已经过不起了。贾母默许鸳鸯借当给贾琏,王夫人要典当用不到的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王熙凤要典当自鸣钟、金项圈。
所以,贾府过年时候的花费,尤其是应对皇宫里的贡品。自然也是王熙凤、王夫人操心,无非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寅年吃了卯年粮,过这个年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或许这也是王夫人不惜代价收留薛姨妈母子们的原因,毕竟皇商薛家虽然败落了,但好东西还是不少的,钱财也是有些的,还能让他们白住着不成?需要的时候就去割一刀呗。
三、祭祀宗祠、办家宴:家族里的过年活动贾府过年,在家族中最重要的项目是祭祀宗祠和办家宴。
书中第五十三回详细写了“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别看贾府祭祀宗祠主要是男爷们参加,但在正堂这边祭拜祖宗的时候,贾母等女眷也是要参加的。
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
这其实也是一项很繁重的事务,有的读者可能会不以为然:哎呦!不就是站在供桌前摆个菜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用贾母、王夫人、凤姐儿去厨房煎炸烹煮发馒头蒸包子,这也值得说一说?

可是我们不能忽略,贾府到底有多大,贾府的正堂离厨房应该不算近,因为厨房又叫火房,贾府宗祠也罢,正堂也罢,此时摆的可都是祖宗牌位,祖宗画像呢。
祭祀的饭菜是“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然后才传给贾蓉的,这样传来传去,以免手滑摔了盘子,洒了菜汤,对祖先不敬,还不能传的太快。
像贾府这样的权贵人家,又特别要体面,讲究什么“诗礼”,那祭祀祖先的一桌子饭菜肯定不只有三道五道,所以传完了这些饭菜时间也不短,对于贾府里这些养尊处优的太太奶奶们来说,站这么长时间,也不算轻松,何况还要纹丝不错的干活呢!
等祭祀的“菜饭汤点酒菜”摆放整齐了,贾母还要带着一大家子男女们跪拜祖先行大礼。
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轩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
这边贾母带着众人祭祖完毕,也不能休息,还要回家坐着等合族嫡庶老幼男女去给她磕头。
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贾敬贾赦等领诸子弟进来。贾母笑道:“一年价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说着,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
大家都磕了头还不算完,贾母还要陪着吃一顿点心:“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看着就觉得贾母也挺累的,邢夫人虽不管家也没闲着,也是要忙着祭祀打下手,给贾母磕头拜年,也接受小辈们和奴才们的跪拜,还要打赏呢,许多红包发出去,老心疼了。
最辛苦的自然是王熙凤、尤氏这些晚辈媳妇,王夫人这时候也当不了甩手掌柜的。除了要照顾安排贾母的所有行程之外,还要管理宁国府、荣国府两边的上下事务,包括宴席安排、灯火安全等等。
比如贾母过宁国府祭祖的时候,尤氏这样接待她。
尤氏上房地下早已袭地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子,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外另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请贾母上去坐了。两边又铺皮褥,让贾母一辈的两三个妯娌坐了。这边横头排插之後小炕上,也铺了皮褥,让邢夫人等坐了。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姊妹坐了。尤氏用茶盘亲捧茶与贾母,蓉妻捧与众老祖母,然後尤氏又捧与邢夫人等,蓉妻又捧与众姊妹。凤姐李纨等只在地下伺候。
尤氏还设好了家宴,请贾母等一起吃饭。但是这边的因为府中有宗祠,所以格外忙碌,贾母也十分体谅她,并不在这边吃席,她对尤氏说:“这里供着祖宗,忙的什么似的,那里还搁得住闹”、“好生派妥当人夜里看香火,不是大意得的。”
荣国府那边虽然不供祖宗,但也有祭祀和庆祝活动。
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作者没有详细描写荣国府的除夕家宴,但是却写了元宵节的团圆宴,那么除夕的家宴自然排场也小不了。我们可以看看元宵宴的场面。
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
且不说席面上的美酒佳肴,馔果菜蔬,也不说戏班热闹,只看看元宵夜宴上的各种装饰布置。
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日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
有的读者可能就说了,哎呀!这些肯定都是仆人们去装饰布置的,王熙凤又不用亲自爬梯子挂灯笼的,她只要做好管理就行了。
但是王熙凤的管理明显是没有到那种只动脑动嘴就可以的程度,她是拿着钥匙的,很多时候,她得亲自到现场:“当下又人回,工程上等着糊东西的纱绫,请凤姐去开楼拣纱绫;又有人来回,请凤姐开库,收金银器皿。”
善姐说过的那句:“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银子上千钱上万,一日都从他一个手一个心一个口里调度。”绝不是虚言,一到了过年这种大节日,只是家里的家务事也比寻常忙乱几倍不止。
四、请年酒:安排将近一个月的酒席,全是世交亲友往来应酬除了祭祀、家宴之外,过年期间的应酬还包括请年酒。这里不只有家里人的年酒,还有亲戚朋友、世交之家、甚至体面奴才们家里的年酒,总而言之就是大家互相串门子送礼,吃饭喝酒看戏。
和我们熟悉的过年活动挺像的,只不过贾府肯定是花费更多,虽然有来有往,但银子依然像淌水一样花出去,因为贾府爱面子,哪能让世交亲友看轻了呢?
到了这个环节贾母可以松一口气,仗着自己老封君、国公诰命的身份摆个谱,享受一下清闲:“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或者同宝玉、宝琴、钗、玉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

但是王夫人和王熙凤就忙的要命,邢夫人也闲不得,需要应酬的,毕竟她是荣国府袭爵一品将军贾赦的正妻。
王夫人与凤姐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十一日是贾赦请贾母等,次日贾珍又请,贾母皆去随便领了半日。王夫人和凤姐儿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不能胜记。
这些年酒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之后,正月末才能结束,也就是老话所谓的:出了正月才算过完了年。
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这几家,贾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兴直待众人散了方回的,也有兴尽半日一时就来的。凡诸亲友来请或来赴席的,贾母一概怕拘束不会,自有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三人料理。
看到这里,感觉作为贾府的媳妇真的挺累的,就算做到贾母那个位置,过年也如过关一般,何况王熙凤、尤氏这样小辈儿的媳妇,更是劳累不堪。

尤其是王熙凤,可怜她怀孕六七个月,还要挺着个大肚子和没事儿人一样操劳,不仅把里里外外的新年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更不知还要里里外外陪着吃多少场酒席,喝多少酒,说多少笑话活跃气氛。
尤其是陪那些太妃、王妃、高阶诰命的时候,还要站着伺候,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给她婆婆和王夫人兜底,给贾母打配合。
就算王熙凤精明强干,泼辣伶俐,在怀孕期间,也是扛不住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六七个月的儿子都累到流产,躺了一个月起不来,又添了下红之症,调养了快一年才勉强起来理事。
说到这里,真是忍不住再次感慨,女人不容易,古代的女人更不容易,古代豪门的媳妇也不是那么轻松的,家大业大,规矩更大,应酬更多呀。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相比之下,还是幸运太多了。
总之呢,过节放假总是好的,只是希望这些没有意思的规矩礼数都少一点,无效的社交能免则免。
在此,俺也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春大吉,快乐如意。愿我们都能都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
用户17xxx70
[吐舌头咯]